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2011-02-10 04:42
中国药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腺性吡柔比星膀胱炎

(浙江省永嘉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浙江 温州 325100)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多趋势[1]。腺性膀胱炎可能是癌前期病变的一种形式,治疗上较为棘手。因此,对于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既要消除可能的病因和临床症状,还要防止其复发和恶变。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开展了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前瞻性临床研究,旨在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并总结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6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根据就诊病历号顺序均分为单纯电切组和联合治疗组。单纯电切组34例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32~73岁,平均49.6岁;病程3个月至4年;尿频、尿急、尿痛19例,无痛血尿6例,下腹及会阴部不适9例;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12例,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13例,膀胱三角区及输尿管口6例,散在分布3例;乳头状瘤型7例,团块型5例,绒毛型3例,红润型3例,滤泡型12例,炎症增厚型4例。联合治疗组34例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26~77岁,平均48.9岁;病程2个月至5年;尿频、尿急、尿痛20例,无痛血尿6例,下腹及会阴部不适8例;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11例,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14例,膀胱三角区及输尿管口5例,散在分布4例;乳头状瘤型6例,团块型5例,绒毛型4例,红润型2例,滤泡型14例,炎症增厚型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及分型等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两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切除范围为病变及其周围2 cm,深度至浅肌层。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术后1周行吡柔比星40 mg加注射用水40 mL膀胱灌注,保留30 min,每周1次,共8次,之后每月1次,共8次。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1年后每6个月1次,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膀胱镜复查黏膜正常,尿常规检查正常,随访活检报告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但偶有间歇性尿路刺激症状,膀胱镜复查黏膜有病灶未愈,尿常规检查偶有血尿;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改善后症状复发,膀胱镜复查或活检无明显改善或又出现新的病灶。临床治愈与好转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术后随访9~38个月。单纯电切组中治愈7例,好转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5.88%;联合治疗组中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35%。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电切组(χ2=5.58,P < 0.05)。对照组发生膀胱刺激症3例;联合治疗组发生血尿2例,膀胱刺激症5例,食欲减退1例,予暂停膀胱灌注及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血常规改变和肝、肾功能损害。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腺性膀胱炎患者多数为中年女性,术前常表现出焦虑、紧张。为建立患者良好的心态,增强其治疗信心,首先应认真倾听患者提出的疑虑,耐心解答,详细讲解手术方法及术后膀胱灌注的目的,必要时介绍同病患者疗效情况,以解除其顾虑,取得患者信任而得到最佳配合[2]。由于患者术前多有尿路感染、膀胱刺激症状,因此术前嘱患者按时服用抗生素,平时多饮水。术前1 d常规行皮肤准备,当晚予清洁肠道,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保证充足睡眠。

3.2 术后护理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和止血药物,以预防感染和出血。密切观察留置尿管的出血情况,根据引流液的出血情况给予生理盐水间断或持续膀胱冲洗。留置尿管期间应每天用黏膜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周围及外口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护尿管清洁、无菌,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引流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水平,及时清除尿道口分泌物,定期更换引流袋,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更换前严格消毒气囊尿管和引流管的接头。

3.3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护理

术后1周患者开始定期行膀胱灌注,灌注前4 h控制饮水或禁水。灌注时嘱患者排空尿液,严格无菌操作,作常规导尿准备。在专门的治疗室中进行,注意遮挡患者。术前用肥皂水及清水清洁外阴,取仰卧位,用0.02%碘伏液消毒尿道外口及周围部位,操作轻柔,操作时给予足够的润滑剂,插入一次性导尿管置膀胱后,连接装有药液的注射器缓慢注入药液后,再抽5~10 mL生理盐水,冲净尿管。拔管时,将尿管外端口反折,缓慢拔出,防止存留尿管的药液滴出,接触到其他皮肤组织。灌注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平卧、左侧、右侧、俯卧各7~8 min,以利药物与病变的膀胱黏膜充分接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保留30 min后排出灌注液。嘱患者排尿后多喝水,加速尿液生成,以达到生理性内冲洗的目的,减少药物对膀胱黏膜的刺激[3]。注意膀胱灌注后患者有无副反应发生,如有无尿急、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等膀胱刺激症状,有无血尿症状,有无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必要时对症处理。

3.4 健康指导

术后6 h可进半流质饮食,1~2 d后改为普食并鼓励患者多饮水,2 000 mL/d以上。注意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饮食[4]。由于腺性膀胱炎易复发,患者出院后需按期到医院接受局部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告知患者复诊的重要性,建立复诊本,督促未按时复诊的患者及时检查、治疗。出院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第2年每6个月1次,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发现异常情况或癌变倾向应及时住院治疗。

4 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临床上较罕见的膀胱上皮增生病变,国外统计其发病率在0.1% ~1.9%之间[5],不同性别的成人及儿童均可患病。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移行上皮化生学说和胚胎残留学说,但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正常膀胱尿路上皮化生变化的结果[6]。腺性膀胱炎本身虽为良性病变,但许多研究者认为它是一种癌前期病变[7],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予充分重视。

腺性膀胱炎目前治疗手段很多,经尿道电灼、电切或经尿道汽化术联合药物膀胱灌注则是目前较常用的治疗方法。采用经尿道电汽化术对患者创伤轻微,可反复操作,能获得控制甚至根治病变的疗效,可作为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术后膀胱灌注抗癌药物既可清除残存病灶,又可预防复发及恶变[8]。吡柔比星是新一代蒽环类细胞毒性抗癌药物,但与多柔比星等抗癌药物相比,吡柔比星在多柔比星的氨基4'位上接有1个四氢吡喃基,大大减少了其心脏毒性及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且抗肿瘤效果明显增强[9]。它能迅速地在膀胱黏膜上皮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治疗浓度,而且主要为膀胱黏膜所吸收,约10 min就可进入黏膜下层,且全身吸收量小,毒副作用轻[10]。作为腺性膀胱炎术后膀胱保留灌注的化疗药物,吡柔比星既能治疗残留、散在的病灶,又能达到预防复发和恶变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电切组(P<0.05),且治疗期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表明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少。腺性膀胱炎患者大多数为已婚女性,患病后非常恐慌、焦虑,担心预后不好或频繁的治疗影响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因此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本研究显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并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术后规律的灌注治疗,更能使疗效满意。

[1]Bryan RT,Nicholls JH,Harrison RF,et al.The role of beta-catenin signaling in the malignant potential of cystitis glandularis[J].J Urol,2003,170(5):1 892-1 896.

[2]陈 华,黄白华.腺性膀胱炎52例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5):153.

[3]张杰敏,迂超英,刘美华,等.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28.

[4]马正妹.腺性膀胱炎16例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2):135-137.

[5]Thomas EB,Wendel RG.Cystitis glandularis:benigner malignant[J].J Urol,1968,100(4):462-465.

[6]陈志强,马胜利,吴天鹏,等.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60-61.

[7]郭关中,雷光辉.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J].宁夏医学杂志,2003,25(5):266-267.

[8]朱喜山,王科峰,孙柳静,等.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55-56.

[9]赵晓风,孙晓飞,王 军,等.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与单纯经尿道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6,13(4):312-314.

[10]宋东奎,邢东亮.经尿道汽化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保留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17(6):413-414.

猜你喜欢
腺性吡柔比星膀胱炎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吡柔比星脂质体制备与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吡柔比星对膀胱癌EJ 细胞增殖及Livin 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不同手术方案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腺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三种人易患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