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声音创作分析

2011-03-19 07:09韩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音响姐妹好莱坞

韩杰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中文翻译名《疯狂约会美丽都》或者《美丽城三重唱》(以下简称《美》)。影片讲述了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的故事:奶奶从小培养郁郁寡欢的孙子,期望他成为自行车运动员;孙子长大之后参加环法自行车大赛,在比赛的过程中遭遇黑社会绑架,最后奶奶在三姐妹和小狗的帮助下历尽磨难救出了孙子。简洁的情节并没有让影片看起来枯燥乏味,相反影片夸张的造型、不经意的幽默、美妙的音乐和导演独到的叙事手法,让观众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欧洲文艺气息;影片也从好莱坞式动画片统治天下的格局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2004年第7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和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两项提名。鉴于《美》片独特的声音设计手法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本文试图从语言、音响和音乐三个角度对影片声音创作作一分析。

一、语言

传统电影理论认为,电影中的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语言是各角色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影视声音中“具有重要释义作用的一种特殊元素”①,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美》片中,影片的语言对白功能几乎“退化”到了默片时代,从表1可以看出,书面语言出现了4次;影片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对白只有5次,出现的3次独白也仅仅只是从交代故事背景的角度,而且也不是以主角的口吻出现;为了表现自行车比赛现场和博彩现场的氛围,有几次烘托氛围的群声设计。

以上语言设计在好莱坞模式中是不可思议的。以好莱坞模式为代表的动画电影除了华丽的场景、动人的情节、精致的人物造型等要素之外,幽默俏皮的对白更是必不可少,因为上述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影片的票房惨败而最终影响影片的整体成功。所以导演敢于采用这样一种“有话不说”的表现手法,是在进行一场巨大的商业冒险,冒险背后是对艺术独特追求和对好莱坞动画电影模式的反叛。与语言表现手法相呼应的是动画人物造型的夸张,影片一反好莱坞动画电影对主人公圆形造型的设计,而采用夸张的扁平造型,试图用这种夸张的造型表现人物极端的性格。再联想背景山上HOLLYFOOD标志影射HOLLYWOOD(好莱坞)、拿着冰激凌的自由女神像等细节,都可以看出导演对好莱坞动画电影模式的调侃。

导演这一反“好莱坞式语言轰炸”的手法,反映了影片导演独特的美学视角。爱因汉姆在他的著作《电影作为艺术》中说过:“为了造成完满的印象,并不需要自然主义地把一切都再现出来。”②影片的有声语言更多地被人物的动作、脸上的表情和音乐取代,而这种取代并没有造成内容的表达不清,反而给观众另外一个层次上美的享受,即观众更多地关注造型语言、动作语言、表情语言和音乐语言的叙事性,依靠联想蒙太奇完成欣赏过程。这一点和中国山水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时无声胜有声,“无”不是“空无”,而是“实有”。“无声的束缚”产生巨大的“有声力量”。这种对白的缺失加上稍显压抑的色调,让影片不同于皮克斯的精致、宫崎骏的温暖而独树一帜,在增添一份怀旧气息的同时观众收获更多的是一份内心深处的感动。

表1 语言分类及内容

二、音响

整个影片的音响设计突出地表现为反映工业时代的社会背景,所以各种机械、交通的声音成为了音响设计的主体,一些自然音响和动作音响成为补充,除此之外有几大主题音响的设计贯穿始终(见表2)。

表2 音响属性分类

狗叫:纵观整个影片,导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小狗的主角身份。小狗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宠物,而是成为一个具有重要表现意义的角色,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狗饥饿、欢乐、恼怒、乖巧、攻击、失落等时刻各种叫声的塑造,给观众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情味”十足的动物角色。

火车:火车的声音在影片中出现的次数达到了17次,小时候一次小小意外让小狗对火车怀“恨”终生,所以每次火车出现,都会伴随着小狗的对它恼怒的叫声。按照正常的逻辑,表现小狗对火车的恼怒没有必要重复这么多次,导演肯定是有意而为之。在影片中火车不仅仅是一个运输工具,而且是盛载着各种工业时代信息的大箱子。冒着黑烟,呼啸而过,拥挤的乘客,冷漠的人脸,影片似乎要借助火车的呼啸和愤怒的狗叫来表达对机器工业时代的不满。多次出现的火车声单调而让人生烦,这不正是机器工业时代各种噪音污染对人的心理影响吗?

