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临床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统计分析

2011-03-06 03:27
中国药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致病菌革兰耐药性

(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商丘 476800)

为了解医院临床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笔者将本院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细菌室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细菌室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按标本分布情况、病原菌种类及其构成比、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标本分布

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我院细菌室共收集标本346例,分离出主要致病菌株97株,标本阳性检出率为28.03%,与文献报道的27.3%相当[1]。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致病菌31株(占31.96%),皮肤及软组织分泌物分离出17株(占17.53%),泌尿生殖系统分泌物分离出17株(占17.53%),脑脊液分离出11株(占 11.34%),脓液和血液各分离出 7株(各占 7.22%),胸水分离出5株(占5.15%),乳头溢液分离出2株(占2.06%)。其中血液中分离出的7株均为结核杆菌。

2.2 病原菌的种类及其构成比

在检出的9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有66株(占68.04%),革兰阳性菌有20株(占20.62%),其他类11株(占11.34%)。排在前5位的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和液化沙雷菌。97株病原菌的种类及其构成比详见表1。

2.3 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2。

3 讨论

从统计结果可知,我院分离出的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大肠埃希菌次之;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丁胺卡那、呋喃妥因、加替沙星和氟罗沙星的耐药率小于4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提示我院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占很大比重。侵袭性操作、医院感染、第3代和第4代头孢菌素及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产生ESBLs的危险因素,其中不合理使用第3代和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危险性最高。因为ESBLs可由质粒携带,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2]。本院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该菌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达100%,应引起重视。

表1 病原菌的种类及其构成比[株(%)]

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除本身具有的外,主要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因此,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规范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间隔时间,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重视病原学监测,以延缓耐药菌株的增加,规范和促进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表2 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统计

[1]叶惠芬,杨银海,陈惠玲,等.2001年广州地区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调查[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27(10):602-605.

[2]孙忠实.细菌耐药性与临床干预[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3):151-155.

猜你喜欢
致病菌革兰耐药性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2013年医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