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主要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

2011-02-10 06:56杨秀莲梁艳丽谢世清赵庆云
长江蔬菜 2011年10期
关键词:鲜薯甘薯种质

杨秀莲,梁艳丽,谢世清 ,赵庆云

(1.云南农业大学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魔芋研究所)

甘薯[Ipomoea batatas(L.) Lam.]是旋花科甘薯属的一个重要栽培作物,广泛种植于100多个国家,约有500多个种,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用块根作物,总产量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位列第7[1,2]。由于云南省光、热条件或土地资源都具有发展甘薯生产的巨大潜力,且甘薯种植历史悠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云南甘薯地方品种资源。据调查,全省现有甘薯地方品种40多个,均具有独特的优良性状,可作为杂交亲本之用。目前生产上种植的甘薯品种繁多,而优良品种少,造成“多、杂、老、少”的现象,且一些品种已经严重退化。云南甘薯良种缺乏已严重制约了甘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3]。为此,以从云南及国外收集到的17份甘薯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淀粉含量等9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了解各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差异,以期为甘薯生产中资源选择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收集自云南各地及国外的17份甘薯种质资源,分别为云薯46、云薯48、云薯112、云薯 116、云薯 122、云薯 J-2、云薯 J-4、云薯 J-7、云薯J-10、京杂4号、灰薯、南薯88、台湾薯、川山紫、脱毒一号、甘心红薯、徐91-54-1。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0年4~11月在云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农场进行。5月20日栽插,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株距25 cm,垄距55 cm,密度4 850株/667 m2。9月上旬,即甘薯进入旺盛生长时期后对甘薯的地上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记录。11月10日收获,观察记录地下部形态特征,测算产量、淀粉含量。

1.3 数据分析

利用SPSS、DPS数据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①总方差分解 利用已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因子分析,相关系数矩阵有3个较大的特征值,分别为4.511,2.110和1.386,根据提取因子的特征值应大于1,故提取了3个公因子[4]。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979%,代表了所有性状绝大部分相关信息。具体见表1。

②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从表2各性状的共同度可以看出,除淀粉含量为0.590外,其余各性状的共同度均超过80%,表明所选的3个公因子能较好地反映这些性状所包含的信息。另外,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看,有的性状虽有较高的载荷值,但同时具有中等载荷值的性状也较多,使得公因子的作用和意义含糊不清,不便于解释,为了合理地对公因子进行解释,需要进一步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公因子进行正交旋转,得到旋转载荷矩阵(表3)。

表1 总方差分解

表2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及共同度

表3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③载荷阵的方差极大旋转 从表3可知,经旋转后,各公因子中的载荷值已趋于两极分化,各公因子与有关性状的相关程度比较明确,其生物学意义更加鲜明。在第1公因子中,以薯块产量(0.936)、茎粗(0.926)、茎分枝数(0.861)的载荷值最大,可称为产量因子。但藤薯比、淀粉含量的载荷值为较大的负值,分别为-0.851、-0.765,说明茎粗越粗,分枝数越多,薯块的产量也越高,而淀粉含量却降低;并且藤薯比越小,即地上部分生长过于旺盛,薯块产量反而呈下降趋势。第2公因子中载荷值较大的是茎叶产量(0.961)、叶片大小(0.925),可称为叶片因子,可见叶片大小与茎叶产量有一点的正相关关系,叶片大的植株其茎叶产量也高。第3公因子中节间长(0.984)、最长蔓长(0.907)的载荷值较高,可将这2个性状称为藤蔓因子。而茎分枝数、茎粗则有较小的负载荷值,可见茎蔓长的植株节间相对也长,但其茎粗及分枝数则减小。综合以上因子分析得出,在甘薯种质资源选择过程中,为了提高甘薯产量,应注意选择叶片大、茎粗、分枝多的种质为宜,若需进行淀粉加工用则应适中选择,产量不宜太高。

图1 甘薯种质资源的主要数量性状聚类(树状图)

2.2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

对17份甘薯种质资源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距离采用欧式距离,聚类方法为类间平均距离法,将其聚为5大类(图1)。从聚类结果可知,产量、淀粉含量、藤薯比相近的聚为一类。第1类为云薯46、云薯48、京杂4号,该类资源的产量和淀粉含量均相对较高,淀粉含量22%左右,薯块产量2 500 kg/667 m2左右,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第2类为云薯116、云薯122,其产量最高,为3 000 kg/667 m2以上,淀粉含量19%左右,可作为以收获鲜薯为主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第3类为灰薯,产量在2 000 kg/667 m2左右;第4类为云薯J-4,鲜薯产量不高,但茎叶产量高,以收获地上部为主;其余种质为第5类,产量相对较低,但种质的淀粉含量较高,在24%~28%,部分种质可作为淀粉加工或能源加工利用。

3 结论与讨论

①通过对甘薯9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将其分为3个主要因子。薯块产量、茎粗、茎分枝数为产量因子;茎叶产量、叶片大小为叶片因子;节间长、最长蔓长为藤蔓因子。可见茎越粗,茎的分枝数越多,薯块的产量也越高,但淀粉含量相对降低。随着最长蔓长、基部分枝数的增加,地上部分生长过于旺盛,薯块产量反而呈下降趋势。因此在甘薯种质资源选择过程中,应考虑生产目的与各主要因子间的相关性,收获鲜薯为目的的应选择茎粗、茎蔓分枝数多的种质为宜,对于加工淀粉用的则应适中选择。

②从聚类结果可知,产量、淀粉含量、藤薯比相近的聚为一类。第1类为云薯46、云薯48、京杂4号,该类资源的产量和淀粉含量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第2类为云薯116、云薯122,其产量最高,为3 000 kg/667 m2以上,可作为以收获鲜薯为主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第3类为灰薯,产量在2 000 kg/667 m2左右;第4类为云薯J-4,鲜薯产量不高,但茎叶产量高,以收获地上部为主;其余种质为第5类,产量相对较低,但一些种质的淀粉含量较高,可作为淀粉加工或能源加工利用。

③通过对17份甘薯种质资源的9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云薯116、云薯122的鲜薯产量都较高,可作为以主要收获块根为主的品种进行发展;云薯46、云薯48、京杂4号不仅鲜薯产量高,淀粉含量也较高,开发利用价值较高;云薯J-4、川山紫、脱毒一号的茎叶产量较高,可作为以收获茎叶为主的品种来发展;云薯J-10、云薯J-2、云薯J-7、甘心红薯的鲜薯产量虽然不是很高但淀粉含量较高,适合用作淀粉、酒精等工业原料。

[1]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导报,2004(9):21-22.

[2]张启堂,付玉凡,杨春贤,等.甘薯蔓尖蔬菜专用型品种的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评价[C]//第二届中国杂粮产业化发展论坛,2005.

[3]赵波,张晓宇,张青,等.菜用甘薯品种产量性状比较及评价[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25(2):8-10.

[4]杨生超,徐绍忠,文国松,等.灯盏花主要数量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08,37(3):93-96.

猜你喜欢
鲜薯甘薯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鲜薯储藏技术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
贵州:马铃薯大省地位突显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