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锁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2011-02-21 11:57令狐红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中枢性脑干四肢

令狐红霞,冯 亚

闭锁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状态,是由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因四肢瘫痪,不能言语,易误认为昏迷。其临床症状严重,并发症多,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为进一步对本病深入了解,提高防治效果,现将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例闭锁综合征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7岁~68岁,平均5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5例,房颤1例,糖尿病2例,吸烟4例,饮酒4例,肥胖者3例,2例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

1.2 临床表现 本组6例均表现为双侧面瘫,四肢瘫痪,不能言语,眼球水平方向运动障碍,延髓性麻痹,不能转头,双侧病理反射阳性,3例发病初期有意识障碍及四肢抽搐,3例意识清楚。

1.3 影像学表现 6例均经头CT和头MRI检查确诊为脑干梗死,病灶位于桥脑。

1.4 并发症 肺部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4例,中枢性高热4例,肾功能不全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1.5 治疗方法 由于入院时发病时间已超过时间窗、病情危重、家属拒绝等原因,本组6例均未能进行溶栓治疗。常规给予监护、吸氧、抗血小板聚集、脱水、脑保护、改善循环、物理降温、支持对症治疗等。2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降纤治疗,4例行了气管切开,3例曾呼吸机辅助呼吸,肺部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消化道出血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

2 结 果

好转3例,但仍有不能言语及进食(其中1例四肢活动不灵,肌力Ⅱ级~Ⅲ级,2例四肢瘫痪),1例病情加重自动出院,2例死亡。

3 典型病例

病例[1],男,27岁,肥胖体型,有高血压病及饮酒史。主因头晕6h,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2h,恶心、呕吐1次入院。入院时头CT未见异常,入院查体:血压170/100mmHg(1 mmHg=0.133kPa),意识清楚,不能言语,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右,右侧肢体肌张力高,右上下肢肌力Ⅱ级,右巴彬氏征(+)。入院后立即行头MRI检查,检查近结束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急促,口中分泌物多,立即返回病房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患者间断抽搐,呼吸变浅,给予呼吸兴奋剂无改善,出现呼吸停止,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24h后自主呼吸恢复,停用呼吸机,但因肺部感染、痰多,行气管切开,结合头MRI诊断为脑干梗死、肺部感染。因病情重未能溶栓,给予一般治疗,因患者为青年,考虑脑干脑炎不除外,给予营养神经,入院后第10天,意识转清,眼球可垂直活动,但四肢瘫痪,不能言语,延髓性麻痹。复查头MRI,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结合两次影像学改变及病史仍诊断为桥脑梗死,经治疗2个月后好转出院,出院时神志清,仍四肢瘫痪,带气管套管。

病例[2],男,68岁,肥胖体型,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有吸烟史,6年前曾患脑梗死,未留后遗症。本次主因左侧肢体无力4h,加重伴意识不清2h入院。入院时浅昏迷,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张力略高,肌力检查不合作,右侧肢体见有肢体活动,左侧肢体无自主活动,双膝腱反射亢进,左巴彬氏征(+)。头CT:右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入院6h后病情加重,右面部大汗,左面部无汗,四肢肌张力高,无自主活动,呼吸急促,给予气管切开后,复查头MRI示桥脑大面积梗死,后出现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呼吸困难,间断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给予抗感染、脱水、抗血小板、脑保护、物理降温、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入院后第13天意识转清,四肢瘫痪,眼球活动障碍,仅能上下垂直活动,但第18天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抗凝、改善循环,第20天突然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于肺部感染,也不能除外肺栓塞。

4 讨 论

闭锁综合征最早是由Plum和Posner于1966年提出,是根据脑桥基底部脑梗死患者所表现的症状加以命名的。其典型症状是:面部肌肉瘫痪及四肢瘫痪,仅保留有清醒状态,能依嘱咐做垂直方向的眼球运动及瞬目。其病因脑血管病约占75%,其中以脑桥基底部梗死最常见(60%),几乎所有病例都有基底动脉闭塞,其次为脑出血(10%)[1]。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饮酒、吸烟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本组6例,5例均有高血压,2例典型病例均为肥胖,有高血压、吸烟或饮酒史。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因此积极有效的控制血压是降低脑梗死发病率的关键。当前吸烟与脑梗死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吸烟能加重动脉硬化,提高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红细胞压积和血液黏度,能加强动脉血管收缩和损害内皮,直接减少脑血流量和灌注量,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2]。本组6例中4例有吸烟史。闭锁综合征除脑血管病外还可见于头部外伤、脑干脑炎、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等[3]。近年来脑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年轻患者病例增加,但30岁以下报道不多,本组最小年龄仅27岁。因此,对年轻有高血压病病史者要警惕脑梗死发生。

闭锁综合征头MRI表现为双侧桥脑基底部损害,多为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所致,脑干腹侧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受损,出现面瘫、四肢瘫及球麻痹等,脑桥腹侧的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和内侧纵束受损,因而产生了水平方向的眼球运动障碍以及头眼反射消失。而中脑被盖部网状结构及动眼神经核却保存,所以神志清楚,眼球可以做垂直方向运动[4],患者可有正常的睡眠周期。但单侧桥脑基底部病变在临床上不出现本症。

闭锁综合征是脑梗死中的严重类型,预后不良,血管性疾病若能生存4个月以上者,其功能、预后相对良好[5]。早期多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而很多患者往往不是死于脑梗死本身,而是死于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本组83%合并肺部感染,66%合并消化道出血及中枢性高热,本组死亡的一例同时有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治疗应综合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干预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也不容忽视。对年轻者更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1] 宫崎一秀.闭锁综合症[J].日本医学介绍,2002,23(11):484-485.

[2] 于雪凡,李颖新,赵春绪.61例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4):357-359.

[3] 冯秀华,刘桂荣,卢文甫,等.闭锁综合症8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7(1):124-125.

[4] 杨天祝.临床神经应用解剖[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36.

[5] 张明,杜光萍.闭锁综合症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5):35-36.

猜你喜欢
中枢性脑干四肢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6岁以内孤独症儿童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分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