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论老年急腹症“通与变”辨证关系

2011-02-11 04:01张志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外邪上腹瘀血

张志华

上海市奉贤区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413)

内科急腹症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历代不少医家对此实践和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资料。由于老年急腹症来势急,变化快,病变多,因果关系复杂,阴阳变化正邪相争和气机逆乱的病例演变也不同。所以首先应判明病机,才能立法。笔者试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急腹症“通与变”的辨证关系。

1 以通为用

《素问·调经论》云“五眩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出”。血液之所以产生病理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血行而不畅或部分不通,以致生命赖于生存的生理性血液,部分不同程度地转变为病理性瘀血。如急性胆系感染,属中医学“胁痛”、“黄疸”、“腹痛”等范畴,其病位虽在肝胆,但和脾胃密切相关。“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肝、胆、胰之疾尤甚。本病的病因、病理虽为复杂,但总不外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肝胆失疏、气病及血、久病入络、瘀血积于胆腑或肝气横逆中焦,痰火湿食互阻,脾胃运化失度,肝气久郁化火,湿热蕴积胆道,其气郁为主,延及五郁实为本病发生发展之关键。其病机特点可用 “郁而不达,不通则痛”加以概括。临床上有以下特点:(1)寒颤,高热,黄疸,总胆红质、1分钟胆红质、血清碱性磷酸酶值增高,B超提示胆囊结石或胆道蛔虫,加之急性炎症产生充血水肿,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胆道机械性梗阻的因素,影响胆汁反流,导致胆汁郁滞。(2)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阶段具有典型的阳明腑实、潮热、腹胀满拒按、便秘不通、脉沉实有力等腑气不通的临床表现和体征。(3)西医学与中医学研究亦证实,急慢性炎症势必有瘀血存在,导致不通则痛。其右上腹疼痛固定及拒按,也是瘀血内阻所在。为此,急腹症治疗立法,应以“通”及“郁而达之”,对其实者“散而泻之”为具体治则。临床中,以通为用是治疗急腹症不同疾病的共同基础。包括调气以和,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虚者助之,寒者温之以及热者寒之,这些都是通的方法。笔者治疗急腹症选用越鞠丸为基本方加味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案1:刘某,女性,45岁。2010年3月6日就诊。主诉突发右上腹部胀痛5d,伴恶心、微热,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且放射至肩背部。体温36.8℃,脉搏64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4/8kPa,神志清,精神疲软,巩膜稍有黄染。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啰音,心率64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上腹部剑突下压痛,莫菲氏征(+),麦氏点(-),神经系统阴性。血常规示白细胞13.7×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率60%,淋巴细胞比率39%。B超示总胆管末端结石,胆囊炎。症见右胁作痛,引及肩部,胸闷纳呆,口苦泛酸,易怒急躁,小便深黄,大便干结,苔黄腻,舌边紫,脉弦带涩。辨证属肝郁气滞,气病及血,瘀血积于胆腑不通则痛。治应疏肝理气,活血利胆,通腑排石。方予越鞠汤加减:川芎10g,苍术12g,制香附12g,山栀子 12g,焦六曲 12g,制大黄 10g,当归 10g,广郁金 12g,延胡索 12g,茯苓12g,金钱草20g,鸡内金10g。服1剂腹痛好转,2剂后腹痛停止,3剂后症状缓解,前后共进6剂,随访至今未复发。

2 因证而变

以通为用作为内科常见急腹症异病同治的一种方法,并不排斥疾病发展各个阶段的辨证加减用药。处理好两者关系是提高内科急腹症疗效的关键。由于体质这一内因的差异与内科急症的发病和从化,确有密切关系。特别对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往往导致内科急症的复杂性、多变性。病之阴阳因人而变和邪气因人而变化的观点,关键在于个体体质差异性,导致证候的多变性。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感受肝胆湿热之邪,若其人阳热素盛,邪热极易化燥伤阴,内伤营血,很快出现高热、神昏、抽搐、发斑、舌绛等症。反之平素阳热不旺,急性黄疸性肝炎发展或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表现为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胸肋隐痛,纳谷不香,舌质暗红,其病理过程表现就会迥然不同。从化的发生,取决于邪正双方形势和性质,当外邪的属性与患者体质有着寒与热,燥与湿等属性对立的差异,在不同患者的身上则可出现相反的证候。这是由于外邪的种类和属性的不同其伤人亦有所偏,人的体质亦有阴阳、虚实、寒热、燥湿等之差异,所以当外邪入侵,邪正相争,便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反应。不过这种从化是由于个体体质差异所导致的多变结果,其证侯的特点,仍然与外邪的属性是一致的,切不可因从化的多变性去否定这种一致性。

案 2:何某,女性,64岁,2009年4月7日就诊。主诉右上腹持续性疼痛1月,既往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史。每年发作数次,疲劳后诱发。本次因农忙及吃带油腻性食物引起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同时腰酸、头晕、心悸、疲乏、纳食减无味。检查:痛苦表情,巩膜(-),心肺(-),腹软平坦,右上腹压痛,神经系统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

症见胸胁作痛,劳累后加重,心慌疲乏,伴心烦口干,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无力。久病体弱 ,精血不足,肝胆脉络失养。治应滋阴养肝,清热利胆。予一贯煎合越鞠汤:沙参12g,麦冬 12g,当归 10g,生地黄 12g,枸杞子 12g,川楝子 12g,制香附12g,川芎12g,山栀子12g,焦六曲12g。服3剂后腹痛止。上方加减续服15剂而病愈。

猜你喜欢
外邪上腹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基于计算机仿真探讨外邪袭表的影响因素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右上腹瘢痕粘连下左上腹两新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