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产道地药材川明参的研究进展

2011-02-10 04:42
中国药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甾醇提取物多糖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川明参别名明参、明沙参、土明参[1],始载于《饮片从新》明党参项下,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川明参 Chuanming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的干燥根[2],归肺、脾经,能润肺化痰、和中养胃,用于肺燥咳嗽、咳痰不爽、病后虚损、食少口干、泻痢、经闭等[3-4],主产于四川的简阳、巴中、金堂等县,安徽、浙江、江苏也有出产[5]。根据已有的文献报道,笔者就川明参的本草学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开发现状及前景等方面作综合介绍。

1 本草学考证

川明参在历代本草中均未收载,因而极易与其他品种相混[6]。《中药志》(1959)、《四川中药志》等曾将川明参和明党参作为同一种植物收载,佘孟兰等(1980)对两种植物进行形态比较研究后认为,二者非同一种植物,因而建立了新属,即川明参属,并认为二属应隶属于不同的族,亲缘关系较远[7]。陆胤等[8]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稀有濒危单型属药用植物明党参、川明参及珊瑚菜根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3种植物共有化学成分进行了多种聚类分析,从化学分类学角度定量阐明了3种植物所代表的三属间亲缘关系,认为川明参与珊瑚菜的亲缘关系较接近,相比之下,两者与明党参的亲缘关系较远。该结论与经典分类学一致。陶晓瑜等[9]认为,从内转录间隔区(ITS)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并结合核型和花粉形态分析,均支持将川明参归为美味芹族,而非前胡族。

2 化学成分研究

川明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和香豆素[10],另外也含有少量的黄酮、甾体和三萜酸等成分[11]。饶高雄等[10]将川明参根粉以乙醇提取并经硅胶及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豆素伞形花内酯(umberlliferone)、石防风素(deltoin)、印度枸橘素(marmesin)、异紫花前胡苷(ammijin)和非香豆素化合物新丁香色原酮(noreugenin)、阿魏酸(feruliicadd)、胡萝卜苷(daucosterol)。周燕等[12]取金堂产川明参的根粉,从中提取分离出8个晶体,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8-二甲氧基补骨脂素(晶Ⅰ)、5-异戊烯基-甲氧基补骨脂素(晶Ⅱ)、procyanidinA-2(晶Ⅲ)、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晶Ⅳ)、芦丁(晶Ⅴ)、豆甾醇(晶Ⅵ)、豆甾醇-葡萄糖苷(晶Ⅶ)以及棕榈酸和硬脂酸的混合物(晶Ⅷ)。陆胤等[8]采用GC-MS法对川明参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川明参挥发油中Falcarinol(z)-(-)-1,9-heptadecadiene-4,6-diyne-3-ol占总成分的56.26%,同时发现川明参主要含有的挥发油成分为octanal,n-hexadecanoic acid,1H-indene,1-etheny-2,3-dihydro等。张梅等[13]研究发现川明参多糖重均分子量为9.763 2×105,数均分子量为5.227 0×104;多糖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和葡萄糖,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6.2。谌立巍等[14]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四川金堂、中江、巴中、苍溪等产地的川明参中总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分别为 0.015%,0.012% ,0.009% ,0.008%。

3 药理作用研究

3.1 抗氧化

川明参的不同溶剂提取部分都具有抗邻苯三酚自氧化的能力,其中醇提取部分抑制作用最强;川明参还能抑制小鼠肝匀浆在37℃温育下生成的丙二醛,对猪油的氧化和酸败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醇提物中分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芦丁、豆甾醇和豆甾醇吡喃葡萄糖苷等,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15]。

3.2 祛痰止咳

川明参水煎煮液、川明参95%乙醇提取物以及石油醚部位提取物均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对川明参石油醚部位进一步的研究,确定其有效成分为棕榈酸(A)、2,6-二甲氧基苯甲酸(B)、丁二酸(C)、豆甾醇(D)、大黄酚(E)、8-羟基-5-甲氧基补骨脂素(F)-香草酸(G)-豆甾醇葡萄糖苷(H)[16]。

3.3 增强免疫

川明参多糖(0.343 g/mL)能显著增强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13,17]。川明参不同部位提取物的一系列体内药理研究表明,其药效活性部位为石油醚部位。同时对该部位的单体成分进行研究表明,单体成分中豆甾醇苷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且较强的促进作用,提示该成分可能为川明参免疫活性作用的活性成分[18]。

3.4 抗突变

川明参醇提取物的诱变与抗诱变作用研究显示,川明参醇提取物对蚕豆根尖细胞无任何致突变作用,对环磷酰胺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9]。采用不同工艺制成的川明参多糖Ⅰ和川明参多糖Ⅱ对环磷酰胺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细胞的抗性作用表现为,川明参多糖具有抗突变作用,且川明参多糖Ⅰ的抗突变作用较川明参多糖Ⅱ强。川明参多糖能明显降低化学药物所引起的微核率,说明其对遗传物质的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川明参多糖的遗传毒性试验表明,川明参多糖无明显的诱变作用[20]。

