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1-02-19 16:35天津科技大学滕安国刘安军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挂科宿舍新生

□天津科技大学 滕安国 刘安军

浅谈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天津科技大学 滕安国 刘安军

本文从大学新生的人生目标短暂性缺失问题、新环境下心态平衡问题、宿舍关系与生活相处问题、学习方式改变与挂科问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相应的结果及解决办法。以供大学新生或大学新生管理人员参考。

大学新生;面临问题;解决办法

我国是人才紧缺的国家,1978年我国普通本、专科生仅为85.63万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才需求激增,从1999年开始,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到2009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人数为2144.66万人,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至此,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数增多的同时,也伴随着大学生教育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特别是在大学新生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大学新生入学后,在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新鲜与好奇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困惑。这些问题受到许多教育者的关注,刘天[1]从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入手,发现了大学新生目标不再单一化,12年的基础教育所养成的“被填鸭”学习方式,使之出现了对大学学习不适应、未来职业方向迷茫、独生子女综合症等“大学问题”,为此,应构建大学生生涯设计体系,以寻求最佳的“大学问题”解决方式。吴华[2]在分析大学新生特点后提出,大学新生存在着现实与理想脱节、生活环境复杂化、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学习难以适应等现实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张宁等[3]通过研究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发现,新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程度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对于大学新生,在培养教育过程中需要关心其心理问题,特别是需要关注那些人际关系敏感的大学新生。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学新生问题逐渐被具体化和深入化。了解和发现大学新生的这些问题,有助于使学校的管理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大学状态。

近些年来,问题大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马加爵事件、内蒙古大学生拍砖事件、李刚门、药家鑫事件等急性恶性事件的频出,让教育从业人员不得不反思:在经济飞速发展、青年人思想活跃的当今社会,如何培养有血有肉、又专又红的高素质大学生,如何培养与社会发展接轨的大学生,已成为高等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了当前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高等教育被社会赋予辨别真理、传授知识、教授技能和传播价值观的使命,以培养对社会负责和能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公民[4]。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大学,这个使命始终贯穿其中。实践证明,大学生的培养应该先从新生开始,新生入学后,一般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对大学环境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人生目标短暂性缺失问题、新环境下心态平衡问题、宿舍关系与生活相处问题、学习方式改变与挂科问题等,笔者将从以上几点进行阐述,以供大学新生或大学新生管理人员参考。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

1.人生目标短暂性缺失

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每一个学子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不一定是他们主动的选择,但是,在这个目标下,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奋斗的方向,即考取大学。而一旦考上大学,学生便容易迷茫。上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一个好工作?而从现在高校的就业率来看,个别大学还可能不如一些技校;莫非是为了出国?但从目前来看,这仅仅是属于少数人的目标;抑或是为了考研?而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这仅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在大一阶段没有人愿为此付出所有的精力;如若是为了创业?而当今很多大学尚没法给学生创业提供一个宽松环境。可见,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主动寻找自己的奋斗目标,将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过程。

事实表明,大学新生阶段或多或少会出现人生目标短暂性缺失的问题,此间学生心理防御力处于低谷状态,也就是属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此时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控制,有可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下降明显,甚至在一些学生当中,出现无目的地上网、打游戏、睡觉等消磨时间的现象。部分学生也会存有“事事不关己”的心态,任何思想引导往往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困惑年轻辅导员和家长的一个重要问题。

2.新环境下心态不平衡

没有明确目标的人,心态会渐渐失去平衡,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经历、社会环境以及中小学长期接受的应试教育模式等都会影响大学新生的心态[5]。而心态不平衡的学生,容易偏激对待周围的人和物,一般会出现两种比较极端的结果,即:无所谓心态和过激心态。

无所谓心态主要表现在对将要出现的结果热情不高或对周围事物敏感度不够,这种心态会导致人的思想比较消沉和不求上进,不关心他人,不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对事默然处之。这类学生往往也会渐渐失去“被关注”的感觉,使其锻炼和提高的机会逐渐减少,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可能伴随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

过激心态大多出现在一些单亲、不和谐家庭或经济比较拮据或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身上,这类学生对事物变化反应过于激烈,对他人的态度、看法和语言过于在意,对自身的缺点刻意回避。这类同学易与他人发生口角,对社会上不公正的事件会表现出个性鲜明的观点或行动。

3.宿舍关系不和谐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宿舍情谊是大学生活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宿舍关系,可促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但是,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轻松的事情。导致宿舍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一是很多新生是第一次加入集体生活,缺少独立生活经验,也难以接受他人的生活习惯;二是由于大多数新生是独生子女,过于注重自我;三是一些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沉溺于网络,在宿舍与同学谈话沟通的时间减少;四是宿舍内同学间存在贫富差距,生活方式各不相同。

2004年马加爵事件[6]的发生,就是由宿舍纠纷引发的一次恶性事件,前车之鉴至今仍让人不寒而栗。这个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一个本质淳朴的农民子弟,如果宿舍生活压抑且长期得不到解决,也会酿成祸根。

对于学生在宿舍发生的纠纷、用电安全、无心的玩笑等都不能小觑,毕竟这是要生活四年的场所,而且宿舍同学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在班级与其他同学的相处。实践证明,良好宿舍关系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想家的时候就有了可倾诉的对象,生病的时候就有了室友无微不至的关怀。

