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做好现代大学学生工作

2011-02-19 16:35天津科技大学王碧昱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道家儒家人格

□天津科技大学 王碧昱

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做好现代大学学生工作

□天津科技大学 王碧昱

儒家和道家丰富的思想内涵给予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以巨大的帮助和指导,在实际学生工作中我们可以亦儒亦道,充分运用儒家思想培养大学生儒雅之气,建立起温文尔雅的大学生气质;积极利用道家思想陶冶学生性情,从容面对来自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实际学生工作中的交融共济,使大学生更好地立业成人,在社会中有所担当。

儒家;道家;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心理压力

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儒家和道家思想。二者如同中华文化的双轮两翼,共同支撑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组成中华文化的核心,发挥了各自不可替代的特殊功用。儒家思想为我们的世俗社会提供了伦理价值衡量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演变为构建我们几千年社会政治的理论源泉和基本框架。道家思想除了提供政治运行层面的“自然之道”以外,在社会思想层面、文化艺术层面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与儒家不同的新世界。

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是我们育人成才的主要理论资源和智慧资源。概而言之,儒家思想在培育社会需要的实干人才、公共人才方面非常成功。道家思想在养成人的灵性,艺术和文化教育方面成就卓著。借用北宋释智圆的话说:儒家长于饰身,道家长于治心。儒道内外互补造就了完满的人格。儒道两家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资源库和智慧库,从来都有着不同层次的运用。小到修身齐家,大到治国平天下,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案例。

作为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也应该善于在传统文化的宝库里汲取力量和智慧。把这些力量和智慧融合成行之有效的、学生乐见的工作形式,为多元的学生工作需求不断增强活力。我们经过不断的摸索,灵活运用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得到了一些独特体会。

儒家思想在育人方面对于我们现代大学生来说有多重意义。它追问人生存在的根本意义,并将人生意义定位在现实社会中。在一个世俗社会中设立了人生的价值和标准。道家思想因其在自然之道的探索方面,在人的性灵世界、审美世界方面拓宽了视野,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超越于世俗社会之上的彼岸世界。在这里,可以栖居遐想,可以展现瑰奇,可以吟咏性情,可以同化大道。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儒道思想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至少可以提供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作为修身之本,以此来养成一种温文儒雅的气度和深湛宽广的人格。第二,作为立业之基,以对现实人生的追求和努力,建立现实的事业和完满人生。第三,作为人生之家园,以超越的哲思发现人的性灵之美,发现世界的自然之美,发现自然世界和人生在大道层面的深层意义。

一、大学生儒雅之气的培养

作为第一要义的儒道思想可以作为我们的修身之本,以此来养成一种温文儒雅的气度和深湛宽广的人格。在现代社会中,能够独立于喧嚣物质世界的扰攘,而独有儒雅之气,有深湛之思,有容众成人之美德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儒雅有两层含义:一是学识深湛;二是气度温文尔雅。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只有学识深湛,才能真正做到气度温文尔雅;而气度温文尔雅,则是学识深湛的外在表现。二者一内一外,而成容众成人之气象。

1.在学识深湛基础上构建学风建设

关于学识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工作上则是学风的建设,结合大学新生特点,我们运用儒家思想对大一学生进行了习惯养成教育,通过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逐步建立起为学、好学的良好风气。

大学新生从高强度学习的高中步入到大学校园,从学习压力到学习状态都有很大改变。在大一新生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中,即不知道怎样去平衡自己的大学生活,怎样既玩好又学好。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在论语中我们找到了答案。《论语·学而第一》中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主旨是学习一定的知识需要反复地去温习,要把温故知新当成一种趣事,能够把刻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和不懈的追求,学习贵在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勤学苦练的精神。这样,通过化整为零的学习方式,避免了突击式的死记硬背,引导学生走向一条相对愉悦的学习之路。也就是以前所说的养成一种变高中时期“苦学”精神为大学阶段的“乐学”精神。

大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广博,习惯了语、数、外单调课程学习的高中同学,对于大学知识量的猛增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挂科便成为了大学生难以回避的现象。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倾向,容易出现厌学情绪[1]。在《论语·为政第二》中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提倡好学,同时也提倡好思,学思结合,学是思的前提,思是学的深化。学而不思,面对广袤的知识则茫无所从,难辨书中真义,对知识一知半解,学而不懂;思而不学,则失去了知识的本源,脱离了实际的思考,只会是一种盲目的空想主义。因此,在引导大学生学习新课程时,首先要联系已有的知识功底,在此基础上,要善于思考,做到学思结合,并有所得。《论语·为政第二》中提到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是为学,从中领悟到新的心得,是为新知。温故知新是继承与发展的完美诠释,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秉承过去好的经验,时常温习,是对传统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有所得,则是对传统经验的发展与创新,学习的力量尽显于此。