4 开发现状及前景

川明参作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据报道,川明参的干燥根中至少含有13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次之,甘氨酸、蛋氨酸、精氨酸含量最低[21]。另有报道,川明参粗蛋白含量高达5%以上,川明参总磷脂含量为375 mg[22]。在道地产区四川,川明参的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产量高,同时在民间常作滋补品、菜肴等食用[6],如川明参蒸鸡[23]、川明参炖乳鸽[23]、川明参烧雅鱼[24]等。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川明参产品包括精选条川明参、礼品盒川明参、精装川明参泥[25],以及川明参鲜品、汤料川明参酱、川明参口服液,也有人以川明参为主要原料开发了川明参复合保健饮料[26]等。但总的来说,目前对川明参的开发利用力度不大,尤其是精深加工意识不强。根据研究报道可知,还可以对川明参进行开发利用,如在猪油中加入川明参粉或提取物可以抑制油脂的氧化和酸败,提示川明参也可作为食品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12];川明参多糖是一种安全可靠、无任何诱变作用的有效成分,可望成为理想的保健品[20]。同时,可根据其药理作用开发相应的辅助治疗产品,如利用其止咳、化痰作用开发肺部疾病辅助治疗产品等。另外,周燕等[12]研究发现,从金堂产川明参根部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与饶高雄等[10]从青白江产川明参的化学成分在类型上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提示产地和生长环境对其次生代谢产物有一定的影响,在开发时应注意。

[1]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中医中药研究所.四川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63:24.

[2]万德光,彭 成,赵军宁.四川道地中药材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3.

[3]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四川省中药材公司.四川中药材栽培技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62.

[4]罗献瑞,赵素云,孙 西.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五册)[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6.

[5]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栽培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07.

[6]叶玉兰.川明参小议[J].四川中医,1990(11):50.

[7]邱英雄,傅承新,吴斐捷.明党参与川明参群体遗传结构及分子鉴定的ISSR 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7):598-603.

[8]陆 胤,陈绍缓,傅承新.3种伞形科濒危药用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与分类学意义[J].分析实验室,2003,22(S 0):46-47.

[9]陶晓瑜,桂先群,傅承新,等.明党参和川明参种间遗传分化和系统关系的分子标记和ITS序列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34(5):473-481.

[10]饶高雄,王兴文,刘启新,等.川明参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3):359-360.

[11]李帮经,周 燕,王明安,等.滋补药材川明参的化学成分分析[J].分析实验室,2003,22(S 0):59-60.

[12]周 燕,彭树林,吕发强,等.川明参根部的化学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8,11(6):15-17.

[13]张 梅,雨 田,苏筱琳,等.川明参多糖的理化性质和免疫活性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2007,22(4):396-398.

[14]谌立巍,刘 静,赵 波,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川明参中总香豆素类成分含量[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3(3):188-190.

[15]邵承斌,吴四维,张竞文.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川明参的抗氧化作用[J].华西药学,2007,22(1):35-37.

[16]张 梅,陈胡兰,苏筱琳,等.川明参药效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中成药,2008,30(9):1 334-1 336.

[17]张 梅,苏筱琳,雨 田,等.川明参药理作用初步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2):49-50.

[18]张 梅,雨 田,苏筱琳,等.川明参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3):78-79.

[19]李 宏,邵承斌.川明参醇提取物的诱变及抗诱变作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4(1):32-35.

[20]李 宏,邵承斌.川明参多糖的遗传毒理学检验——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3(4):29-32,24-28.

[21]邵承斌,李 宏,吴鹤麟,等.川明参与北沙参中氨基酸的测定[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3(4):21-23.

[22]邵承斌,李 宏,吴鹤麟,等.川明参营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7,28(10):590-591.

[23]彭铭泉.美味食疗汤羹180种[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6,57.

[24]彭铭泉.糖尿病药膳180种[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6.

[25]何亨金.苍溪有个川明参协会[J].中国老区建设,2004(4):36.

[26]吴 兵,雷 毅,李 静,等.川明参复合保健饮料的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09(1):170-172.

猜你喜欢
甾醇提取物多糖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植物提取物:你意想不到的辣椒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火麻仁植物甾醇含量测定及肠道菌培养对醇干预的剂量响应
紫地榆提取物的止血作用
GC-MS/FID法分析玉米胚芽油中的甾醇和甾醇酯
酶法降解白及粗多糖
微波辅助植物甾醇油酸酯的酶促催化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