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汤联合太宁栓治疗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 50例

2011-01-18 05:26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710001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葛根芩粘膜溃疡性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01)

葛根芩连汤联合太宁栓治疗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 50例

刘越洋黄雅慧刘超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01)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直肠滴入联合太宁栓治疗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采用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连、黄芩、儿茶、赤石脂、红藤、白术、白及、黄芪等)直肠滴入联合太宁栓(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本病 50例,对照组采用 5-氨基水杨酸直肠滴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2%,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结肠粘膜积分、直肠粘膜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减直肠滴入联合太宁栓是治疗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直肠、结肠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近年我国患病率明显增高,11.6/10h[1]。2004年 7月~2009年 12月,笔者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直肠滴入联合太宁栓塞肛治疗活动期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00例病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0例,男 28例,女 22例,平均年龄 41.6岁,病程 6月~ 11年,平均 2.8年。对照组 50例 ,男 24例 ,女 26例 ,平均年龄 43.1岁 ,病程 7月~ 12年,平均 2.9年。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1]。全部病例均为活动期轻中度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直肠滴入,方药组成:葛根、黄连各 9g,黄芩、儿茶各 10g,赤石脂、红藤、白术各 15g,白及、黄芪各 20g。脓血便者加入仙鹤草、地榆炭、血余炭各 15g,三七粉 6g,里急后重、排便不畅者加木香、秦皮各 9g,腹痛加白芍 20g,延胡15g,病程日久脾气虚者加党参 15g,脾肾阳虚加肉豆蔻 10g,仙灵脾、五倍子各 15g。上药煎成 150mL,每天1次晚上睡前直肠滴入。每日晨起排便后太宁栓(成份:复方角菜酸酯栓,国药准字号:20080315)1枚塞肛。

对照组用 5-氨基水杨酸 2g加入生理盐水 50mL中直肠滴入,两组均 20d为 1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7d,共进行 3个疗程。治疗后复查肠镜。

疗效标准临床疗效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协助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进行判定[1]。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见粘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见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症状积分标准参照 2002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分级量化标准[2]。

电子结肠镜积分标准[3],观察肠粘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情况,其中无异常记 0分;轻度水肿,无或轻度糜烂、溃疡,散在分布数量≤3个,周边轻度水肿,记 1分;中度充血水肿、糜烂或伴出血,溃疡数散在分布> 3个,记 2分;重度充血水肿、糜烂,触之明显出血、溃疡分布多,记 3分。

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 P<0.0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见表 2,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症状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积分改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对照组 50 16.81± 2.079.67± 1.65△ 7.14± 0.38治疗组 50 16.78± 1.906.92± 1.12△ 9.86± 0.78▲

两组结肠镜下结肠粘膜积分比较见表 3,两组治疗后结肠粘膜积分均有降低,治疗组积分降低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积分差异显著(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结肠粘膜积分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结肠粘膜积分比较(±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2.11± 0.52 0.89± 0.11△对照组 50 2.08±0.98 1.21± 0.05

两组结肠镜下直肠粘膜积分比较见表 4,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积分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直肠粘膜积分较结肠粘膜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更具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联合栓剂可明显提高直肠病灶愈合。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直肠粘膜积分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直肠粘膜积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2.56± 0.49 0.56± 0.23△对照组 50 2.69±0.13 1.87± 0.55

讨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属中医“泄泻、肠辟、滞下、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其中以“泄泻”、“痢疾”论述为多。该病多因湿热蕴结肠道导致气血壅滞,血败肉腐,日久则易损耗正气,形成正虚邪恋,湿热多为其标,脾虚为本。湿郁化热,致湿热内蕴,缠绵难愈,湿热贯穿于病变的全过程,活动期更以湿热为重,兼有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据其病因病机,方选葛根、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白及消肿止血、去腐生肌,赤石脂、儿茶收涩止泻,仙鹤草、地榆炭、三七粉、血余炭以凉血活血止血,木香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延胡以行气活血,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以达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病程日久兼脾气虚用党参、白术、黄芪以健脾益气止泻,脾肾阳虚者加肉豆蔻、仙灵脾、五倍子以健脾补肾助阳。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首先侵犯直肠,以后沿结肠长轴向上发展,故直肠、乙状结肠为溃结好发部位。研究显示国内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占溃结 55.3%,且病变多为轻、中度[4]。既往中药灌肠法使药物流入直肠速度过快。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对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药液在直肠内快速积聚达 150~ 200mL,直肠内压力>7.3kpa时,直肠壁感受器即产生强烈兴奋,通过神经反射立刻产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射,使药液不易保留。鉴于以上特点,本研究采用中药直肠滴入,可减慢药物对直肠张力的改变,延长药液在病人大肠内停留时间,提高药物的吸收。

同时联合使用的太宁栓是一种含有保护肠粘膜的海藻提取物,以角菜酸酯为主要成分,并含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药理学研究表明,角菜酸酯可粘附在粘膜表面,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粘液膜状结构[5],并能保留 8~ 12h[6],起到保护和润滑作用。同时,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可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能降低粘膜表面 NO含量,有效减轻结直肠粘膜的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从而使粘膜上皮细胞得以修复,其固态甘油酯可润肠通便,使用后在肠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粘液状结构,能有效的避免肠内容物与肠粘膜直接接触,使受损的肠粘膜有一个良好的内环境,具有收敛和减轻粘膜充血的作用。栓剂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病变,不经过胃肠,避免了消化液对药物的影响,药物通过直肠中下静脉丛吸收,减少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诸药合用共凑清热燥湿、收敛生肌、健脾益气之功。又借直肠滴入及栓剂之优势,使药物直达病所,避免了消化液对药物的影响,药效得以充分发挥,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提示广大临床工作者正确辨证论治,局部药物治疗是治疗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行之有效的方法,联合栓剂治疗可明显提高直肠病灶的愈合率。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协助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2):139-145.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1.

[3] 翟兴江.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4):32.

[4] 巫协宁.溃疡性直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J].中华消化杂志,1996,3(16):127.

[5] 杨新庆.复方角菜酸酯栓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0,6(3):58-9.

[6] 蒋朱明 ,唐伟松,曹金铎等.直肠粘膜保护剂治疗痔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53-5.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清热解毒剂 /治疗应用 健脾剂 /治疗应用 @葛根芩连汤

R57

A

1000-7369(2011)01-0024-03

(收稿 2010-08-11;修回 2010-09-20)

猜你喜欢
葛根芩粘膜溃疡性
葛根芩连丸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7种成分测定
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相关研究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葛根芩连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小儿腹泻的统计分析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