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改革的路向

2011-03-19 07:09郑隽逸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钢琴伴奏课程标准

郑隽逸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钢琴即兴伴奏是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建立在乐理、和声、视唱与练耳、钢琴及声乐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各种伴奏音型、和弦连接方式及伴奏方法,使学生明确伴奏在歌曲中的重要作用,具备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技能,充分提升其整体的艺术表现水平。1993年11月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召开了首届全国即兴弹(伴)奏艺术研讨会[1],此后,全国各类院校的音乐系开始正式设置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并将其列为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经过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材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包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刘聪编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杨今豪编著的《即兴伴奏教程》和张伟编著的《自弹自唱基础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冯德刚编著的《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等。这些教材普遍具有对传统和声技法叙述详细、曲目容量大、伴奏音型丰富及钢琴伴奏呈现音响化等方面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提升了学生的《和声学》知识,同时对编配所要呈现出的效果也具有准确的判断力。但由于书中所涉及的编配方法对钢琴技术要求甚高,而学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弹奏,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忽视了钢琴即兴伴奏中“即兴”与“伴奏”的特点,将钢琴即兴伴奏与钢琴弹奏相混淆,用弹钢琴曲的方式来弹即兴伴奏,往往会出现伴奏声部过于突出或是音乐表现力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另外,这些教材中所列举的多为一些传统曲目,包括一些传统民歌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歌,较少涉及新的音乐作品,尤其是当代儿童歌曲,没有体现出时代性。而且由于现代作品与传统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发现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很多曲目在调式调性、音乐结构以及音乐风格上与自己平时所学习的内容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他们的伴奏技法无法适应新音乐作品的特点,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学生在经过一年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学习后,面对一条陌生的乐曲,仍然不能迅速地完成编配及弹奏任务;学生的钢琴伴奏往往缺乏完整性、表现力及歌唱性;学生在教育实习活动中,无法充分运用钢琴来辅助教学,使得教室里的钢琴形同虚设。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艺术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关注传统音乐 紧扣中小学课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2]4,新编纂的中小学音乐课本中同样体现出了民族性的特点。例如江苏省八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中第五单元为“梨园漫步”,以我国独特的戏曲艺术作为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演唱这些戏曲音乐,在领略戏曲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深入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精髓。很多实习的学生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现有钢琴即兴伴奏教材的内容中很少介绍戏曲音乐的伴奏方法,而采用传统方法来为戏曲音乐编配伴奏又无法体现出乐曲独特的民族风格。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钢琴本身是一件传统的西洋乐器,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理论来源于传统的西洋大小调式体系,而中国音乐主要为五声调式,如果运用传统大小调式中Ⅰ、Ⅳ、Ⅴ级和弦进行编配,而其中出现的Ⅳ、Ⅷ音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中属于偏音,因此其音响色彩与乐曲的旋律及风格都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特色,简单照搬西洋大小调式的和弦配置显然不能满足中国传统音乐的伴奏要求。(2)作为中国最具代表的戏曲曲种,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来伴奏,其中胡琴主要演奏旋律,而锣鼓这一打击乐器主要起到表现人物情绪、渲染舞台气氛的重要作用。因此如果不注意京剧唱腔以及伴奏乐器的特点,仍然沿用传统的钢琴伴奏手法来为京剧伴奏,将无法体现出乐曲的民族特点和独特风格。

2001年教育部制订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在今后音乐教材曲目的选取中,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以及优秀的新作品等均应占有一定比例[2]29-30。这一“新课程标准”内容的提出,意味着在今后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会接触到更多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因此,在今后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材中,应当增加中国传统音乐的钢琴伴奏理论和应用实例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伴奏能力,同时应当根据实际的音响效果及个人演奏能力进行合理编配,注意旋律表现的完整性及与演唱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以期通过富有感染力的伴奏音乐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中小学课本中中国传统音乐的钢琴伴奏。

