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工学交替 构建高职院校教育评价体系几点建议

2011-02-17 15:48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0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6期
关键词:工学教学质量岗位

李 君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000

实施工学交替 构建高职院校教育评价体系几点建议

李 君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000

高职院校的实施工学交替过程中,针对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存在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不相称;观念落后;缺乏机制;目的不清,功能不全;范围不广、内容不深等问题,提出评估内容上要追求应用性、实践性、技术性;方法上要体现先进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结果要做到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建议,丰富和发展了高职院校教育评价体系。

工学交替;高职;教育评价;建议

教育评价是教育质量全面控制的一种基本手段。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开展教育评价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的需要,开展教育评价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范高职教育,推进学校工作思路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均显得较为薄弱,近年来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以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的灵活性。为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引导高职院校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开展教育评价,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为高职院校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其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1、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不相称

高职教育是针对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培养实用人才。那么,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无论反映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测评上,还是反映在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上,都应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不相协调,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主要反映的是教学常规的一般性问题,没有放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去思考,很少根据该专业职业岗位的特殊要求进行细化、拟定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性教学没有提出严格的定量要求,与普通教育没有多大的区别。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缺乏探索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对许多应用性强的课程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分析,不重视知识应用和操作技能的教学。第二,与此相对应,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也把重点放在教材知识点的掌握上,不重视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往往是“一份试卷定成败”。这样的成绩考核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向书本知识的记忆上,以“死读硬记”的方式应对考试,特别是通过考试前的强化记忆来获取高分。

2、评价观念落后

高职教育处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其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设施、教学改革等许多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必须在评价中予以充分的、明确的体现。既不能因为高等教育的共性要求掩盖高职教育的特色,也不能因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性降低或忽视高等教育本身的共性要求。目前人们在评价中存在评价思想错位;评价模式不恰当;对评价工作重视不够,只求其有,不求其质;评价多,监控少,缺乏监控意识等几种错误观念。

3、缺乏系统的评价机制

1)评价主体不系统

主要表现在评价程序上以单一部门评价为主,教务处、督导室各行其是,不能形成整体评价系统。

2)评价的主客体关系未理顺

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3)教学质量评价操作和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制度

主要表现在评价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定性结论过多,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

4)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科学可行的、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教研室、后勤管理、各系部、各中心、各任课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不足,当发现质量危机时,不能及时预警,无法做到信息上通下达。

5)缺少对评价的元评价

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评价的目的检验和效果反馈,对制定的评价指标的达成状况,缺少监控与测评,没有形成严密的监控和测评体系。

4、评价的目的不清,功能不全

目前,高职教育的评价,更多的是管理功能和总结性功能。如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多为进行管理的需要,而学校内部进行的评价,也多是为了评聘、管理和选择的目的。评价所具备的改进和激励等重要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5、评价的范围不广、内容不深入

目前高职的评价,从外部来讲,主要局限于办学条件和设施等方面;从内部来讲,主要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较少关注,导致评价范围不够深入和全面。

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认真思考,在工学交替过程中,认真学习我国高职教育的评价理论,构建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建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内容上要追求应用性、实践性、技术性

在工学交替过程中,高职教育的评估内容一定要有所区别,切忌过分强调普遍性而抹杀特殊性,在评估中一定要牢牢把握高职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性特质。

1)应用性。针对高职的特点,实行“通用技能[2]”的培养。即在不同的工作环境能发挥其功能,不断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技能全面发展,培养了有效地解决由不同情境引发的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针对高职的特点,规范劳动就业市场,建议高职学生积极实践,都应当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岗位资格证书,尤其强调岗位资格证书的获得比例,优秀学校应当达到100% ,合格学校应当在80%以上。

3)技术性。针对高职的特点,要增加学校的信息技术和网络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和电子图书馆的建设情况,以及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师的电子课件,学生的电子作业,学校的网络教材等新的有关现代技术的评估内容。

2、评估方法上要体现先进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我国高等院校评估很早就开始了,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我们应当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进行教育评估。

1)评估先进性。实行信息网络化,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的软件,使评估标准无纸化。通过中国高职教育网进行社会声誉调查,在技术上解决网络评估身份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信性。

2)评估多样性。要建立学生评估系统、教师评估系统、学校评估系统和社会(企业)评估系统,使评估的信息多元化和大量化。

3)评估灵活性。对高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是经常性的制度,不是临时的和应付性的措施,具有灵活性。同时,评估次数和种类不宜过频和过多,应当考虑被评估学校的承受能力等问题,尽量减少学校的负担。

3、评估结果要做到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

评估结果对于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子女选择学校的依据。我们一定要在科学、客观和公正的基础上,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

1)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进一步研究评估的方法、指标、原则、步骤等要素,同时,对评估的结果进行论证检验,避免因技术和操作的问题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2)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筹建评估人员资源库,慎选评估人员,尽可能地选择无利害关系的学校的评估人员,特别是应当吸收大力支持工学交替工作的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参与,以免影响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3)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评估前要利用网上的资源对被评估学校进行网上调查,检验学校的社会声誉,在中国高职教育网上公布参评学校名单和具体的评估内容。评估后也要利用网上的资源,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确保公正性。

总之,实施工学交替 通过教育评价,改进办学思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学生就业对口率;学生职业稳定率;学生岗位晋升率;学生的满意率;学生工资水平;企2业的满意率,确保评估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确保我国高职教育健康、良性发展。

[1]刘晓敏.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07):20-23

[2]汤霓,石伟平.职业教育发展终身化趋势及其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Z1):53-57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6.127

李君(1968.4-),男,湖南永州人,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工学教学质量岗位
盐工学人
——宋辉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