口哨:影片对口哨声音的设计颇有意思。在影片的开始口哨的声音是为了表现奶奶对孙子骑车训练而设计的,利用口哨声的节奏为孙子加油鼓劲和控制训练节奏。但是在影片的00:21:56~00:23:00这一段,口哨逐渐从拟声功能转变为表现功能。前半部分还是为了给孙子鼓劲,但是随着汽车轮胎被扎破,口哨声的表现意义开始展现,通过口哨声的戛然而止、速度的变化、音调的变化来表示意外、焦急和失望等情绪。这种利用口哨声音的细微变化来表现人物内心变化的设计,显得聪颖精致、独具匠心。

另外,法国式的幽默是本片的一大亮点,这种幽默具有超凡的想象力,不温不火而又具有贵族气质。音响的细节表现为这种法国式的幽默增色不少。比如在影片的00:12:30处,奶奶为了给疲惫的孙子做身体放松而动用了吸尘器、割草机、打肉机、刷子等器具,此刻这种细节音响被放大,配合奶奶吃力的动作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又忍俊不禁。

三、音乐

1.音响音乐化。音响音乐化是影片配乐最为成功之处,是作曲家Ben Charest最为满意的部分之一③。音响音乐化在片中集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奶奶与三姐妹在海边相遇时(00:37:20),通过奶奶对废弃车轮的随意敲击引出一段以节奏性为主带有一定旋律感的演奏,这声音吸引了三姐妹,她们分别以演唱和弦音的方式加入到表演中来,然后引出影片的主题音乐旋律,其间分别加入跺脚、击掌、拍打身体等音响性声音元素。各种敲击声配合三姐妹年老干涩的音色和稍显笨拙的舞蹈动作,没有一件常规乐器,音乐形象却栩栩如生。在苍茫的夜幕下,她们的演奏创造了一种和谐,奶奶暂时忘记了无家可归的孤独,三姐妹也仿佛回到了她们的辉煌年代,四个女人一只小狗也从此开始了她们患难与共的友谊。第二次出现在三姐妹家青蛙晚餐时演奏的“锅碗瓢盆协奏曲”(00:40:20),和前者相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演奏的元素变成了餐具,面对同样的一顿晚餐,三姐妹与奶奶的心情截然不同,奶奶用叉子敲击盘子的单调节奏表现了青蛙晚餐的索然无味,而三姐妹则以各种演奏配以夸张的肢体语言欢呼雀跃地迎接青蛙晚餐。第三次(00:52:40)是在酒吧的表演,动用了揉报纸的声音、敲击冰箱内架的声音、吸尘器的声音、废弃车轮改造的军鼓声音,最后在小狗对黑社会的无意“侵犯”中结束,完成了她们与黑社会的第一次交锋。这种音响音乐化的手法既反映了影片工业化时代的大背景又合理地把影片人物安排进去,形式新颖而且音响新鲜。

2.音乐风格多元化。影片没有像好莱坞大片那样从头至尾都采用管弦乐以追求恢宏大气的场面感,而是根据剧情和表现的需要采用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以精致灵动见长。主要风格包括:爵士乐、小型管弦乐、new age音乐、工业色彩的打击乐、民谣,甚至包括一段圣咏。

影片主题音乐的动机(见谱例1)多次在各种风格体裁中出现,以此为纽带实现整个影片配乐的统一。音乐风格的多元化是电影配乐的趋势之一。一方面,多元的音乐风格具有更大的张力,适合表现夸张多变的剧情;另一方面多元的风格使声音听觉更为丰富,增强影片的表现力,增加了影片的节奏感和立体感,特别是在商业化要求颇高的今天,这种声音设计倾向使影片极具包容性,能为影片赢得更多的观众。

3.有声源音乐与无声音源音乐并重。根据影片内容中有无声源,电影音乐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音源音乐。据笔者统计,整个影片配乐的长度大约有37分钟,而其中有声源音乐占了近18分钟。从影片开始三姐妹的表演到播放Roberte Rivette的唱片,到自行车比赛现场Roberte Rivette的演唱,再到奶奶与三姐妹的三次表演等等场合全是用有声音源音乐来表现。有声源音乐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影片场面的真实感,特别是影片开始三姐妹的现场演唱加上影片怀旧的色调,仿佛真的回到了上世纪那个黑白片为主流的时代。

四、结论

由于《美》片不存在同期录音,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强化了声音设计的分量,完全的后期制作虽然损失了一定同期声的场面感和精致感,但增加了声音的可控性。声音的设计与画面色调、明暗、人物造型、镜头组合等一起构成了电影的每一个定格。这些画面信息的包含或者排斥反映一个艺术家审美上的取舍,声音已经不再是依附于画面而可有可无,声音再也不是电影工业中的底层,而是与画面信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很难想象《美》片单纯依靠画面就可以如此吸引观众,精致生动的音效、唯美贴切的音乐、无声胜有声的对白为《美》片的成功增色不少。随着动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动画电影的声音设计也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造,《美》片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声音设计的经典范本,值得国内同仁研究和借鉴。

注释:

①姚国强:《影视录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0页。

②(德)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28页。

③作曲家Ben Charest 2007年在南京艺术学院讲学中关于创作经过的表述。

[参考文献]

[1]姚国强.影视录音[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2]姚国强.影视声音艺术与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美)赫伯特·泽特尔.图像 声音 运动:实用媒体美学[M].3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4]蒋陈光.和记忆相关的童话:《疯狂美丽都》[J].当代电影,2005(3):144-145.

[5]孙慧佳.快餐文化背景下的贵族化反叛——法国动画新作《疯狂约会美丽都》[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5(1):45-48.

[6]庄晓霓.动画短片《孩子来了》音乐、音效创作札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9(1):94-99.

猜你喜欢
音响姐妹好莱坞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八闽姐妹的2020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八闽姐妹的2019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我想帮更多留守姐妹在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