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梨园艺长荣
——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建院50周年

2010-12-30 15:30陈久江
剧影月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京剧院长荣红娘

■陈久江

在京剧《荀派——宋长荣的表演艺术》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之年,一颗享誉京剧艺术界的璀璨之珠,江苏省长荣京剧院迎来了建院50周年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从艺60周年。

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始建于1960年,原名淮阴专区京剧团,由当时沭阳、泗阳、泗洪、宿迁、涟水、盱眙六个县京剧团骨干演职员组合而成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2002年更名为江苏省长荣京剧院。

50年间,该院经历了整合发展、“文革”裹足、机体复苏、名扬四海、开拓发展几个阶段,但她无论是在积极探索的初创和扬名辉煌的改革发展时期,还是在戏曲表演市场处于低谷艰难时期,都始终坚持了以弘扬京剧艺术为已任,以“二为”方向为职责,以出人出戏为目标,始终保持了一种默默耕耘,勇于进取,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拼搏进取精神,谱写了一曲戏曲艺术继承、创新、发展、飞跃的美丽篇章。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以及《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台湾《申报》等海内外知名媒体,都曾分别以《“活红娘”和他的剧团》、《风景这边独好》等为题,竞相报道该院演出盛况和进行专题报道。

江苏省长荣京剧院的50年,是奋力进取的50年,她浸透了几代人奋斗、艰辛和汗水,走出的是一条风景独好的艺术发展之路。

50年间,该院演出剧目多达200余出。如:初创时期上演的传统戏《望江亭》、《穆桂英》、《锁麟囊》、《武则天》等,创作、移植、改编的剧目如:《湖上春风》、《江姐》、《社长女儿》、《风展红旗》等,在苏、皖、浙、赣等地巡演,均深受观众欢迎,在省内外颇具影响。创作剧目《六塘河儿女》、《雪夜》等,参加江苏省1965年京剧革命现代观摩演出大会,评价很高。

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老一辈艺术家的奋力进取,恢复、创作排演了观众喜爱的优秀传统剧目,其中尤以荀派经典剧目《红娘》等,成为观众翘首住足的焦点。“红娘一曲高天下,尽教娥眉拜下风”,一代艺术家——宋长荣由此脱颖而出,“活红娘”宋长荣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该院声誉也因此而传遍全国。一时间全国各地飞来的邀请函应接不暇,跨黄河、过长江、闯关东,演出遍及大半个中国,城市、乡村、社区、厂矿、军营、学校到处都留下了该院演出的足迹。美国、法国、丹麦、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都相继来函邀请前去演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摄制组还专程来华,拍摄宋长荣舞台艺术与生活电视片,在法国第三电视台播放。1984年、1988年赴香港演出,1995年、2000年赴台湾演出,都轰动一时,受到港台观众的热烈欢迎。“一颗菜精神”,“红花还需绿叶”,“好团好戏好作风”等专题报导层出不穷,陈玉华、白剑华、王顷梅、陈云秋、陈宽霞等也倍受演艺界关注,团队精神达到完美的展示。

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领衔主演的京剧荀派剧目,在海内外京剧舞台都产生了轰动性效应,《红娘》、《红楼二尤》、《霍小玉》、《金玉奴》、《香罗带》、《渔藻宫》、《花田错》、《勘玉钏》等10多个剧目被拍成电影、电视或被录音录像,在国内外广为传播,成为我国京剧表演艺术的宝贵资料。

与此同时,该院的新剧目创作和生产也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新剧目《桃花酒店》、《鸳鸯帕》、《两家欢》、《劫案之后》等被一一搬上舞台,并由中央、省市电视台录播,荣获广电部“星光奖”一等奖和全国戏曲电视片《金纸奖》“荣誉奖”等殊荣。

进入新世纪,该院更是意气风发、奋勇向前,按照党对文艺事业的发展要求,以科学发展的理念,进取拼搏,创精品、出力作,在艺术继承、创新、发展等多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显著的社会效应。

几年间共创作排演优秀新剧目近20余出,恢复排演新老剧目50余出,其中,京剧儿童剧《闪闪的红星》:由中央电视台拍摄成电视戏曲片播放,分别获得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四届中国京剧节展演荣获文化部“儿童题材京剧特别奖”,并被中央文化部等4个部选为优秀儿童京剧晋京展演。大型历史京剧《主仆奇冤》:入围江苏省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并荣获江苏省第五届戏剧节优秀剧目二等奖。新编现代戏《扁担谣》:在第31届世界戏剧节展演中荣获创新剧目奖和第五届中国京剧节演出二等奖。另外还有小戏《葫芦架下》、《画竹》等都在省市级艺术大赛中获奖。为“小长荣工程”重点培养对象朱俊好量身定做的新编荀派戏《缇萦救父》等,在公演和淮安电视台播放中,均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拓展演出市场,扩大社会影响,该院每年演出都在150场以上,演出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安徽、浙江及江苏境内的大部分市县乡村,上演剧目达60余出;以宋长荣为代表的部分演职员还于 2000、2002、2003、2006年赴加拿大交流演出,2005、2006年赴美国交流演出,都获得很大成功,受到广泛赞誉,拓展了海外艺术交流,为我国民族艺术赢得了荣誉。在艺术表演形式的创新上,该院也是立足发展、开拓思路、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并获得了成功的尝试。排演了30多出京腔与现代音乐相结合,风格鲜明,耳目一新的“京韵歌舞”,如:《俏红娘》、《淮安大地是我根》、《难忘刘老庄》等,投放演出市场,在进校园、进军营、下农村、进社区等演出活动中,获得广泛好评,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艺术发展上的成功也促进了演艺人才成长,除造就了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为杰出代表的老一辈艺苑之星外,还造就了如姚中文、黄彦玲、刘维青、刘小荣、朱俊好等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艺人才,并向国家级京剧院校、团输送了如江其虎、张尧、乔慧斌等优秀骨干演员;尤其是“小长荣培养工程”的实施,更促进了青年一辈演职员迅速成长,排演的青春版荀派经典剧目《红娘》、《红楼二尤》、《金玉奴》、《勘玉钏》等,在省市乃至全国京剧舞台上崭露头角,受到整个戏剧界的普遍关注。“小长荣工程”重点培养对象“男旦”朱俊好在纪念荀慧生先生诞辰110周年京津沪的专场演出中,以一出《卓文君》被誉为“一个俊俏的小男旦”。由于该院日常工作中一直重视对演职人员的培养,不但促使了演职人员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剧院整体艺术水平的提高。青年女花脸刘小荣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中荣获三等奖;青年演员张坤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第五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获得荧屏奖;青年演奏员贾玉龙在“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大奖赛中,以一首唢呐独奏名曲“一枝花”,荣获“中国戏曲红梅金花”称号。

这是一段如歌的历史,是淮京人艰苦创业、风雨无阻,勇往直前走出来的艺术成功之路。这是一段辉煌的历史,她将激励着新一代的淮京人继往开来、高歌远航、永攀高峰。

猜你喜欢
京剧院长荣红娘
“愿打愿挨”的交易
童长荣:铮铮铁骨铸丰碑
红娘的“心计”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