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问题调查研究——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天等县为例*

2011-01-02 00:59陈玮君黄振文
体育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课外中学生运动

陈玮君 黄振文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桂林 541004; 2.广西城市职业学院 崇左 532100)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问题调查研究
——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天等县为例*

陈玮君1黄振文2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桂林 541004; 2.广西城市职业学院 崇左 53210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探讨目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的现状,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途径。试图为今后的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工作提供新的方法和视野。

中学生;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问题

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由各类原因导致的校园伤害事故逐渐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与学校体育有关的伤害事故也日益增多,社会影响日益增强,与此有关的社会纠纷也随之出现,这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使学校体育教学与改革工作也陷入一定的困境[1]。学校体育活动安全是一个现实性、社会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它不仅会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积极预防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处理好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学校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通过进行广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问题研究,试图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顺利地开展及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西西部天等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为研究对象,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随机调查了天等县高级中学、民族高中、都康中学和把荷中学4所学校的部分学生与学生家长,其中家长120人,学生17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多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 290份(家长卷 120份,学生卷170份),回收280份, 有效问卷270份(家长110份,学生160份),家长卷有效率91.7%学生卷有效率94.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表1 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由表1可知,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该群体的69%以上,这与只有不到12%的中学生对体育锻炼持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调查结果与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活泼好动的特点是基本一致的。调查发现,少部分中学生由于不擅长体育活动或者尚未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选择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这少部分学生应该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其对参加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识。

2.2 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

表2 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

表2显示:中学生除体育课外,每周参加3次及以下体育活动的人数占39.4%;参加4次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6%。可见,中学生多数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不足。对于这些学生,学校应该督促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校有利资源,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表3 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由表3可知,参加体育活动的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在 30min以上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70.7%;选择体育活动时间为30min及以下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29.3%;根据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 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30min以上,主观运动强度中等以上为标准[2]。可以初步判定,参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达到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2.3 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情况

表4 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过运动运动损伤的情况

由表4知,在调查的学生中有53人曾在运动出现过病症或发生,占被调查者的33.1%。从受伤的比例看:在体育课和体育队训练上受伤占7.5%,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受伤占41.5%,在校外体育活动受伤占37.8%。由此反映出,中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体育课和体育训练队中学生受伤人数较少,这是由于在进行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时,中学生缺乏有效的组织指导,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准备活动不充分,思想麻痹,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等原因,学生的安全没有保障。而在体育课或体育队训练及校运会上,由于有老师或教练的指导和监督,学生大都能进行较为规范的体育活动,能自我控制情绪和动作,因而学生受伤的几率比较小。根据以上分析,学校应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更全面、更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

2.4 中学生对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知识认知情况

表5 对饭后进行剧烈运动时间的认知

由表5可知,有将近5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在饭后30min方可进行剧烈运动;有35.6%的中学生认为饭后60min能进行剧烈运动;有6.9%及8.1%的中学生各认为应在饭后90min和15min后能进行剧烈运动。一般认为,在饭后30min之后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但是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在60—90min后可以做一定程度的剧烈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由此可看得出,少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安全知识有较好的认知;而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未能对饭后进行运动有正确认知,缺乏合理安排饮食与科学的进行体育活动的相关知识。

表6 对体育活动自我监督运动量的方法认知

由表6可知,认为通过测量脉搏方式可以进行自我监督运动量的,占被调查总体的9.4%;认为通过自我感觉方式可以进行自我监督运动量的,占被调查总体的47.5%,而认为两者方式都可以对进行自我监督运动量占32.5%。有10.6%的被调查者却认为测量脉搏和自我感觉都不能进行自我监督运动量。由此反映出有部分学生对自我监督运动量有较好运动认知,也存在部分学生对自我监督运动量的认知不足。

2.5 家长对孩子进行运动安全教育情况

表7 家长平时教育孩子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技能的情况

由表7可知,中学生家长平时能教育孩子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技能,占被调查总体的54.5%。33.6%的家长不能教育孩子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技能;在其不能教育孩子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技能的家长中有62.2%表示自己不懂、不会教,有37.8%表示没有时间教的。因而孩子不能在家庭教育中学到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技能。

