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研究实践与时代新课题的点滴思考

2011-02-19 07:33奚广庆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变革理论历史

奚广庆

(中国教育部 社会科学司,北京 100097)

对社会主义研究实践与时代新课题的点滴思考

奚广庆

(中国教育部 社会科学司,北京 100097)

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也要突破一些瓶颈,提出新的观点和战略。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听从时代的呼唤,适应实践的发展,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新鲜经验,勇于变革创新,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不断地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理论观点概念,去取代那些违背和落伍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让科学社会主义永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顺利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实践;创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正在劈波斩浪,奔腾向前,发展着中国,发展着社会主义,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新世纪,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发展,摧动批判、反对和变革资本主义的历史运动,此伏彼起,连绵不断,形成了当代世界历史潮流新的风景线。

非常同意这样的看法,当今时代,是我们这一代学人在社会主义研究方面纵横驰骋、大显身手、变革创新、攀爬巅峰难得的历史佳期。然而我们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却多有大不如人意之处。在不少方面远远落后实践的创新,时代的潮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创造、新事物,需要破解的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往往表现得畏首畏尾、力不从心、苍白无力,既不能适应运动发展提出新思想、新观点,也不能对新变化新事物作出理论论证和学术阐释,有时甚至套搬前人的和别人的理论和公式而做出错解和误断,用过时的观点来匡正生机勃勃的实践。

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真正贯彻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坚持依据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来形成理论和政策;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个思想精髓和根本要求。没有完全从 20世纪那些流行的教条主义思维和演绎理论的方法中解放出来。我们需要按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要求,贴近实践、创新理论,不断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起来、发展起来。

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创了农民工的政策和实践。这就是破除城乡壁垒,打开城门,在保护农民原有权益的基础上,让它们到城市打工、摆摊、经营产业,积极参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社会变革进程,同时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学习新本领、形成新观念,逐步从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意识中解放出来。同时党和政府在许多方面也采取了若干政策举措解决他们生存和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比如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待。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长为现代工人、技术专家和企业家,走上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市民的历史进步之路。他们不仅改变着农民和农村,而且改变城市、改变中国乃至世界。总体看,我们没有出现“羊吃人”的现象、没有出现新德里、墨西哥城那样的贫民窟。这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创举和新生事物,在全球化时代,开拓了新兴市场国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公平正义和人的解放与解放新的发展路径和形式。(当然由于我们认识和工作在一些方面很不到位、加之权贵资本、贪腐消极等因素的干扰,这一历史创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令人不满的事情,必须纠正但不是主流)。然而有论者教条地套用反映 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观点,说什么中国农民工是19世纪40年代的雇佣劳动者、被剥夺者。照他们看来农民工政策是一种历史罪过,我们的社会已经倒退为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

令人失望的是,没有看到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者理直气壮地起来迎接这个颠倒历史的理论挑战。原因何在?当代中国的农民工政策和实践是前无古人的,马克思列宁的本本里根本没有现成答案。我们的许多同志被那些貌似“科学理论”的大块文章吓住了;没有理论勇气和创造精神,概括我们新的历史创造,大胆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民解放新道路的理论。其实马克思早说过,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历史起源的理论概述不是“超历史的”、“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人们应当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鈅匙。所以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应当研究自己历史环境中的特定发展,创造自己的历史哲学理论,作为理解和把握本国历史现象的鈅匙。和资本主义各国不同,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是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推进的。当代中国学人应当创立阐明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环境下现代化的逻辑和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科学界定和认识农民工政策和实践的社会历史内涵和世界历史意义。

60年的历史实践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创造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走向“消灭私有制”的最佳制度安排和最富活力的经济关系框架。但是一直以来有论者教条地僵化地对待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的思想,不顾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要求我们一举实现、一步到位,否则就是搞“私有化”。这迷惑误导了不少的人。我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者,应当根据历史实践、新鲜经验,对马恩“消灭私有制”的思想作出新的研究和认识、形成新的观点和战略,系统地有说服力地回答这种误读。

马恩“消灭私有制”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我们坚信不移。但是马恩当时就指明,实现这个历史飞跃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没有这样的条件而强行过渡必然造成贫穷的普遍化、一切陈旧的东西死灰复燃、社会生产方式的停滞和倒退。对于具体的实现路径和形式,他们强调留待进行这个实践的后人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具体回答。20世纪苏联和中国探索中的失误都表明,无论落后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可能通过一次冲击、一次变革,一步到位,一举成功。欲速则不达。甚至造成可怖的灾难。人类社会几千年来都生活在私有制度之下。它不仅是经济制度,而且形成了相应的政治、法律、观念、文化、道德、宗教、习俗、传统等等社会系统。这不能不是一个从社会各个层面进行的整体的变革,一个不断摸索、创新、试验、调整、建设的漫长历史过程。比如这需要逐步说服全体民众接受它。现在世界有60多亿人口,2050年将是90亿人口,你一年说服一千万人,就需要900年的时间。因此邓小平说,我们必须准备付出几十代人的努力。必须充分认识“消灭私有制”历史变革的广阔性、复杂性、深刻性、艰巨性、漫长性。

