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在创业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2011-02-08 04:25孟波周鹏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学生党员创业者

孟波 周鹏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0)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盲区、一个试水滩,需要我们通过树立创业典型的方式宣扬创业教育成果,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一、强化大学生党员创业教育的示范意义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近5年呈现出均衡发展、稳步上升的趋势。学生党员是全国高校学生队伍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具备更高的综合能力,针对现有的学生党员开展好创业教育的示范作用,通过强化对他们的创业教育指导与培训,树立党员学生的创业典范作用,对与我们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创业教育有利于高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重点在“每个人”的发展,它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业者应当具备科学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基本能力和素质。创业者需要具备通才的高素质,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全才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全面发展的“全才”,也正是学生党员教育的一个目标和方向。

二、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创业意识薄弱,缺乏自信心。主观意识确定先行行为,创业意识的确立是创业行为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保守的传统状态,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深入人心,考公务员、去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是众多父母和学子不二的选择。缺乏教育和择业的冒险精神,使得广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甚至相当一部分属于“被动创业”。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我们的创业者遇到困难往往缺乏信心选择退缩,致使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下。

(二)创业素质欠缺,创业能力差。创业项目的启动、运作的过程涉及到经济、专业、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这要求我们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技能。鉴于我国大学专业选择单一,专业之间联系、拓展不足,公选课开设陈旧等教育体制,无法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综合素质锻炼平台。由于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等因素制约,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储备、学科建构还非常狭窄,尤其是现代人文社科知识和经营管理理念还很匾乏,创业素质建构很不完整,这也直接导致大学生普遍缺失创业能力,制约着更多的学生进入到创业行列之中。

(三)创业项目选择盲目,缺乏竞争力。创业项目的选择好坏直接决定了创业成功的概率。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对于创业者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在校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实践经验匮乏,他们在选择创业项目的时候目光过于狭隘的集中在校园市场、学生生活等层次。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直接决定了创业项目的选择范围,窄范围内的创业项目很难具备强大的社会竞争力,这些也抑制了创业项目的成功。

(四)创业资金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在很多创业问卷调查反馈结果中,创业资金不足被众多创业大学生列为首要难题。但就创业项目而言,笔者认为资金不足不足以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首要因素,仅仅是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大力推广创业教育的政策背景下,各地各级政府纷纷推出了多项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经济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资金难的问题给出了众多解决办法。但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足,这些创业扶持政策和国外相关国家的扶持力度相比还显得不足,大学生对政策的了解渠道过于单一。

三、大学生党员创业优势分析

(一)大学生党员隐性创业素质优势显现。隐性创业素质是指不可以通过有形媒体获取和文字记录表达的创业者本身具有的内在素质。也就是说创业者本身具备的主观洞察力、感知力,这些能力植根于个人的行动和个人的经验之中。比如“价值观、预见性、内在能力等方面”。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先进分子的代表,其评选条件极其严格。不光要求大学生具备优异的成绩、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其拥有崇高的品质、高尚的价值观、人生观,且具备扎实的群众基础。大学生党员的评选条件使得学生党员具备了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创业隐性知识。隐性创业知识通过我们的创业教育的指导和培养可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创业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创业实践,提高我们大学生党员创业的成功性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和检验了我们学生党员本身所具备的隐性知识。大学生党员创业所拥有的隐性创业素质优势可以用下图表给予表示:

(二)大学生党员显性创业资本突出。学生党员最显著的表征就是其在校期间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学生党员同普通同学相比成绩优势更为明显。优异的学习成绩虽不足以成为一个人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但足以说明该同学所具备的超越其他同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涉及到的创业知识非常多,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那么很难从创业实践中汲取知识,弥补自身的不足。学生党员的显性优势说明其作为学生,在今后的创业中与普通同学相比更容易、更快速的接受各种创业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其优越性。另外,学生党员的评选都要经过民主测评,这为我们学生党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积累了原始的人脉资源,这些显性创业资本都是普通创业者所不具有的。

四、大学生党员创业示范力提升对策

(一)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内在素质。学生党员之所以具备普通同学不具备的各种优势,就是在其接受过我党的政治理论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对在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进一步塑造,是净化内在驱动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的修养,可以克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气馁现象,树立成功创业的信心。内在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的培养是任何一个成功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内在潜力,通过对大学生党性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励大学生党员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让党员创业者成为品德高尚、纪律严明、理论扎实、政治过硬、作风严谨的成功创业的先行者。

(二)增强技能培训,强化知识结构。虽说学生党员成绩优秀,专业技能扎实,但这毕竟是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评判的。创业教育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育模式同以往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评判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对于学生党员现有的专业技能、创业技能要予以强化,针对创业教育的培训体系、创业教育的实战要求做出不同的培训。学生党员进入创业阶段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涉及经济、管理、法律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的创业教育针对学生党员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等特征,完善我们的创业指导,强化大学生党员现有的知识结构。

(三)提高创业主动性,积极寻求创业项目。由于受传统教育、择业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一直处于被动模式,即便面对大学生党员这样优秀的创业者,创业教育仍然很难脱离被动教育的模式。我们在强化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创业内在素质的前提下,要将创业教育由被动教育模式转变为主动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创业思考、创业精神融入到日常教育模式中去,培养党员学生时时思考创业、时时准备创业的主动性。只有每时每刻思考着创业、准备着创业,才能有计划、有选择的挑选出好的创业项目,才能向成功创业多迈进一步。

(四)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建立党员培训机制。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体制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学校领导、老师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是目前各个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各个高校通过引进各种创业教育机制,比如:“SYB”、“KAB”等来弥补现存的创业教育体制的不足。党员创业教育示范作用的建立还需要建立一套适用各个高校党员发展机制的培训体系,让创业教育融入到党员的培养体系中去。通过以党支部为抓手,建立党员创业教育培训体系,以学生党员作为创业教育的授课者,尝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业理念,通过党支部这个载体传授给学生党员。凭借学生党员本身所具备的各种优势,让部分学生党员成为创业学习的佼佼者,创业实践的成功者,创业教育的示范者。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的核心力量,是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的集中代表。作为创业教育的指导者、培训者,在我国创业教育体系欠缺、创业教育氛围不足的情况下,要千方百计的通过树立创业典型的方式宣扬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层次。大学生党员具备普通学生所不具有的综合素质,这成就了大学生党员成为创业教育的示范者的最佳选择。通过树立大学生党员的创业示范作用,必将带动高校创业、就业的热潮,提升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1]龚建民、席红岩、智红华:《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49.

[2]向梅:《陈丰:“创业”的平民化视角》 [J],《中国科技财富》,2009(15):32-35.

[3]刘向:《大学生党员自主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9(23):163-165.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学生党员创业者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