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导尿管最佳更换时间的循证护理评价

2011-02-10 04:42
中国药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导尿管尿液循证

(浙江省遂昌县人民医院内科,浙江 丽水 323300)

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一门分支学科,将遵循最佳证据的新思想、新理念从医学领域延伸到护理学领域,实质是在客观、明确应用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1]。循证护理包括证据的获得和证据的应用两个方面[2],是构建在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导尿是临床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操作,对导尿管的护理尤其重要[3]。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护理人员将循证护理运用到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中,找到了较满意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并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150例,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41~92岁,平均(70.5±8.2)岁;留置尿管时间 14~145 d,平均(52.9±8.9)d;基础疾病主要为心脑血管病、肝硬化晚期、恶性肿瘤及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等。

1.2 方法

1.2.1 从患者护理问题中选择特定的问题

首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组员各1名,均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并接受过有关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掌握循证的有效方法。循证护理小组首先寻找在留置导尿临床护理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将其结构化、特定化。对于留置导尿患者,临床更换导尿管常规是每2周1次,某些医院是每周更换1次,而更换导尿管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还增加了尿道感染的可能性。因此,提出关于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这一护理问题。

1.2.2 检索文献及数据库中相关的临床信息以寻找循证支持

通过查询CINAHL等数据库,系统地寻找国内外关于留置导尿患者护理方面的文献。查寻发现,一般硅胶导尿管在使用3~4周后才可能发生硬化现象[4]。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原则是:应尽量减少导尿管的更换次数,以避免尿路感染,导尿管只在发生堵塞时才更换。以往科研实证还提示,导尿管发生堵塞的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其中患者尿液的pH是影响微生物繁殖和尿液沉淀的重要因素,pH>6.8者发生尿管堵塞的几率比pH<6.7者高10倍[5]。随机控制设计的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可根据尿液pH分为高危堵塞类(pH>6.8)和非堵塞类(pH<6.7)两种,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前者是2周,后者是4周[6]。

1.2.3 验证该数据对患者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制订出护理计划

对所有关于留置导尿护理研究的文献进行评审,严格评价各项研究的设计、统计方法和结果准确性,推选出设计最精密、最能科学反映干预效果的最佳实证。本循证护理小组为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制订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的护理计划是:动态监测留置导尿患者尿液的pH,并据此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类处理,更换导尿管的时间高危堵塞类患者定为2周,非堵塞类患者定为4周。

1.2.4 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动态监测留置导尿患者尿液的pH,并根据尿液pH对患者进行分类处理。严密观察患者尿量、颜色及性质变化,鼓励清醒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形成生理性膀胱冲洗,若出现尿液浑浊有沉淀,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予以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行膀胱冲洗[7]。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外阴部清洁,每日用1∶20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2次,每周更换2次集尿袋;并在留置尿管前后进行尿细菌培养,以了解泌尿道逆行感染的情况。

2 结果

将已确认的护理计划实施到150例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操作程序中,对患者尿液pH进行动态监测。其中81例患者尿液pH>6.8,为高危堵塞类,每2周更换1次导尿管;69例患者尿液pH<6.7,为非堵塞类,每4周更换1次。经过半年的临床实践,所有患者留置尿管均通畅,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减轻了反复多次插管的痛苦;仅有7例患者出现轻度泌尿系统感染,无发生严重感染的患者。此后,将通过确认的实证结果转化为临床资料,将其运用到护理操作程序中,作为留置导尿患者的常规护理;通过护理专题讲座等形式更新护士的临床知识,通过院内感染控制中心贯彻新的实施方法,并通过效果评价反馈,及时改进,形成良性动态循环。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8]。它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促进了护理学科专业化、科学化发展,证明了护理对健康保健的独特贡献,极大地促进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即使在边远的山区或者护理水平落后的国家,循证护理也可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的、经济的护理服务。同时,以科学为依据的护理还可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通过对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循证并付诸实践,可减少卫生资源的消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导尿管更换时间的循证探讨,显示了实证在护理中的重要地位。应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将证据(资料)和患者情况结合起来,选择护理方案,实施最佳护理,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改变了已往临床护士凭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将护理问题与循证护理有机地结合,提高了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和科学化进程。

[1]宋向阳,李武平,钱娇月,等.从认识论角度看循证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2):169.

[2]张立红.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4(1):95.

[3]潘建华,吴全英.对留置导尿集尿袋应用中尿路感染因素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39-940.

[4]Kunin CM.Care of the urinary catheter I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detection,prewention and management[M].Fifthed.Baltimore:Williams and Wilkins,1997:304.

[5]徐 敏,徐 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6]许 宏,韦莉萍.留置导尿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7-8.

[7]李晓燕,翟 丽,王晓静,等.运用循证护理探讨留置导尿管的更换时间[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B):47-8.

[8]孙 柳.循证护理的展望[J].循征医学,2004,4(3):174-177.

猜你喜欢
导尿管尿液循证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尿液是健康的“放大镜”
跟踪导练(三)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