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交互新途径
——手机网络

2011-02-17 15:48吴磊岳耀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道德

吴磊 岳耀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交互新途径
——手机网络

吴磊 岳耀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手机的功能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它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多媒体通信、互联网、游戏娱乐及更多智能软件的应用上。尤其是网络功能的应用更具优势。它具有普及性、便携性、准确性和低成本等特点,为高校就业渠道的多维化建立起到了补充作用。

手机;就业工作;大学生

国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那时主要研究方向都局限在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很少有人从计算机应用方面对就业进行研究。在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就业信息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内送达求职者的手中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我们已经不再为信息的时效性担心。但是,我们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些具有时效性的信息随时随地可以被求职者查阅。

2010年底,中国电信业已经全面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时代,即3G时代。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它使手机的功能更加丰富,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也不是简单的移动互联网,更不是功能上面将游戏机、MP3或视频、照相的简单组合,它正在成为一种多功能的智能信息媒体工具, 将诞生全新的沟通模式,给高校就业工作渠道的多维化建立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新途径

(一)普及性

现在,高校毕业生由于实习期间需要更多的与外界联系,几乎人人都拥有至少一部手机,普及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媒体如宣传栏、宣传单、报纸等,3G技术给手机赋予了新的传播功能,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并且有待进一步开拓创新的工作领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可以拓展到这个新领域,将已有的互联网平台数据库与手机平台的数据库进行对接,实现数据库的“多渠道浏览”。将有限的信息,在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空间里发挥最大的价值。

(二)便携性

毕业生找工作,不仅取决于毕业生本人的综合素质,还取决于毕业生是否拥有一定最有效的就业信息。信息缺乏、不畅通或者信息滞后,都会影响到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和就业质量。为毕业生提供了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就业相关新闻信息的平台,能够提供随时随地且无处不在的服务,中国移动的“飞信”,腾讯公司的“微信”,这些软件全部支持手机和电脑的多终端登录。

(三)准确性

传统的传播媒体面对的是不确定的受众,不能够确定信息传播出去以后被哪些人接收,而通过手机传播面对的是确定的接收人,信息想要发给谁,传送过程中是否成功,都能得到信息反馈。对于学校来说,只要有其毕业生准确的手机号码,就可以通过网络将信息发送到学生手里。

(四)低成本

办理手机通信业务及上网业务都有定额套餐,费用不高。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定制不同的套餐业务。而且,登陆手机版网站需要的流量很少,生成的网络费用也很少,甚至比使用电脑上网的费用更低。这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非常便捷和适宜的。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业务拓展

(一)研究当前人才的需求变化,培养适合当前信息时代的人才

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高校应该不断地补充和更新教材的内容,将新媒体资源、媒体技术、媒体应用及影响等内容纳入教学大纲、开阔毕业生的科研视野,培养信息化进程急需的各类人才。充分利用信息教育技术的革新和多样化,在虚拟空间搭建信息化教育平台,普及信息化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信息从业能力。

(二)通过手机平台,搭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的信息平台

1.短消息平台。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已经成为人们之间交流的必备工具。建立有效地短信咨询平台,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建立起各种就业咨询服务,实现查询需求信息、当前的就业政策、就业业务程序以及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等。毕业生将信息发送到就业中心后,老师可以通过后台将这些信息解答后转移到前台供更多人查阅。

2.网络信息浏览平台。支持手机接入互联网系统,搭建手机就业网站是移动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业务的进一步扩展。在这个平台里,毕业生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进入手机版的就业指导互联网菜单。该网络数据库与电脑版的就业指导网站数据库对等。可以提供同样的丰富的就业相关信息,如就业指导、就业政策、招聘会、招聘信息、实习信息、外地的就业双选会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与兴趣,随时随地、方便有效地查询各种信息。

3.手机交流平台。当前丰富的应用软件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容易,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软件如移动公司的“飞信”、腾讯公司的QQ以及“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建立各种特色的交流群和讨论组,发挥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并对学校就业服务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其中,“微信”软件更是可以将信息发送者的声音转化为数字信号,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到对方的手机。实现了手机对讲机的功能。非常直观生动。促进双方交流,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

(三)提高大学毕业生的信息素养,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素养是指能够发现自身的信息需求,根据需求的不同在各种信息源中检索、判断和组织信息及整理、利用、交流和发布传播信息的能力与素质,其内涵一般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当下,大学生就业实行“市场调节,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是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的关键之一。目前信息网络普及率很高,但有些大学生信息意识薄弱,有的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等学校和家长提供就业信息;有的面对大量的就业需求信息不知道如何入手,搜索到有用的信息很少。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及查阅信息的主动性,尝试在已经开设的文献检索课中针对就业信息的检索开设专题,提高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增强其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2.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整合信息、管理信息和信息创新的能力。网络为求职者提供了海量的就业信息,如何在里面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晒选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需要求职者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高校应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大学生对真实信息、时效信息和价值信息的辨识能力,尤其提高他们辨识就业信息陷阱的能力。现在社会上很多单位打着招聘旗号,从中收取高额的报名费、介绍费、培训费、考试费、体检费以及一些押金等。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信息安全意识,防止自身的个人资料泄密,否则会不断接到陌生来电及短信。当然,其中就有大量的诈骗信息。这些都提醒广大毕业生在求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3.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发布信息、接受信息及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社会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高校目前已经出现许多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比如上课时玩手机出现的手机噪音、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不健康的信息短信以及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等,而多数大学生对此并不在意,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高校应该积极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规范大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将手机的不良行为纳入学校管理规范的范围内: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使大学生能以自己的道德鉴别、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去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道德生活,在各种不同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采取正确的行动。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的一种形式,在网络上的不良行为必然影响到现实生活。信息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信息人才的关键。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6.119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