二、把握时代脉搏 围绕课程教改

新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除了有大量的传统音乐以外还有很多新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和通俗歌曲,而传统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内容与这些歌曲在节奏和调式调性上都有所差异,因此学生们对这些陌生的曲目常常会感到困惑,例如:江苏省五年级《音乐》上册的教材中有一首名为“OK星期天”的曲目,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很多种休止,其中包括:整小节休止、三拍半休止、八分休止、四分休止等。另外,结尾为开放式,没有完整的和声终止式,弱起小节、最后一个音也没有结束在主音上。该乐曲体现出中小学音乐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多样性,而这恰恰是传统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中所欠缺的内容。对这首乐曲的伴奏,很多学生有以下一些疑问:首先,不知道在一整小节休止时应该如何弹奏;其次,对乐曲过程中出现的长休止后的弱起音,不知道该如何明确节奏,以提示演唱者准确进入;再次,传统的钢琴伴奏曲目大多有明确的和声终止式,对于此类开放式结尾的歌曲,不知道该如何编配和声终止式以明确歌曲的结束。由此,可以看出:(1)这类新创作的歌曲中蕴含大量现代音乐作品的特点,其中包括休止多、切分及复杂节奏多、弱起小节多以及结尾为开放式等特点,而这些与我们传统的钢琴即兴伴奏内容不同,甚至可以说存在很大差异,这是造成学生产生困惑的一个重要原因。(2)从这些作品的特点中也可以发现,新创作的歌曲除了对演唱者有更高的节奏、音准要求以外,对伴奏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钢琴即兴编创能力,歌曲中出现的休止部分实际上是要求伴奏者能够根据歌曲的前后旋律进行,即兴编创旋律及伴奏,完整呈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乐思。可以说,这也是新时期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3)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定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倡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内容[2]3-5。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少儿动画片、动画电影等,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西游记》、《小卓玛》以及《少年狄仁杰》等等,其中有很多歌曲伴随着这些影片的热映而广泛流传,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少儿歌曲。作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会演唱并能够熟练弹奏出这些歌曲的伴奏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少年儿童的兴趣,能与其产生共鸣,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而且对提高自己钢琴即兴伴奏水平有很大帮助。

对于此类歌曲的伴奏,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在乐曲一开始就出现整小节休止,可以运用主和弦,以柱式的方式弹奏出歌曲的节拍,这样既可以明确调式调性,又可以清楚地预示歌曲的节拍和演唱速度。(2)歌曲旋律进行中出现休止时,钢琴伴奏承担了间奏的任务,一方面要让整首作品表现得完整、流畅,同时还需要突出钢琴伴奏的音乐表现力和音色特点。因此,伴奏可以根据休止的时间长短,选择和弦、音阶或是短小的旋律,用以丰富歌曲的音乐表现力,同时也为演唱者提供再次进入歌曲的准确时间。(3)在遇到歌曲旋律出现复杂节奏型时,伴奏者可以选择弹奏相对简单的节奏型以确保歌曲节拍和速度的准确。笔者认为,当前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中需要增加能够体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的曲目,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现代音乐作品的特点,掌握其相应的钢琴伴奏方法。

三、联系专业课程 提高综合素质

钢琴即兴伴奏中包含很多有关钢琴、声乐、乐理、视唱练耳以及和声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学生中开设。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由于很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不注意把握其中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忽略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会出现无法准确弹奏出基本的和弦连接;只会弹奏现成的伴奏谱,而不会自己编配以及不注意伴奏声部与演唱声部的协调配合等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笔者建议在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钢琴即兴伴奏内容中适当增加“拓展型学习内容”。(1)在《钢琴》学习时,可将一些简单的歌曲放入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运用钢琴曲中所出现的左手伴奏方法为歌曲编配伴奏。(2)在《声乐》学习中,加入学生自弹自唱的环节,在训练学生协调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力。(3)在《和声》学习中,加入键盘演奏要求,让学生在钢琴上弹奏出一些基本的和弦连接,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觉意识,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4)在《即兴伴奏教程》[3]的教材内容中也应当对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建立课程链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在介绍一种新的伴奏音型时,可以将有类似音型的歌曲或是钢琴曲放入教材内容中,并通过对背景知识及音乐本体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该作品的思想内涵,提高其音乐表现力,并掌握该种伴奏音型的适用范围。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改革实际上是一个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地对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逐步改进,以满足当前时代背景下对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新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今后的教学及表演要求。

[参考文献]

[1]孙维权,巢志玉.键盘即兴伴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10.

[2]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杨今豪.即兴伴奏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钢琴即兴伴奏钢琴伴奏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试论大学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改革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与研究
钢琴即兴伴奏的审美价值与艺术性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