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系统建构

2011-02-19 16:35天津科技大学胡洪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内容

□天津科技大学 胡洪

浅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系统建构

□天津科技大学 胡洪

辅导员是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体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不过,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以及当前学术界对于辅导员工作形式而非工作内容的过分关注,导致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不能直接指导辅导员开展工作,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内容。基于此,我们需要从辅导员工作实际出发,依据以人为本、系统性、时代性的原则,建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辅导员;系统建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和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要教育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辅导员则是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体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当前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太多、工作按照年级划分、工作重形式轻内容等原因,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法或者不能直接指导辅导员开展工作,致使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体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尝试以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基础,根据辅导员工作实际,建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构成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界定,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武汉大学沈壮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所意欲传递给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观念,就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不同主体之间思想政治观念的传递、引导、外化与内化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基本因素。就实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鲜明目的性的教育活动,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是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载体。”[2]武汉大学熊建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3]两种观点分别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过,纵向地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我们发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界定为“思想政治观念”或者“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都是有失偏颇的。前者过于狭隘,后者过于笼统。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重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态间的关联性、交互性和兼容性,我们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其中,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点,心理教育是基础,法纪教育是保障。[4]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5]。这就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多的时代性色彩。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成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组成,目前学界主要有要素说、板块说和三观说三种观点。[6]而随着学界的争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五要素说”正在越来越获得广泛地认同。不过,内容构成必然带来内容结构的问题。对此,熊建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种结构性存在,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组成的一个结构体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主要包括以传统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为代表的内容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主要包括以思想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为代表的内容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性内容主要包括以诚实守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国际意识教育等为代表的内容系列。[7]与此类似,郭聪惠认为,应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五大要素为纬,以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为经,把握内容要素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序列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8]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态上看,心理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是最基础、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思想教育是最经常、最普遍的教育内容,政治教育则是最高层次、最为艰巨的教育内容。[9]

由此,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内容形态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融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其并不因为时代性而丢弃了传统,也不因为固守传统而丧失了对于时代要求的回应。因此,构建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主导性和拓展性内容,应将这些内容贯穿于工作实际当中。

二、系统构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抽象性与辅导员工作具体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抽象性的五个教育内容放置到辅导员工作中不能突出重点,显得过于笼统;另一方面,是辅导员工作按照年级划分的工作模式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与辅导员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从辅导员工作实际出发,构建符合辅导员工作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目前,学界对于这一领域的关注还不足。

2.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从学界来看,对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研究,多集中于工作形式的探讨,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辅导员工作实际来看,辅导员在忙于处理日常事务的同时,一方面,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即便有一些创新探索,但也大多集中于诸如飞信、网络等教育形式。事实上,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系统建构,辅导员工作就显得是空洞的、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当然,也就更无从谈起用何种形式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为任何的形式显然都是徒劳的。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建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以人为本建构原则应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尊重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尊重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二是依靠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三是发展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2.系统性原则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系统性,一是指教育内容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各个年级的教育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二是指这些内容的实施并非三言两语、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个精心组织、系统施教、长期持续的过程。系统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包括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协调性、连续性和发展性。从纵向上看,它是一个从大一至大四甚至连续到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过程。从横向上看,它是一个辅导员引导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系统过程。从内容结构上看,它是一个围绕不同年级教育重点,充分融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诸多内容的过程。

3.时代性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0]。这里,时代性要求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要富有时代感,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其次,时代性要求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要注重现实性,要对现实社会和个人提出的问题做出有效回应。再次,时代性要求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要增强针对性,要切实解决好大学生面临的心理、职业发展、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四、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系统建构

1.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也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不过,如果我们切实从学生需要出发来考虑“全面发展”,就会发现这只是一个抽象的、过于宏大叙事的目标,即便其指代了“德智体美劳”等具体的发展内容,甚至具体的发展标准。事实上,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全面发展”是否明晰,而在于,并且只能是学生自己意识到并主动参与的“全面发展”。因此,依据以人为本的系统建构原则,“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首先应该启发大学生认识其自身,认识发展是自己的发展,认识自己适合怎样的发展。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高校营造的“全面发展”的成长氛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也只有以此为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很好地融入大学生个人发展中,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才有牢固的立足点,进而不至于陷入空洞教化的俗套。这不仅是多元化目标教育与创新型社会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方法论上的创新。

