美好才是恒久的
——在纪念竺水招诞辰90周年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0-12-30 10:00汪人元
剧影月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时空纪念人性

■汪人元

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竺水招已经离开我们四十余年了,今天,这么多的人,无论是认识她抑或并不认识她的,都在这里纪念她,让我们感受到她所留下的美好,依然具有着真切的温度和力量。我们要深切地感念,她把美好不仅带给了自己的家庭,更带给了社会,带给了南京,带给了中国越剧。她让我们知道,美好才是恒久的。

日前有一则报道:曹文轩的少年文学长篇小说《草房子》已经印刷了一百次。这自然是个令人欣喜和温暖的消息,但也令人深思。

它让人想到,这同文化部新近评出的“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相似,也堪称为一种被时代和读者认可的“优秀保留文学作品”。对这样一种优秀保留作品的推介与倡导,正可以表达我们对能够超越时空的美好的追求与呼唤。而这,不也正是艺术应有的品格,以及艺术家应有的使命么?

今年由竺水招创建、培植的南京越剧团上下齐心、内外协力,精心加工打磨《柳毅传书》,以接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终审验收。把这样一出首演于上个世纪50年代、并于60年代已经拍摄成电影的优秀作品,继续强调发扬艺术原创精神而加以打磨,唯一的目的也就是要勇于和善于把传统转化为经典,让它恒久地保留和传承下去。

什么是好作品?其实最简单的回答就是优秀保留作品。这类作品共同的特征就是能够异地共赏、异时共存,即超越时空而广为流传。其本质就是为群众所认可与喜爱,经起得观众的筛选和检验,而且不是一时一地的观众,这也就自然超越了时空。

那么,什么是超越时空而恒久的?美好才是恒久的。一切超越时空的优秀作品哪个不是充盈着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讴歌,对假恶丑的犀利、辛辣的批判?甚至对阴险丑恶的揭露也可以看作是对美好的一种饱涵痛彻的向往!美好是人类恒久的向往,好的艺术作品总是以丰富人生体验的方式令我们洞察人性、净化灵魂、并提升社会品格。《柳毅传书》就是这样的作品。

其实,作品如此,而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提及越剧《柳毅传书》,就必然想起它的首演、首创者竺水招。

我惜未能够亲睹过竺水招的丰采,但我从《水间云华》那本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竺水招纪念画册中深深感受了她的美好。她那一张张不同时期、不同装束、不同背景的影象,在我看来却似乎书写着相同的美好——那是一种宁静的,真诚的,清澈的,执着的美。我似乎可以想象,所有与她共处过的,无论是家人或是朋友、艺术同行,都一定会从她那宁静的美好中获得真挚善良的感染与暖意。

竺水招带来更多的则是艺术的美好。江苏的人民不会忘记,1956年作为中国越剧“十姐妹”之一的竺水招率云华越剧团来宁,组建了南京市越剧团,并出任了首任团长,从此为古都金陵带来了美好曼妙的越歌,形成了江浙沪越剧艺术共享共建的基本格局。但竺水招更以自己德艺双馨,表演自成一格,生旦兼擅,文武兼长之特点,为我们创造了柳毅、夏完淳、梁山伯、徐澄、李秀英、蔡文姬、江姐等一系列美好的艺术形象,留下了厚重的艺术财富。为南京及江苏作为中国越剧重阵之一的建设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更为喜爱越剧艺术的广大观众留下了最为美好的记忆。

竺水招于1968年不幸辞世,那正是一个驱逐人性、扼杀精神自由的浩劫时期。然而当我们今天穿越时空,透过伤痛,令人意外的是,竟然从她以绝决的方式捍卫尊严和自由,成为自己的主人,让生命之花停留于自由的绽放,却看到了一种生命的美好,并为之震惊。这是一种珍惜、保全、捍卫自己充盈、丰盛的人性之美、艺术之美、德性之美,不被扭曲、远离污浊的生命的美好。

竺水招以闪动心灵之光的生活美好,充满创造活力的艺术美好,捍卫尊严的生命美好,给我们留下了恒久的记忆,也让我们深深地体味,美好,才是恒久的。我们深深的怀念她!同时,我们更要以向往和追逐美好的执着精神,去建设我们的人生,建设我们的艺术,建设我们的社会。

猜你喜欢
时空纪念人性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