4.学习方式改变与挂科问题

在大学里,考试成绩虽然不是唯一的目标,但是考试成绩却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由于大学的考试要求与中学有明显的区别,要求每门课必须要考试合格,否则,挂科(单科没有通过考试)就必须要重修,直至通过为止,这对于那些偏科的大学新生,往往一时难以适应。

避免挂科是每一个大学新生必须正视的问题,挂科不仅会影响到其评奖评优、入党提干,挂科严重的还影响到学位授予。分析造成挂科的原因,主要是大学学习方式与中学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其学习主要是记忆性学习,所学习的东西基本上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逻辑性计算推理较少,对那些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仿佛一下子回到小学一年级背书阶段,容易造成极大的不适应。另一个造成挂科的原因是,大学多是每学期开几门课,其中具有承接性的课程较少(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课除外),每节课所讲授内容多,且上课方式又非中学式的照本宣科,这些改变很可能让大学新生一时无法适应。另外,大学学习多采取自学为主,自由放松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得学生在不经意间就造成挂科。

二、解决大学新生问题的对策研究

1.确立明确目标

解决目标短暂性缺失问题,需要根据每个个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对于那些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来说,可从鼓励其学习电脑程序开发、图像动漫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入手,即使这些与其专业相差甚远,但也容易使其回归学习状态、扩大其接触新事物范围,久而久之,游戏瘾也就会逐渐消失。对于那些“懒虫”来说,需要给他们多派任务,即使已经完成的工作,也可让他们重新做一遍,以便使他们尽快回归常态。但是,一个大学新生目标的建立,往往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一些阅历后,在正确方式的引导下逐步完成,切忌目标不切实际。大学生的目标应包括学业目标、价值目标、政治目标、就业目标等,这些目标需要在不同阶段逐步建立[7]。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该阶段主要是通过专业学习,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大学学习方式;亦可通过社团活动展现自己的特长,在新的群体中肯定自己的价值;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加之对社会的了解,制定新的政治目标。例如,食品专业的学生可以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就业目标(方向),了解该职业所需的技能,并为此逐步学习和完善。

2.大学新生要保持心态平衡

纠正学生的无所谓心态,需制定具体的实践计划,使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而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成功几率和自信心。对此类新生亦可通过辅导员谈话、组织其参加兴趣小组(或实验小组)、担任班委职务等活动,让其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其特长,从而提高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存有过激心态的学生,尤其是症状比较明显的,应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使其多感受生活、感恩社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往往就能够使其改变极端的行为。而对于那些心态过激表现不甚明显的新生,可通过显影法[8],找出潜在具有这种心态的新生,并通过一些非正式谈话,对其开展思想教育,要帮助他们建立起师生友谊,使其在不顺心和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倾诉的对象,从而避免心态的扭曲和发生过激行为。

3.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

解决大学宿舍新生间的关系问题,需要根据性别、年级和专业的特点[9],减少竞争性冲突,使处理冲突策略由顺从、回避变为合作。建立好的宿舍同学关系,需要包容室友的生活习惯,并逐步改变自己的劣习,建立早睡早起、讲究卫生的习惯,尽量不影响他人的生活作息。同学间需要坦诚相待,避免出现宿舍内小集体、排斥室友、讥笑和恶语中伤室友的现象。此外,需要“大哥大、大姐大”似的核心人物从中组织协调宿舍同学间的关系,互帮互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还可以通过宿舍联谊、春游、聚餐、班级宿舍篮球赛等活动增加同学间的凝聚力;甚至可以通过宿舍卫生评比,增强宿舍集体荣誉感。

4.转变学习方式

挂科不是简单的成绩问题,而是新生能否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解决挂科问题,首先,要尽快转变学习方式。为此,可以从自身和外界两个方面做起:自身转变是在高中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同学的科学学习方法,谦虚请教,不断吸取经验;外界转变就是在班导师和授课教师的指导下,适应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方式,进行有侧重点的学习,要重视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重视每一次考试。其次,要通过培养学习兴趣,发现所学专业的特点,把特点变成自己的兴趣,减少对新事物的排斥,使自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将时间多花在学习上,多花在改变学习方式上,就会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成绩,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

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进入到大学校园这个新环境,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坚持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和交流沟通,其综合素养和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实际上,大学新生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也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蜕变的过程,只要平稳地度过新入学的这段时间,往往就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蜕变,以后的大学生活就可自由翱翔。

解决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的问题,也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义务。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对每一个教育者来说责任重大。

[1]刘天.从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看大学生生涯设计的构建[J].教书育人,2011(1):62-63.

[2]吴华.浅谈大学新生的教育[J].文教资料,2010(1):224-225.

[3]张宁,郭小靓.人际关系敏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

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73-974.

[4]Peter Corcoran,Arjen Wals.The Problematic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A Synthesis[M].Holland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4.

[5]游璇.大学新生的心态及教育[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8):27-29.

[6]万斌.从马加爵到李征——他们为何成为冷血的大学生杀手[J].意林,2006(23):28-29.

[7]杨艳,田亮,张晓宾,等.高校大学生目标教育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71-173.

[8]陈芒良.大学生认知失调及其心态平衡过程与思想教育方法的确立[J].高等农业教育,2000(3):37-39.

[9]贾晓宾.大学生宿舍中人际冲突处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G641

项目名称:天津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号:20090208。

猜你喜欢
挂科宿舍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热得快炸了
超级秀场 挂科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程挂科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校到底是谁的
基于校园卡消费预测学生挂科情况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热得快炸了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