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背景下的综合养生法

2011-02-11 15:16郭教礼尹德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6期
关键词:养性养生学肾精

朱 叶 郭教礼 尹德辉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年前的内经时代,我们的先祖便认识到了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对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影响,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大家的实践活动。中医学认为世界的如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相互和谐状态。

人是自然界中的关键要素,同样也属于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人的生老病死始终受到外界环境气候的直接影响。由于人体具有高度灵敏的自身调节体系,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体也会地根据自身具体的需要,发生相应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因此,一般在平时的养生保健之际,都应考虑这些因素,需要作出不同的养生调整,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按照中医学特有的综合养生之法进行保健,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就必须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四时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内容。古人说的好:“年寿且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这里所说的害,就是指那些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而言的,中医称之为“六淫”。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之分,气候相应的就有温、热、凉、寒之变,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人,就应当根据气候的不同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养护和保健方法,才能使自身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取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其次,饮食养生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显而易见。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因为饮食不节,伤及脾胃,使脾胃功能衰弱,那就会使人体的营养亏欠,脏腑功能减退,自然难以健康长寿。《内经》提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等论述;唐代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做了详细的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第三,除了饮食养生应当节制和合理之外,与饮食同等重要的性生活也应当有所节制。众所周知,人体的生长发育有赖于自身肾精的充实,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就会强盛。但如何保护肾精不发生过于流失呢,人们就必须节制性欲,以防太过,假如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会损精折寿,难以健康。

第四,人要健康长寿,情志舒畅是一个极其重要条件。《养生延寿录》中云:“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意思是说善于养生的人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坎坷的人生,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要能够摆脱大喜、大悲、大忧、大怒的不良危害。究竟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我们主张心理养生力争求静。养生求静,就是要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神仙境地,也要求自己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宽阔的胸怀。正如药王所说: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第五,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妇孺皆知的养生经典口号。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活动体,生命也是在人体正常的运动和新陈代谢中得以延续。合理适量的运动可以使人的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我国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就积极倡导人们进行锻炼强身以防病治病,他明确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不可使之极耳”,专门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可以祛病延年。特别是人在进入老年期后,随着一系列老年性生理的变化,体内的代谢功能下降,更应加强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利于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尽享天年。

最后,人的一生,因为享赋各异,体质不同,加之病魔无情,时时刻刻会伤害人体。因此,就应当在发病之初就及时服食药饵以保养身体,这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特别是采用《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药物养生保健,卓有成效。然而也值得说明的是,养生不可单靠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猜你喜欢
养性养生学肾精
以墨育德 以墨养性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传统体育养生学发展的路径抉择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论深入研究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必要性
论《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论图式”特征
五子衍宗丸改善肾精亏虚证大鼠精液质量及机制研究
曲黎敏:爱情和婚姻里的“养生学”
中医补肾与养生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