2.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系统建构

以“认识自己”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并将其作为一个成长的过程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中,不仅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自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刻下“认识你自己”以来,人类几千年都在追寻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追问,最终会使学生发现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更好地认识社会,并逐步具备选择的智慧。因此,基于这种认识和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我们需要通过养成教育、团队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等具体的年级教育重点,并融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使学生在与人交往和内省中,认识自己,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从而潜移默化地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和教会学生自主选择,以及以什么为导向做出选择。

(1)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大一年级思想政治教育

养成教育是一种习惯性教育,是通过价值引导、制度规范塑造学生行为的一种教育方式。其旨在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习惯、内省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宽容的习惯等等。养成教育成为大一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基于大一学生的思想特点。一般认为,大一新生或多或少都有着高考带来的“心理落差”、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生活反差”、学习方式改变带来的“学习倒挂”等问题。这些问题源于大学生对大学的认识缺失或偏颇,也源于大学新生并没有很好地认识自己,没有意识到自身对于大学的价值存在。

养成教育一般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于大学的情境性描述,包括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大学精神、认识自己之于大学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另一方面,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了习惯、宽容、关怀、内省、思考等。这些教育内容应从大学新生实际需要出发,着眼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引导大学生寻找到大学的价值、大学生的价值,指导大学生如何在宽容、关怀、内省和思考中认识自己,逐步发现自我。

(2)以团队教育为重点的大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

团队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更好地认识他人、如何参与、组织管理甚至领导一个团队的教育。其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与他人交往,启迪学生参与团队活动,促使大学生在交往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团队教育作为大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是基于大学生有获得被尊重和展现自我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基于通过团队活动,特别是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需要。只有在尝试和经历的过程中,在不断接触和了解认识社会之中,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才会逐步理性。而这一过程,会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定位。

团队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团队教育的价值层面,包括团队、朋友、同理心、角色等。另一方面,是团队教育的具体层面,包括执行力、组织力、领导力、创新力和想象力的教育。前者引导大学生认识团队,认识组织,进而认识一个社会的组织运作,认识到人际交往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也是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有效途径。而后者则引导大学生如何参与、组织管理甚至领导一个团队,其与实践教育、创业教育密切相关,促使大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发并寻找到自己的潜力。通过这一过程,大学生会自主地将对自我认知与对社会认识结合起来,自觉定位自身,从而寻找到自己之于大学、之于社会的意义。

(3)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大三年级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一、大二年级的养成教育和团队教育基础上,大学生对于自己、对于社会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与人交往、参与团队活动等经历中,逐步塑造或发现了自己。由此,作为大三年级学生,更倾向于考虑职业发展的问题。因此,大三年级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职业教育为重点,融入理想教育、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心理教育等内容。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回顾自省,总结和发现自身优势,并在对社会的认知前提下做出选择,教育学生学习处理专业与职业、职业与事业、职业与价值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定位自己,并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职业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如何选择的问题,包括选择的智慧、内省、预见、成本收益分析、坚持等因素,旨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或特长,做出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如何处理选择之后的问题,包括专业与职业、职业与事业、职业与价值、生活与生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处理,引导学生学会处理自身定位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从而塑造出稳定的、成熟的人格心理,为自身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4)以就业教育为重点的大四年级思想政治教育

在养成教育、团队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上,大四年级思想政治教育更倾向于解决现实性和针对性问题,旨在引导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资源和就业能力,从而顺利就业。这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是前三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体现。这一阶段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没有就业,大学生所获得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就无法展现,其对于自身和社会的看法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冲击。因此,就业教育要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寻求更多的就业资源为内容,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就业区域和就业行业,切实解决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

基于以上论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体系是一个结构性整体,其以“认识自己”为出发点,以养成教育、团队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为重点,全面融入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内容,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四个阶段性教育环环相扣,逻辑明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体系。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所有的工作内容还需要注意主次结合、资源利用等问题,以防止突出主要方面忽略次要方面,以及辅导员单兵作战引发的弊端。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系统建构,一方面,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源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实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系统性和时代性的建构原则,系统建构以“认识自己”为出发点,以养成教育、团队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为重点,全面融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体系。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5.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80.

[3]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J].江汉论坛,2009:8.

[4]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2-26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6]周湘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J].理论改革,2004(2):145-148;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7-155;许悦联.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转换规律[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8(3):39.

[7]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论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8]郭聪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J].求是,2008(9).

[9]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态的层次结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9).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G641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