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结核病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

2011-02-11 02:12李玉环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6期
关键词:麦门冬沙参摄片

李玉环

(吉林省吉林市骨伤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132011)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全身各个器官都可累及,但以肺结核为多见。鉴于当前结核病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现将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核病体会总结如下。

在社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考虑到本病为阴虚为主又兼痨虫侵害而致,我们采用从症论治的方法,施以滋阴降火杀虫为主的治疗,同时注意配合膳食营养调补,以增强抗病能力,严格隔离,预防传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咳嗽胸痛咯血:因痨虫侵肺,肺阴受伤,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故咳,阴虚肺燥,痨热内蒸,肺失清肃,肺络受伤,则见胸痛咯痰带血。治以滋阴润肺,镇咳止血。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药用沙参、麦门冬、知母、贝母、蜜枇杷叶、杏仁、生白芍、枳壳、桔梗、藕节、白茅根、阿胶等。

单纯咯血,或大量咯血予百合固金汤加藕节、白茅根、三七、阿胶、牛膝、焦栀子、棕榈炭等治疗。

2.潮热盗汗:本病大多数有午后发热,因痨虫侵肺,肺阴受伤,阴虚则生内热,同时也可伴颧红、失眠、多梦、舌红、脉细数等证。治疗宜用养阴清热杀虫之法。方用加减清骨散,药用银柴胡、胡黄连、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桔梗、熟地黄等。盗汗重者加生牡蛎、白芍。

无热而单纯盗汗者,为阴虚阳气外越,表虚不固所致。可用山茱萸25 g,白术25 g,生牡蛎25 g,水煎服或代茶饮。

本病高热兼见呼吸急促者为重危之象,症见高热颧红、咳嗽,时有头痛,或胸胁胀满、体痛等。其原因有两种:一者病人素有肝郁气滞,郁久化热,木火刑金,肺金被烁以致高热,此为肝经郁热引痨热上升,脉见弦滑而数。治宜清热、开郁、行气。二者脾胃热盛,母病及子,上蒸于肺,使痨热更甚引起高热,脉见弦数或滑数。治宜滋阴清热。以银花清热汤治之,药用金银花、生地黄、麦门冬、百部、枳壳、滑石、生石膏、大青叶、蝉蜕、栀子、地骨皮、羚羊角等。

3.消瘦厌食:结核病由于肺阴受损,子盗母气,以致脾气虚弱,运化失职,饮食物不能及时消化故厌食,厌食则生化之源不足,精微不布,营血不生故消瘦,二者相互促生,乃至形成恶性循环。应予调理脾胃,培土生金。治以滋阴健脾补肺之法。方以壮土固金丸,药用砂仁、薏苡仁、麦门冬 、白芍 、元参、沙参、白术、陈皮、山药、五味子、川贝母、紫菀、白及、款冬花、百合等。

4.症状轻微:仅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体瘦或盗汗或时咳,无潮热、咯血等症,但细菌培养仍有排菌者,治以滋阴扶正。方用:百部、生地黄、沙参、天门冬、麦门冬、百合、款冬花、川贝母、鳖甲、牡蛎、知母等。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57岁 ,于 2009年 9月 27日就诊。主诉:咳嗽、咳痰带血丝3年,加重1周。现病史: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未引起重视,其后逐渐加重,呛咳阵阵,痰中带血丝,伴两颧潮红,夜寐盗汗,午后低热,疲劳乏力,及时就医。经断层摄片证实右上肺结核(空洞型),痰检发现抗酸杆菌。采用系统抗结核治疗3个月,症状明显减轻,其后疏于巩固治疗。于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今来我站就医。既往慢性气管炎10年。查体:体瘦,两颧潮红,语声无力,舌质红,苔光红少津,脉细数。听诊:右肺上部呼吸音明显减弱,心音正常。断层摄片:右上肺有空洞二处。中医诊断:肺痨(肺阴亏虚);西医诊断:空洞型肺结核。治则:滋阴润肺,扶正杀虫,凉血止血。方药 :银柴胡、胡黄连、鳖甲、地骨皮、青蒿 、知母 、桔梗 、熟地黄 、白芍 、生地黄 、百部 、白及 、麦门冬、沙参、紫河车。15剂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坚持服药6个月后,摄片右肺二处空洞较治疗前缩小约1/2,自觉症状消失。

猜你喜欢
麦门冬沙参摄片
肺热肺燥 喝点冰糖沙参粥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秋冬鼻干出血用二冬
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在桡骨头细微骨折中的诊断分析
秋冬鼻干出血 用“二冬”
关于南沙参的品种问题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麦门冬药材中水分的含量*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孙光荣胸痹汤
X线摄影中心线对准被照体部位中心在提高DR摄影质量中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