《论语·子路第十三》中明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学贵在能用,熟读诗三百而无所用,即使学的再多,却无用武之地,无法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的作用无法发挥,违背了学习的初衷。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有指向性,把握住学以致用这个目的,在学习中具备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素养的能力,在积累和汲取知识中,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效益,使学习到的知识发挥作用,这样的学习才有实际的意义,才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合大学生已经学到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性的社会实践,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为了防止学生过于功利化的倾向,我们可以不断地增加实践的层次和难度。使学生在难易的变化之中,在忙闲的转化之中,体会到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从而使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并使结合的方式丰富,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

2.温文尔雅的气质培养

俗话说:“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气质的培养往往较学识的培养更为困难,也是我们在大学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在这方面,我们以儒家的温文尔雅素质为例,对大学生的气质培养进行了一些尝试。

外在来源于内化,外在的优雅的气质,其实是内心的自信与沉稳,儒家的大学之道就是把礼——社会的伦理内化成内在的仁心和仁爱,又把这种内在的仁心和仁爱,变成一种外在可见可感的君子形象。当有了这样一群慎思独行、容众成人的君子,未来的人类才会是真正的“成人”,也就是领悟大学之道的人。《大学》这种强调个体心灵光辉和精神价值的思想理念,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完善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体系来说,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仁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道德范畴,对净化灵魂、完善自我有着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当代大学德育贯穿“仁爱”思想教育,是大学伦理共同体的本质再现,是完善现代人格的必然选择[2]。

二、领悟自然达道的性情陶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自我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实现心理和谐健康的重要途径。传统老庄哲学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陶冶性情、完善自我人格、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宝贵资源[3,4]。

1.如何面对压力

压力重重取代了象牙塔中的浪漫,成为当代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何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成为大学生以及教育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5]。最近几年来,由于就业、学业、情感等问题造成的各种压力所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令人担忧。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压力呢?老子让我们应该自然点,不必有太多的顾虑和心理负担,因为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要看到转机的地方。“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告诉人们危难终究会过去,黎明终究会冲破黑暗。处境恶劣时不要沮丧,不要丧失信心。因为事物都在不断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万事万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实践表明,对立的事物总是相互转化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在处理个人面临的人生难题时,我们应该多一份智慧而少一份焦躁和暴戾。

2.如何协调人际关系

现在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很多时候不能容忍和理解别人,这样,就很容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要能容纳对方,和谐相处。老子讲天人合一,讲究天地万物之和谐。老子的“曲则全”让人保持能屈能伸和富有弹性的人格,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老子告诉我们,有涵养、有智慧的人待人、接物、处事非常灵活,但又有原则。就像水一样,你把它放在杯子里,它就是杯子的形状;你把它放在水池里,它就是水池的形状,但究其本质、功能和作用一丝一毫不会受到影响。君子可以和不同的族群和谐相处,可以与不同的文化融合,不同的阶层、兴趣、经历的人均不妨碍和他交往,他本身也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而在不同的环境下他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涵养、智慧的作用。如若能做到这样,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就容易多了。不仅如此,老子和庄子给予我们的智慧还在于丰富人的心灵和哲思。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自然关系,看到的是容人成人的天地之美。

三、立业成人的社会担当

儒道思想无论在表述上、在论题上、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有很多不同。但是,归根结底都是有着一种完满人生的相同追求,这种追求有时候体现为一种人格追求,有时候体现为一种功业追求,有时候体现为一种社会追求,有时候体现为一种精神追求。如果想实现这么多追求,还在于要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儒家有小康、大同的社会图景描述,道家有小国寡民的政治设计。孔子有礼乐之治,庄子有逍遥之想。总之,一切的论题都可以指向一种立业成人的社会担当精神。这种精神以前被表述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表述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被实践为政治革新运动和革命精神,也被实践为“实业救国”。具体来看,这种立业成人的社会担当,也就是以一个时代先锋和时代人物为群体、为社会、为周边之人担当的一种义务与责任。这种责任的表现也就是个人立业以达己,达己以成人。综观发展成熟的社会和国家,与教育之中莫不有此一义,且付诸实践。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可以合理借鉴儒道两家的理想人格设定,既积极进取又能安时处顺,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6]。亦儒亦道——儒家和道家丰富的思想内涵,给予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以巨大的帮助和指导:道家做人,儒家做事;道家大气,儒家实在;道家治心,儒家饰身。

在当今这个时代,做人做事要融合道家儒家思想的精髓,既豁达大气,又稳扎稳打、踏踏实实。这也是我们做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一种高境界。

[1]韩维萍.对大学新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调查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8(12):88-90.

[2]罗建文.大学德育必须贯穿“仁爱”思想[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2):83-87.

[3]高曦.老庄思想对于大学生心理调适的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6-107.

[4]沈艳华,吕巧英.论道家智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4):108-110.

[5]秦丽华,洪宝玲,韦秀英.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研究概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5):156.

[6]杨柳慧,蔡成后.儒道两家理想人格互补及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借鉴[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59-62.

G641

猜你喜欢
道家儒家人格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漫画道家思想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