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早期肠梗阻表现30例临床分析

2011-02-21 05:48郝星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机械性假性肠梗阻

郝星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广东东莞 523451)

急性腹泻早期肠梗阻表现30例临床分析

郝星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广东东莞 52345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腹泻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腹泻早期伴发肠梗阻表现的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均给予保守治疗。结果:该组患儿均以腹痛、腹泻、排便停止等症状入院,经治疗后痊愈2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全部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仔细观察病情,防止漏诊、误诊对于小儿急性腹泻至关重要,对症治疗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急性腹泻;假性肠梗阻;表现;治疗

小儿腹泻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好发于秋冬季节,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在发病过程中常会继发假性肠梗阻,伴有发作性或慢性类似机械性小肠梗阻征象为其特征,患儿以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呕吐为主诉,急诊患儿起病急、发病快,因其酷似机械性肠梗阻,易误诊、误治[1],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其临床特点,防止与器质性肠梗阻混淆。为了减少对小儿急性腹泻早期假性肠梗阻的误诊率,现对我院2007年9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腹泻早期伴发肠梗阻表现的30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早期假性肠梗阻患儿,均为急性起病,大便次数每日4~10次,假性肠梗阻诊断条件[2]:①有肠梗阻的症状及X线表现;②肠运动功能异常;③除外机械性肠梗阻。其中,男18例,女12例,婴幼儿占76.7%(23/30)。病程 1~2 d;原发疾病有胃肠炎 11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肺炎、支气管炎3例,6例无明显诱因。

1.2 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腹泻的特点,包括时间、诱因、性状、次数,既往的治疗、伴随症状、有无不洁饮食史及脱水等;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特别是腹部体征、脱水外观、肢端循环、精神状况等;行血常规、粪便常规、粪便细菌培养、腹部立位片、B超、粪便轮状病毒抗体、电解质、心肌酶检查。

1.3 临床表现

该组患儿均以腹痛、腹泻、排便停止等症状入院,表现为排非黏液、脓血便,伴或不伴呕吐、发热,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查体:全部患儿均有腹部膨隆,未见肠型,未触及明显包块,无腹肌紧张,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

1.4 辅助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其中23例显示气液平面,小肠、结肠有扩大充气,可见液平面,X线显示均无肠套叠表现。所有患儿大便常规检测白细胞均<5个/HP或只有少量脂肪球,未见红细胞,细菌培养均阴性。血生化检测:血钠<130mmol/L 8例(26.7%),血钾<3.5mmol/L 20 例(66.7%)。

1.5 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联合普外科会诊及X线检查结果,考虑继发肠梗阻,全部患儿采用保守治疗。由于无机械性肠梗阻特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患儿禁食,持续胃肠减压,0.9%氯化钠溶液灌肠,促进结肠活动,腹部松节油涂敷。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和中毒处理,通常采用广谱抗生素加抗病毒联合治疗,适当应用镇痛解痉剂,给予微生态制剂和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肠外营养支持,补充多种维生素等。

2 结果

经治疗,全部病例先后排出多量的粪便和气体,未见脓血便,痊愈2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全部病例均在3~7 d缓解,住院时间5~8 d,肺炎合并腹泻者3 d泻止病愈出院,呕吐者在洗肠等处理后排出大量稀便,症状明显缓解,随后出现腹泻,为黄色稀水便,按病毒性肠炎治疗4~6 d腹泻停止。X线复查不完全性肠梗阻消失,无一例出现肠穿孔、肠梗死,出院后随访2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急性腹泻是小儿临床常见病,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尤其以婴幼儿常见,早期多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压痛等类似于肠梗阻的临床症状,且多数为假性肠梗阻。假性肠梗阻是肠道肌肉神经病变引起的胃肠动力疾病之一,由于异常的小肠收缩活动,在发作期或慢性期伴有发作性或慢性类似机械性小肠梗阻征象为其特征,但无机械性梗阻证据的综合征[3]。急性腹泻早期假性肠梗阻的原因可能为:①由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肠道病毒等急性感染可突然诱发弥漫性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②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不健全,交感神经抑制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③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可减低,平滑肌收缩减弱或节律失常,导致运动功能障碍[4]。

为减少急性腹泻早期肠梗阻的误诊、误治,在诊断过程中注意其临床特点,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粪便细菌培养检查,且采取多种辅助检查,如腹部X线平片、B超[5]。全部采用保守治疗,胃肠减压、补液、常规抗感染,通过灌肠增加肠道蠕动。该组患儿全部症状缓解出院,总有效率为100%,随访2个月无复发。

综上所述,仔细观察病情,防止漏诊、误诊对于小儿急性腹泻至关重要,早确诊、早治疗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1]刘友隆,刘林勇,蔡海明.小儿急性腹泻病继发急性假性肠梗阻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6):752-753.

[2]魏翠兰.小儿秋季腹泻并发肠梗阻和肠套叠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7):33.

[3]杜鹃,吕瑞利,方锦平.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并发急性假性肠梗阻32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3,8(1):45.

[4]肖宏慧,欧阳淼,邹益友.慢性假性肠梗阻15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9,29(3):475-476.

[5]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3.

R725.7

C

1673-7210(2011)02(c)-123-02

2010-10-12)

猜你喜欢
机械性假性肠梗阻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