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与阅读概念的实现

2011-02-19 16:35天津科技大学乔洁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书籍载体概念

□天津科技大学 乔洁

书籍设计与阅读概念的实现

□天津科技大学 乔洁

书籍设计与阅读概念有着天然的依附关系,对阅读概念的认知是书籍设计的前提,同时,阅读概念又借由书籍的外在形式得以传达。要更好地实现阅读概念,书籍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要在设计中拓展思维、捕捉灵感;二要通过设计使阅读情趣化;三要实现书籍载体创新,使载体丰富;四是在设计中力求形态简约。这样有助于更好地传达阅读概念。

书籍设计;阅读概念

书籍的形态是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工艺的进步而发展的,而书籍的使命却亘古不变,那就是作为文化物质形态记录和传播文化,使人们在阅读中满足自己的需要。阅读事关信仰与智慧;阅读是方式;阅读是全民行动。而书籍设计的使命,是通过设计语法,使书籍内涵与表现达成默契,并完成某个阅读概念的实现。传统印刷书籍必须执着于阅读概念的实现,将其设计意识渗透到各个新领域,才能满足人们对阅读的渴望。

一、书籍设计与书籍阅读的关系

1.对阅读概念的认知是书籍设计的基础

书籍设计是以书籍形态为载体的艺术,书是书籍设计的基础,书籍的设计不同于绘画、雕塑、音乐,不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形态,它必须以书这个媒介作为依托。所以书籍设计与书籍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从属关系。而反映于书籍设计之上的对书籍所传达理念的认知,便是对阅读概念的认知。只有对某部书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并提炼出其所表达的内在精神与个性,才能运用特有的艺术手法创造特有的艺术形式,才能使书籍设计真正与书籍本身相融合。这样的设计才能起到传达书籍内在理念,渲染阅读氛围的作用,使读者从阅读中感知到内容与形式的完整归一。书籍如果只有设计,而没有与文字相契合,就无法体现其自身的魅力,再精美的设计也会失去它的生命力。书籍设计必须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语言,烘托、渲染阅读概念,使读者不仅仅是在文字中获取信息,也在书籍的材质、色彩、图片中获得审美与情感的需求。在这些设计形式中承载着设计者对书籍阅读概念的认知,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成为读者与作者情感交汇的桥梁。

2.书籍设计要传达阅读概念

在书籍阅读中,对阅读概念的认知是先于设计的。存在阅读的概念,其次才是阅读的行为。设计前必须意识到书本身所传达的意义和个性,它们在书籍设计中强势地影响着设计的方向、过程甚至结果,会成就什么形态和概念的书籍直接取决于设计者对此的认识。

首先追求图与文的唯美形态只是设计语法,而设计的意义则是通过语法,表达某种阅读概念,使书籍内涵通过外在形态得以自然延伸,读者对一本书的期望本质地寄托到翻到最后一页时产生的思考、质疑以及思想的愉悦,设计的意义便在于此。无论是复杂的设计、简单的设计,还是没有设计的设计,为视觉带来的都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意向传达,目的都应是呈现阅读的概念,这才是书籍设计的本质;其次设计是个创意过程,科技和工艺会让设计无所不能。正是这种“无所不能”,让阅读成为不只是视觉和头脑的营养,而且是集合了各种通感和传染情绪的全息感受。除去书籍设计中人为地增添阅读的乐趣,读者本身会从设计当中潜意识地制造阅读环境。阅读自主地或无形地,影响了人们给其他感官、给整个身心营造舒适空间的要求。最后设计表达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可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使书籍的个性通过形式,在阅读过程中被体会和感觉。设计师往往通过书籍的整体色调、装帧工艺和设计风格,捕捉和表现它自身的气质。书籍设计的思索来源于阅读概念的思索,设计获得的灵感通常是概念的突破。

二、运用书籍设计表达阅读概念的原则与方式

1.书籍设计要打开思维,捕捉灵感

阅读行为的方向确定后,阅读概念来自何处?在此引入类似于头脑风暴行为——速想。速想与速读、速写、速算一样,是心智的考验,在短时间内天马行空的融入脑中的信息和妄想都会成为随后设计过程的美妙元素,速想还需要识别有效信息的能力,过滤掉方向、格调和内涵不适宜的设计角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表现力;此外还要培养善于沟通、及时交流的习惯,在即将遭遇牛角尖或碰壁的时候果断解决。不要排斥走神、不要拒绝脑袋自身的胡思乱想,往往是这种没有限制的思维会闪过一线灵感,只要抓住,便战斗力十足,使设计得心应手。

