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简述

2011-02-10 02:12李冬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1年12期
关键词:双黄连休克过敏性

李冬

(天津市塘沽区响锣湾医院,天津 300450)

双黄连注射剂包括粉针剂、注射液和滴注液(大容量)三类,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精制而成的纯中药注射剂,是目前临床治疗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之一,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作用,随着静脉输注双黄连注射液或粉针剂范围扩大和使用人群的增加,不良反应也日渐增多[1]。本文综述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各系统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1 变态反应

文献报道的双黄连制剂不良反应以各种变态反应居多,且表现形式多样。方世平等[2]报道静脉应用双黄连粉针剂致不良反应155例次中变态反应占76.8%(119/155),其中皮肤变态反应77例次,过敏性休克12例次,过敏性哮喘和血管神经性水肿各11例次,药物热8例次。

1.1 皮肤过敏

静滴双黄连注射剂后出现最多的是皮肤过敏反应,其中以荨麻疹最多,但症状一般较轻,对机体损伤较小,大多数经过对症处理或者停药数小时即可恢复正常。皮肤变态反应中的过敏性紫癜、剥脱性皮炎和多形红斑性药疹的报道虽不多,但对机体损伤较大,需经过治疗5~7天后才逐渐恢复,需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1.2 过敏性休克

双黄连制剂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武晓青等[3]报道1例37岁男性,因急性扁桃体炎给予双黄连粉针剂3.6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约3 min后患者诉输液之手腕处痒痛,检查无液体渗漏,局部皮肤瘙痒,未予处理。随即患者渐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即停止输液,此时患者已意识不清,口唇发绀,胸腹及四肢内侧皮肤有散在的不规则暗红色丘疹,心音低钝遥远,测血压60/30 mmHg,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等对症治疗,30 min后病情缓解,呼吸平稳,血压回升。

1.3 过敏性哮喘

高金星[4]报道1例男性,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双黄连粉针剂1.2 g静脉滴注,首次输液顺利,无异常表现。次日输入液体约100 mL时,患者出现刺激性呛咳及明显喘息,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对症治疗后咳喘和肺部哮鸣音消失。赵学毅[5]报道1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加双黄连粉针1.2 g,静脉滴注,次日输双黄连约100 mL时,出现刺激性呛咳,喘息,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立即停用双黄连粉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 mg,口服异丙嗪12.5 mg,1小时后咳喘和肺部哮鸣音消失。

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周慧敏[6]报道应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396例婴儿呼吸道感染,给予双黄连粉针60 mg/(kg·日),静脉滴注,用药后2~3天12例出现腹泻症状,黄绿色稀水便含有奶瓣,5~8次/日,量中等,无脓血、呕吐。口服助消化药无效,停用双黄连粉针后腹泻症状好转。12例均做大便常规,结果:黄绿色水样大便,镜检(-),未发现致病菌。消化道反应表现为胃脘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

3 循环系统不良反应

杨章群[7]报道1例58岁,男,因上呼吸道感染输注双黄连粉针剂3.6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输注60 mL时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停止输液,静注心律平140 mg,30 min后症状缓解,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张友国等[8]报道1例男性,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双黄连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输入约8 min时,患者出现局部瘙痒,随后波及全身,并相继出现心悸、胸闷、视力模糊等症状,全身皮肤布满荨麻疹。立即停药,静脉注射抗过敏药物及肾上腺素,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6天治疗后临床症状方消失,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

4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张芳等[9]报道1例女性,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双黄连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3天后,患者突然出现头昏、心悸、胸闷、双下肢一过性活动障碍等症状,立即停药,症状逐渐缓解,但其后感觉周身极度无力,出现进行性贫血,伴严重皮肤、鼻腔及口腔黏膜、消化道出血,经血常规、骨髓检查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5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李仁全[10]报道1例男性患儿,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双黄连针静滴,当滴入50 mL时,患儿诉脐周隐痛2 min后开始烦躁不安、胸闷。停药15 min后,又极度烦躁、呼之不应,双手抓人、咬人,但面色正常,无呕吐、抽搐,用安定10 mg静注后入睡。2小时后自动排尿1次,但仍不能回答问题。继续入睡8小时后清醒,对所发生的异常表现不能回忆,感头痛、头晕。

6 其他不良反应

塔娜[11]报告 1例男性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唑林钠4.0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0 mL静滴,治疗12天左右,效果不佳,改用双黄连3.6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30~40滴/min,qd,当药液滴入10 mL左右,患者感到头晕,测血压正常,停药则自行缓解。季凤荣等[12]报道1例12岁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双黄连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约10 min后突发剧烈头痛,改用其他药物后头痛消失。王军栋[13]报道1例患者,女,因胃肠型感冒就诊。予5%葡萄糖注射液加双黄连注射液60 mL静脉滴注。约滴注至20 min,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寒战、头痛、憋气、四肢抽搐,体温38.3℃,怀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分别肌注地塞米松5 mg、扑尔敏10 mg,然后紧急送往上级医院抢救,20 min后又出现喷射性呕吐,畏寒、寒战,体温39.7℃,出现神志不清,语无伦次,注射非那根25 mg、地塞米松5 mg,症状不见缓解,当时呼之不应,呼吸急促,全身湿冷,四肢均见自主颤动,神经系统查体不合作。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入呼吸内科紧急抢救,给予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快速扩容、升压、激素治疗,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烦躁、抽搐,后又呕吐,经多方抢救无效死亡。

双黄连粉针的不良反应多集中于变态反应,其发生机制是由于双黄连中含有绿原酸,对机体有致敏作用,而双黄连中另一些成分又具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从而产生变态反应。亦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制剂提取不纯,与制剂纯度或混有致热源有关;②药物所含成分对机体有影响而成为过敏原,该药引起皮肤过敏可能与植物蛋白有关;③与患者自身因素、用药剂量及输液过程操作污染有关,用药时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停药,以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1]方世平.双黄连粉针剂的不良反应[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2):125.

[2]方世平,杨宝玉.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117例分析[J].中国药房,1998,9(4):176-177.

[3]武晓青,汪秀华,王爱青,等.静滴双黄连粉针剂致过敏性休克1 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60.

[4]高金星.静滴双黄连致支气管哮喘1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0,13(2):58-59.

[5]赵学毅.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药事,2000,10(5):303.

[6]周慧敏.双黄连粉剂致腹泻 12 例[J].医药导报,2001,20(10):664.

[7]杨章群.双黄连粉针致心脏不良反应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9):570.

[8]张友国,周学美.双黄连致急性荨麻疹及心律失常1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9,24(6):403.

[9]张芳,袁桂玲.静滴双黄连致急性再障1例[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1):93.

[10]李仁全.双黄连粉针剂静滴致腹痛胸闷并精神异常1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8):506.

[11]塔娜.双黄连致头晕反应 1 例[J].新药与临床,1994,13(1):59.

[12]季凤荣,张玉奇.双黄连静滴出现剧烈头痛2例[J].中国新药杂志,1998,7(5):400.

[13]王军栋,安尹爱,群勤玲.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致死1例[J].中国药事,2007,21(10):864.

猜你喜欢
双黄连休克过敏性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不一样的“双黄连”
双黄连注射液生产过程中超滤膜完整性的快速检测
双黄连系列制剂制备工艺再评价
过敏性肺炎患者的CT诊断表现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