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与肾癌CT值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2011-03-06 08:50王琦张莹莹徐荣天刘屹董玉姝
河北医药 2011年14期
关键词:肾癌皮质均值

王琦 张莹莹 徐荣天 刘屹 董玉姝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术前对肾细胞癌患者病情的评估至关重要。血常规检查是最简便、最基本的检测方法之一,国内文献报道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升高可能是尚未发现的早期癌症的首发征象[1]。本文通过分析63例肾癌患者PLT结果,探讨PLT与肾癌的CT值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CT检查的肾癌患者共6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合并有肝硬化及严重感染者不列入本研究。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24~83岁,平均年龄56.32岁;左侧29例,右侧34例。肾癌大小依据病理标本直接测量;临床病理分期采用改良Robson分期法;PLT以门诊和入院后首次治疗前的外周血血小板资料为准,PLT≥300×109/L为升高。PLT升高组22,PLT正常组41例。

1.2 CT检查 采用日本东芝公司Aquilion 64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常规取仰卧位,先平扫后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300 mg/ml)80 m l,注射速度2.5 ml/s,扫描层厚1 mm,重建层厚3 mm。扫描范围从肾上极至下极下方平面,或根据病情确定扫描范围。CT值测量:选择强化程度最强的肿瘤部位测量CT值,感兴趣区域(ROI)<5 mm,对应皮质期测量部位测量平扫及实质期图像的CT值。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分期 PLT升高组:Ⅰ期10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2例。PLT正常组:Ⅰ期29例,Ⅱ期7例,Ⅲ期4例,Ⅳ期1例。2组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389,P<0.05)。2.2 血小板计数 PLT升高者22例,正常者41例。PLT升高组:PLT值 303×109/L~647×109/L,平均 387.23×109/L。PLT正常组:PLT值114×109/L~297×109/L,平均210.49×109/L。

2.3 CT值 PLT升高组:平扫CT值20.19~67.69 Hu,均值(39±12)Hu。皮质期 CT值:24.33~172.9 Hu,均值(94±4)Hu。实质期CT值19.07~122.3 Hu,均值(79±19)Hu。PLT正常组:平扫CT值12~64.27 Hu,均值(36±10)Hu。皮质期CT值47.59~191.5 Hu,均值(121±8)Hu。实质期 CT值49.61~153.7 Hu,均值(93±26)Hu。2组皮顶CT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PLT值与相对应的肾癌肿瘤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经正态性检验,肿瘤分期呈偏态分布,肾癌的肿瘤分期与PLT值之间呈正相关(r=0.250,P<0.05)。见表1。

表1 PLT与肿瘤分期的关系 例

2.5 PLT值与肾癌病灶CT值的相关性分析 经正态性检验,PLT值与平扫CT值均呈正态分布,肾癌病灶平扫CT值与PLT值无相关性(r=0.107,P>0.05)。经正态性检验,PLT值与皮质期CT值呈正态分布,肾癌病灶皮质期CT值与PLT值成负相关(r=-0.858,P>0.05)。经正态性检验,PLT值与实质期CT值呈正态分布,肾癌病灶实质期CT值与PLT值无相关性(r=-0.240,P>0.05)。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血小板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越发关注。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血小板的增高,而增高的血小板在肿瘤的进展、转移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肿瘤患者血小板增多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肿瘤细胞产生血小板生成素样激素[2];促骨髓巨核细胞生成的刺激因子浓度增高;免疫反应;失血和营养不良引起的缺铁性血小板增多;肿瘤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机能低下,脾功能严重下降,脾内血小板滞留、破坏减少导致血小板增多。肿瘤细胞可直接或间接刺激凝血系统,引起血小板活化[3],而增多的血小板又可激惹肿瘤的生长。血小板增多与恶性肿瘤的进展亦有密切关系,它常是肿瘤进展与扩散的表现之一,中晚期肿瘤极易转移,扩散或发生转移的肿瘤均易伴发血小板增多[4-6]。曾报道56.8%的肾癌[7]常伴有血小板增高,本组肾癌患者血小板增多发生率为34.92%,较文献报道低。

本组资料表明血小板增多与肿瘤分期、增强后皮质期CT值呈正相关,血小板升高组与正常组在肿瘤分期、增强后皮质期CT值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肾癌患者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病理分期偏晚,以及肿瘤的复发、转移,血小板增高的发生率增多。特别对于有脏器转移存在的患者,其血小板常有明显增高,可见血小板增多可预示癌症的进展和侵袭,因此血小板增高有可能作为病情估计及判断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皮质期CT值与PLT成负相关,但相关性很弱,由于分期与肿瘤大小成正相关,PLT值较高的肿瘤病灶多较大,我们考虑可能是大的肿瘤虽然肿瘤新生血管很丰富,但不能完全满足肿瘤需要,由此肿瘤中心组织会发生坏死,因而大肿瘤血供分配后单位血供会比小肿瘤的单位血供少,另外,由于肿瘤的大小差异,造影剂进入血管后弥散进入肿瘤病灶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由于本组病例的纳入标准要求较高,因此病例数量较少,有些少见的检验结果和危险因素没有包括在内,还有待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总之,PLT升高在肾癌中较多见,因此PLT有可能作为诊断、评估病情、判断患者预后和评价疗效的辅助指标。

1 王阳,任强.血小板计数与恶性肿瘤及其分期关系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2003,7:105-106.

2 Corbett G,Perry DJ,Significance of thrombocytosis.Lancet,1983,1:77.

3 张峻梅,唐方,李玲.恶性肿瘤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中国肿瘤临床,2005,32:920-922.

4 FuruhashiM,Miyabe Y,Oda H.A case of thrombopoietin-producing O-varian carcinoma confirm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Gynecol Oncol,1999,74:278-281.

5 Brockmann MA,Giese A,Mueller K,et al.Preoperative thrombocytosis predicts poor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Neuro Oncol,2007,9:335-342.

6 姚兴伟,李娟,杜志刚,等.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血小板增多关系的探讨.中国肿瘤临床,2007,34:450-453.

7 Symbas NP,Townsend MF,El-Galley R,et al.Poor prognosis associated with thrombocytosis in patients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BJU Int,2000,86:203-207.

猜你喜欢
肾癌皮质均值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皮质褶皱
迎秋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