2.书籍设计要使阅读情趣化

情趣永远是阅读的最大动力,只有那些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加上他们所喜欢的形态才能无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正如一线时尚平面媒体最能吸引读者的地方,便是精美的文字配上特有的图文编排形式,相当于给刊载文字进行一番展现形式的包装,必要的时候甚至在旁边辅以真实而迷你的实物产品,使大量信息具有某种共同的文化和实践气质,如此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情趣,书籍魅力也会借此大幅提升。

国外一设计室曾做过一个信息阅读载体,那就是以光为封面。只打开“光”,才能进行阅读。这是一件彻底的概念设计,在于寻求特殊的阅读方式。设计师或许想:We can′t read it unless turn on the linght,it′s my only concept.(除非里面有光,我们才能阅读,这是我唯一的想法)。而屡次获得德国莱比锡及中国“最美的书”之荣誉设计师朱瀛椿在《不裁》的设计中又让不少读书人惊喜而欣慰,取“不才”之谐音,而在阅读中必须通过刻意保留在扉页的“纸刀”并刻意地进行“裁”的动作,在“不得不裁”地翻阅中,让阅读主体有暂停、有思索、有联想、有期待、有节奏、有韵律,甚至在最后得到一本经过翻阅者“加工”的毛边书时,获得了一种升华感——那是阅读之曲在尾声时化为捧在掌中的原生态书籍,伴随着物质的获取,带给心灵和情感的慰藉。即使是给“一口气式”阅读带来障碍,也不得不说是对阅读概念的尝试和挑战。

3.书籍设计要创新载体

初期书籍是指早期的文字记录,或是档案材料,如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早期石刻资料等,缺乏书籍的完整内涵,却又是在当时人们思想支配下某种活动的忠实记录,不是杂乱无章的文字显现,具备了书籍的某些特征和因素;后来在春秋末期产生的书籍以广泛流通、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述思想、宣传主张为目的,经过编制创作,用文字写、刻、印在特定材料上;无论造纸技术如何发明和发展,无论锦帛布匹如何适合印刷传播,我们还是可以端着盘子看小说、捧着盘子读情书、或盯着桌子找广告、仰着脖子览目录……意义并不在于发掘新载体取代纸业,而是不经意间进行的阅读行为。

从纸张撑起文字载体的门户以来,它的发展和传播始终以书籍为中心,而书籍也似乎踏实而深厚地依赖和浸透在纸张中。阅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信息载体是阅读概念的承载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意产业的爆发,让信息载体全线遍布,视觉所到之处,处处信息字字良言。另外,阅读又存在着不同的功用,探究性阅读是一个长久的、需要让心平静下来的状态;获取信息的阅读是快速而讲求效率的;娱乐休闲的阅读则是轻松的、在不得已的浪费时间中进行。阅读方式的多样也使得阅读载体可以有多样性的选择,载体的创新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阅读方式的拓展,载体的拓展更有助于阅读功用的实现。

4.书籍设计应力求形态简约

简约形态一直是最难做到而最容易让读者倾心的,越是空白越是丰富并能焕发出充满大气的魅力。在阅读中摒弃任何繁琐的细节,让主体沉浸在对文字的细细品味中,是书籍设计的宗旨。书籍设计要遵循的原则是不以设计破坏书籍本身的气质,不给文字披上与其风格迥然的华丽外衣。就像一位散文作家在委托设计的时候对“要作成什么样的书”所回答的一样,对设计没有要求,设计成一本“给读书人看的书”,便可。

阅读的时候,书籍并不只是文和图的载体;书籍的产生出于满足人类对阅读行为的渴望;作为全民行为,书籍设计表达每本读物特殊的内涵、赋予其概念,完成一个舒适而有情趣的阅读事件。书籍设计不仅关系到一本书给人的外观感受,还会影响到人们的阅读习惯。现代社会对书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度信息化时代的人们希望更加简便、快捷地从书中获取知识和信息资源,而浪漫消费主义则引导人们更加追求书籍给阅读者带来的情趣和阅读体验。传统出版类书籍单纯地记载内容、信息的功能已经转化为对审美和愉悦的需求,众多国内外设计师也开始进行实验概念化书籍的设计,将艺术与概念融合产生的书籍会继续为人类阅读行为提供更合适的伴侣。

[1]杨柳.浅谈设计理念与方法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2009(6).

[2]张晓川.浅谈书籍设计中封面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J].设计平台,2007(9).

[3]为了阅读,还为了什么?——关于当代中国书籍设计的谈话[J].美术观察,2008(12).

[4]赵忠鼎.由概念书籍设计引发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2010(3).

[5]曾俊平.阅读的方式与视觉的盛宴[J].科技信息,2008(17).

G232.3

猜你喜欢
书籍载体概念
鲁迅与“书籍代购”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幾樣概念店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