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照我心

2010-12-30 10:00吴亚男
剧影月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赵丹神韵南通

■吴亚男

赵丹是我国话剧、电影史上最具魅力且最有独特风格的表演艺术家,他一生塑造了众多的舞台形象和银幕形象,深受我国观众的喜爱。这位生在扬州、长在南通的山东汉子,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表演事业。

2004年,为纪念赵丹诞辰90周年,我们南通艺术剧院决定投排国家一级编剧高龙民先生创作的话剧《少年阿丹》。该剧描写的是少年时期的赵丹和他的几个小伙伴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的故事:由于他们对戏剧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在中学校长顾敬基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们成立了小小剧社,在当时“中国左翼戏剧联盟”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们由模仿表演文明戏到学演话剧。在排演洪深先生的话剧《五奎桥》时,遭到国民党的禁演和抓捕,最后赵丹和小伙伴们被迫连夜乘船“逃离”南通,前往上海,开始了他们毕生的电影事业。

因为该剧表现的是少年时期的赵丹,导演决定用四位女演员来饰演剧中的四位男孩。编剧高龙民先生曾任我们南通话剧团团长,十分了解我们每一个演员的性格气质和表演戏路,在他的极力推荐下,我被选定饰演主角——少年赵丹。

接到任务后,我既激动,又害怕。激动是,我们剧院是全国第一个把赵丹搬上舞台的,而我又是第一个在舞台上塑造赵丹艺术形象的演员;害怕的是,自己如果演不好这个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表演艺术家,无法交代。虽然我从小是看着赵丹的电影长大的,如《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李时珍》.《林则徐》、《海魂》、《聂耳》、《烈火中永生》等,我都看过。他在影片中所塑造的每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时我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走上演剧这条路,更没想到自己会在舞台上扮演我心中最崇拜的艺术大师赵丹。于是,我查资料、看影碟、与编剧交流,努力从各个方面去了解赵丹的生平事迹。其实,我们所看的影碟,都是赵丹成年后的作品,所查的资料,也没有任何少年赵丹的历史记载。编剧高龙民先生告诉我,这个戏虽然写的是少年赵丹,但是,必须考虑到观众的感受,考虑到赵丹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必须用成年赵丹的个性特点来关照十五、六岁的少年赵丹。除了天真以外,要突出他的热情、直率、奔放。他的语言节奏、形体,都要有激情、有分寸,当然,最主要的要塑造一个“快乐的阿丹”。

少年赵丹是全剧的核心人物。赵丹本人的多才多艺,给演员塑造角色提出了很高的难度,况且,赵丹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舞台上扮演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人比扮演剧本中虚构的人物要难多了。这对我这个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女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前虽然也演过不少男孩的角色,如《夜店》、《三虎团》等,但这次的角色塑造确实让我感到十分艰难,可以说,这是我进话剧团近20年来最难演的一个角色。比如赵丹模仿卓别林跳舞、唱京剧、走京剧台步等等,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课题,都得慢慢学。但是,我想,既然接了这个本子,我就必须演好这个角色,要将一个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赵丹展现在观众眼前。

首先,我从人物外形着手,毅然剪掉了好不容易留起来的披肩长发,从服装师那里又借来了三十年代的学生装。当我走进排练场的一刹那,现为省话剧院院长的导演杨宁兴奋地喊了起来:“像,如果化妆师再造一下型,就是活脱脱一个少年赵丹了。”我想,这是“形似”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形体和声音的造型。于是,我利用休息时间,去小学校和小男生一起玩,和他们交谈,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让他们跟我对台词,努力从他们的神态中去捕捉少年赵丹的影子。

有了形似,还必须做到神似,即所谓“形为先,神韵超乎其表;神韵为主,寓于形,融成一体。若有形而无神韵,神采即脱格矣。故形神兼备,神似胜于形似。”要做到“神韵超乎其表”,就必须跨越“形似”,跨越外部演戏的层次,进入到灵魂的刻画——创造人物。因此,我不能仅仅背背剧本中的台词,设计几个外部动作,我要走进人物的心里,表现人物准确的内心;我要刻画人物的气质、神韵和灵魂。作为一个专业话剧演员,不能满足于表面的“形似”,我必须注重人物的塑造,特别是心灵的塑造。演员创作的工具、材料就是自身,就是用情感去创造情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用激情去体现激情。有激情,也正是饰演赵丹的表演特点之一,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白穆说:“赵丹有激情,但更重要的是他对每个人物有设想、有看法、有理解、有解释。他演的人物都是人各有貌,形象是真实感人的。”

在这部话剧中,我不仅要演赵丹,还要表现少年赵丹的演剧生活,演戏中戏《热血忠魂》中的团长和《五奎桥》中的李全生。虽然,团长和李全生这两个人物角色只是少年时期的赵丹并不成熟的表演,但在当时来说,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热情。因为没有影像资料可以借鉴,我只能靠自己对这两个人物所处的规定情景来分析、解读他们,用心去塑造他们。当然,我深知“求形似容易,而求神似则不易。”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仔细揣摩,由表及里,尽力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神韵的各个方面,然后通过形体、动作、语言表现出来,力求用心灵去体验、去感受、去理解赵丹的情感世界。当戏的结尾,赵丹被迫“逃”离南通,走向江堤,准备登船去上海,这时候,为了表现少年赵丹对家乡的眷恋,我运用了一个“猛然转身”,从高平台——江堤上冲向台口,高喊“南通,我会回来的”。这一声喊,我声泪俱下,既表现了赵丹当时不甘就这样离开故土的复杂心理,同时也是我对赵丹这一走六十余载,最后却化作英魂归来故乡的悲痛的呐喊。我真希望阿丹的在天之灵能听见我最后的这一声喊。我要告诉他,南通话剧,后继有人,从阿丹成立“小小剧社”,为南通赢得话剧之乡的美誉之后,1959年2月5日,南通市成立了专业话剧团,而且,至今仍在创演大型话剧。

一代艺术大师赵丹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这几年,我经常会翻开《赵丹——南通的骄傲》一书,也经常会流着眼泪看完其中的每一篇文章。赵丹的艺术成就至今仍然无人逾越,他留给我们的银幕形象以及书画作品,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特别是他的《银幕形象创造》、《地狱之门》这两本书,更值得我们话剧演员一读。

2005年12月31日,话剧《少年阿丹》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我为自己能在舞台上演一个少年赵丹而荣幸,而骄傲。

“丹”心照我心。赵丹,我们的同行,我们的乡人,我们的前辈,一位现代中国话剧与电影的表演艺术大师,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将影响我的一生。

猜你喜欢
赵丹神韵南通
神韵李太白
冬奥“顶流”冰墩墩抢疯了!南通生产商:初八开工补货
珠峰神韵
因材出新写华容 尚古生意传神韵——品读曹暇的花鸟画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泼墨写白芍
——诗意写实主义表演大师赵丹艺术思想转变及其艺术观念探寻
赵丹练字
赵丹:死亡是一场演出
风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