我们创造的基本经济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关系体系,正是进行这一艰难历史变革的最佳制度安排和最有活力的经济形式。首先它把适应中国社会不同层次生产力水平的经济形式整合到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形成一个既产权明晰又相互融合的经济体系,让各种经济形式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持续地保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国家实力日益增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这种制度安排和经济体系,为探索、创造和建设未来的社会所有制形式提供了最广阔的社会舞台和最充分的历史空间,它让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通过竞相驰骋、进退涨落、试验调整、比较选择、获取营养的不断发展变革,并推进相应的政治、文化、社会的体制改革与建设,最终将锻造出最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为全体社会成员欢迎和接受的更高级的公有制形式,把我们的社会主义提升到新的更高阶段。总之中国的发展变革呼唤我们,总结新创造、新经验,吸收新的认识成果,用创新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征,就是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有论者拘守革命与战争时代的具体论点,说什么这是实行新自由主义,“国家经济的殖民地化发展”,倒向国际资本的怀抱云云。我们党的这项建设社会主义创举,完全出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预料。于是一些同志不敢旗帜鲜明地给予回应,有时还把遵循市场经济规制也说成是新自由主义。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只有在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创造的全部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才能建设起社会主义的壮丽大厦。而中国没有经过完整充分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没有实现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的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而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必备的社会经济基础。从此出发,上个世纪70、80年代,我们抓住和平与发展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难得机遇,果断实行开放战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开拓了一条大胆学习借鉴吸取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先进成果,来建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新路。我们的探索已见成效,并经受住金融海啸的严重考验,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当然必须批判。同时必须懂得新自由主义又是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时代的世界经济理论和政策。比如,开放政策、经济贸易自由化、财政货币政策、知识产权等,都是当代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则和有效机制。我们所以成功在于,认真地学习研究把握这些东西,结合中国的实际把它们创造性地变成了社会主义现实发展、建设和完善的方略、机制与手段。这些都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列宁理论与政策的发展和创新。我们的思想不能停留在50年、100年前的理论和公式。所谓中国走了新自由主义道路,是完全错误的,已经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车轮碾得粉碎。我们必须坚定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系统深入研究新的实践、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理论、观点、概念,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科学的理论阐明。

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也要突破一些瓶颈,提出新的观点和战略。比如有论者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代世界,还形而上学地固守共产国际时期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政策,把欧洲、亚非拉美等广大地区批判、反对和变革资本主义的思潮、组织和运动统统打入资本主义范畴,使自己孤立起来,永远“低潮”下去。事实和过程才是形成理论和战略的基础。像欧洲社会党人、像新兴市场国家查韦斯等的21世纪社会主义、像卢拉的巴西劳工党等,在变革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提高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方面都是有许多作为和建树的。卢拉的巴西劳工党,明确提出“资本主义并不重要”,执政八年,使巴西成为金砖四国之一,并成功地消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创造就业岗位1300万个,减少贫困人口一半以上。这是多大的社会进步。查韦斯政府每年投入 50亿美元进行社区委员会建设,关心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21世纪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大批选票,也是没有先例的创造。今天拉美已经有九个左翼政党通过议会竞选上台执政,其领导人多为原来的革命战争时期的游击队员甚至共产党员,这是前所未见的进程。这都告诉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新兴市场国家的社会变革出现前所未见的新特征和新创造。我们作为枪杆子打出的执政党,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一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也需要向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劳工政党通过竞选取得执政权的实践学习一些东西。我们必须转变单纯按照纲领判断运动的陈旧思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深入研究这些新的探索和开拓,作出新的概括、认识和判断;再也不能固守共产国际的某些观点和策略,把他们一律打入冒牌社会主义了事。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 30周年的各次讲话中深刻指出和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我们“要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是向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教研工作者提出的光荣庄严而艰巨的时代性课题。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听从时代的呼唤,适应实践的发展,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新鲜经验,勇于变革创新,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不断地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理论观点概念,去取代那些违背和落伍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让科学社会主义永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顺利前进。

(责任编辑 刘华安)

D616

A

1008-4479(2011)01-0012-04

2010-11-18

奚广庆,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原司长,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猜你喜欢
变革理论历史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变革开始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