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 30例

2011-01-18 05:25杨明军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康复科焦作454001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委中督脉滑膜

杨明军 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康复科(焦作 454001)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 30例

杨明军 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康复科(焦作 454001)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配合针刺,对照组采用中医推拿,均 1d1次,3次为 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3.3%;两组总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用中医推拿。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岔气”,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平素缺少体力劳动锻炼的人,或偶尔运动时,用力不当亦易发生损伤。男性多于女性。急性腰扭伤若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慢性劳损。笔者于 2007年 7月~ 2008年 6月,采用腰部斜扳法配合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60例,其中男性 42例,女性 18例;年龄 20~51岁,平均年龄 38岁;病程均不超过 3d。按患者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中男 22例 ,女 8例;年龄 20~ 50岁,平均 39岁。采用中医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 30例中男性20例,女性 10例;年龄 20~ 51岁,平均 37岁。采用中医推拿治疗。两组病人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诊断标准。有腰部外伤史(不超过3d),多见于青壮年;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或行走,常保持一定的强迫姿势以减轻疼痛;腰肌或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X线摄片及CT扫描多无异常显示,可排除关节突峡部或横突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治疗方法推拿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按揉法和滚法在腰脊柱两侧往返操作 3~5遍,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沿两侧竖脊肌自上而下推 3~ 5遍,接着用滚法在伤侧顺竖脊肌肌纤维方向操作 3~5min。患者侧卧位施行腰部斜扳法。嘱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屈髋屈膝,健侧在下伸直,医者面对患者站立,用一手食、中指轻按于诊断时标记出的偏歪的棘突以及与上位椎体的棘突间隙处,另一手拉健侧小腿后侧缓缓用力使腰部前屈,至手指下可感觉到棘突间隙加大时,即维持此体位,同时定位的手指保持不动;医者以一手(或肘部)按住患者的肩前部,另一手肘部按住其臀部,嘱患者全身放松,反方向来回摇动,使肌肉放松,然后同时做反方向的缓慢用力扳动,使腰部被动扭转,当旋转到一定幅度时,有明显阻力感,指下可感觉到错位棘突与其上位椎体棘突间相互扭错,而错位节段以上或以下椎体无相对运动时,以一手固定,另一手做一个瞬间增大幅度的扳动。当病变在上腰段时,臀部固定,将肩部向后推;病变在下腰段时,固定肩部,将臀部向前推;病变在中腰段时,同时将肩部向后、臀部向前推。复位成功时,常可听到清脆的“咯嗒”弹响声,或定点的手指下有“滑动”感。有时根据病情需要,可左右各扳一次,不要强求“咯嗒”声响。患者俯卧位。用小鱼际轻轻叩击腰背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脉 1~ 3min,沿督脉腰段用直擦法,以透热为度,结束推拿。

针刺治疗取穴:人中、委中(双侧)、腰部阿是穴。操作:持无菌毫针以 45°向上斜刺人中穴 0.3~0.5寸,直刺委中穴、阿是穴 0.5~ 1寸,针刺得气后施提插捻转泻法 1次,留针 15min,隔 5min施提插捻转泻法 1次。

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针刺,1d1次,3次为 1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推拿手法,1d1次,3次为 1疗程。每次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多卧硬板床休息,起床活动时佩戴硬腰围保护。

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疗效标准。治愈:腰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已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显效:腰痛基本消失,脊柱活动基本正常,对正常的工作、生活稍有影响;有效:腰痛减轻,脊柱活动轻度受限,部分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疗 1个疗程,经 6个月~ 1年时间随访,治疗效果列表如下。

附表 2组疗效对比

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 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3.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讨论造成急性腰扭伤的因素常与劳动强度、动作失误、疲劳,甚至季节、气候有关[2]。多由于腰部用力姿势不当或动作失调,造成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急性损伤和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椎后关节紊乱),因损伤组织出血、肿胀、炎性物质渗出,刺激神经末梢而产生疼痛。由于腰椎后关节滑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嵌后即刻引起剧痛,并引起反射性肌痉挛,使症状加重。

本病属中医“筋节伤”、“节错证”范畴。腰脊为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所过,经筋所循,络节汇聚,脏腑之维系,运动之枢纽。凡跌仆、闪挫、扭旋撞击,伤及腰脊,筋络受损,或筋节劳损,气滞血瘀,筋拘节错,致使疼痛剧烈,行动牵掣。

采用中医推拿治疗本病既可以加强损伤组织的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促进因损伤而引起的水肿、血肿的吸收,又可以在适当的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将紧张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解除疼痛[3]。采用滚、揉、按、推、擦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手法推拿治疗,可使紧张痉挛的肌肉充分放松,气血得以畅通。因为滑膜嵌顿后,滑膜受到机械刺激产生疼痛,而由于神经反射和自体保护作用,腰部肌肉反射性痉挛,又加重了嵌顿刺激,构成恶性循环。所以使用腰部斜扳法迅速解除滑膜嵌顿,调整腰椎小关节紊乱,阻断恶性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运用放松手法时要轻柔,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斜扳腰部时,要迅速果断,切忌粗暴。

针刺取人中穴、委中穴、腰部阿是穴用泻法,可以起到疏经活络,缓急止痛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适宜的刺激量能激发神经冲动的传导,提高痛阈以加强止痛效果[4]。腰背部为督脉和足太阳经循行所过之处。督脉为阳脉之海,循行脊背正中,故选本经中易得气、针感强的人中穴泻之,以通调督脉经气,振奋阳气,使气机顺畅,经络瘀阻得解[5]。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经气深聚之所,古人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具有疏经活络,运行气血之功。阿是穴为腰部压痛点,古有“酸痛取阿是”之说,具有疏通局部经络,缓急止痛之效。诸穴合用,相得益彰。

经过临床验证,采用中医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见效快,疗效稳定可靠,可操作性较强的特点,是治疗急性腰扭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2-209.

[2] 范炳华.推拿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58.

[3] 张长明 ,党建军,李 强.中药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50例 [J].陕西中医,2004,25(7):709.

[4] 孟正英.针灸配合治疗腰腿痛 52例 [J].陕西中医,2006,27(1):342.

[5] 赵文海 ,黄铁银,李新建.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试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3):2.

扭伤 /推拿疗法 扭伤 /针灸疗法 急性 腰 穴,人中 穴,委中 穴,阿是穴

R68

A

1000-7369(2011)01-0083-02

(收稿 2010-09-05;修回 2010-10-08)

猜你喜欢
委中督脉滑膜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委中穴的穴性及临床应用
腰酸背痛找委中
拍打委中穴,健腰更护肾
委中穴的临证应用初探*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