表8 家长对学校增添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课程的态度

由表8可知,在被调查人群中,家长希望学校体育课增添有关预防运动损伤课程内容的有93.6%,有6.4%的家长持无所谓态度。家长希望学生参加组织有关科学健身、预防运动损伤的选修课或讲座的有90.9%,而持无所谓态度的占9.1%。调查显示,家长非常支持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这表明家长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有一定的重视。学校也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添有关预防运动损伤的课程内容和有关科学健身、预防运动损伤的选修课或讲座,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知识。同时学校与家长双方积极配合,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的学生进行课外、校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尤其是对假期从事的体育活动进行监护和管理,为学生提供课外、校外安全运动的指导以及出现意外的硬件处理办法[4]。为减少和避免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良好条件。

2.6 中学生对体育活动安全教育的需求程度

表9 学生愿意参与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的程度

由表 9可知,78.2%的中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续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学校也应增添有关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的课程或定时开展安全知识讲座、进行阶段性体育安全预防管理,提高全体师生的活动安全意识,将体育伤害事故扼杀于萌芽状态,从而体现学校“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表10 学生希望学校开展体育安全教育的方式

由表 10可知,学生希望学校开展体育安全教育的方式多样,依其排名依次为:亲身体验,体育课上讲解和专题讲座,观看教学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展示图片,网络教育,其它(班会课上讲)。59.4%的学生希望通过亲身体验方式开展体育安全教育,这与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有关,通过亲自体验,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安全教育知识的印象就更深刻;由此可知,学校对于体育安全教育的开展方式不应该单一化,应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以多种形式来开展,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自我防范能力,力争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3 结论

3.1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对进行体育活动有较为正确的认识,有超过69%的学生喜欢进行体育活动。大部分的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体育活动并且基本达到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3.2 中学生体育活动安全意识不高,在进行体育运动中出现过病症或发生运动损伤的,占被调查者的33.1%,在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出现过运动损伤或病症的人数排名依次为:擦伤、抽筋、腹痛、扭伤和划割伤、头晕和中暑、头痛和骨折。

3.3 有半数的家长能有教孩子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技能,而未能教育孩子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技能的家长是由于自己不懂、不会教或没有时间教大部分家长希望学校能够合理地增添有关预防运动损伤的课程内容,希望学生积极参加有关科学健身、预防运动损伤的选修课或讲座。

3.4 有少部分学生了解或掌握相关的体育活动安全知识,大多数学生缺乏相关的体育活动安全知识。大部分学生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希望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的主要方式为:亲身体验,体育课上讲解和专题讲座,观看教学片,阅读相关书籍。

4 建议

4.1 进一步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水平目标中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学习目标。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掌握诊断、处理运动损伤的基础知识,能够对常见的运动损伤和紧急情况下进行简易的处理,具备处理安全问题的一般能力。

4.2加强学校体育法治观念,提高全体师生及家长的体育安全意识。健全学校各项体育管理制度和严谨工作程序,实现教师目标管理,加强学生安全知识的自我教育与家庭教育。提高体育安全意识以及对运动危险性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强化“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意识和措施。

4.3不断完善学校的体育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加强医务监督管理,开展体育安全宣传活动以及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辩论赛,举办德育报告会和体育安全讲座,进行阶段性体育安全预防管理。

1 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安全防护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2 秦椿林.当代中国群众体育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6 :108

3 柴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如何进行自我监督[J].中国学校体育学,2008(3):68

4 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安全防护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

5 蒋荣.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3):43-45

Research On The Middle Schools' Sports Securitie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Guangxi——A case study of Tiandeng county in Guangxi minority areas

CHEN Weijun ,eta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sport Institute ,Guilin, Guangxi,541004)

In this essay we adopted some methods including documentary data, questionnaire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middle schools' sports securities in Guangxi minority areas. We mainly discu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 the existent security problems; also we propose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s to provide new methods and views in the later work of the schools' sports securiti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chools' sports activities, security problems;

*国家课题: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编号:2009BAK62B04。

陈玮君(1975-),女 ,广西桂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课外中学生运动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