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考务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011-03-20 12:48周旭
文教资料 2011年23期
关键词:考务监考试卷

周旭

(天津科技大学 教务处,天津 300457)

加强高校考务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周旭

(天津科技大学 教务处,天津 300457)

考务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水平的考试管理。高校应从制度建设、过程管理、服务意识三个方面出发,不断优化考试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考务管理工作 教学质量 制度建设过程管理 服务意识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教学活动作为系统而庞杂的工程,不仅涉及学风与教风的建设,而且离不开考风建设,教、学、考三者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因此,强化考务管理同样不容忽视。提高考务管理水平,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校长远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考务管理工作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科学的考试管理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考试是检查教学任务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试可以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衡量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主要是看教学目标的完成状况,具体体现在师生水平与教学目标的差距上,而这个差距的体现就是通过考试实现的。其次,考试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直接调控,通过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对学生来说,考试不仅是检查自身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而且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

二、强化考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的考务管理要有完善的制度建设做保障,规范的过程管理为平台,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即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

1.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师生对考试的思想认知。

高校应持续致力于考试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在已制定的考试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框架下,不断填补空白,查漏补缺,同时对已经不符合教学实际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以增强实效,做到有章可循。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要对直接参与考务工作的岗位或个人制定科学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制约外,由于考试涉及面广,高校作为一个整体,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才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此外,还应对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及实际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做到有章必依。为避免考试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或执法不到位,检查监督机制可实行两级管理的方式:学院负责对课程的考试方式和内容、成绩的评定、试卷的分析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务处对学院的考试工作情况进行实地抽查,并将学院的考试工作业绩纳入到学院考评体系当中。同时,对整个考务工作过程的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做到执法必严,违规必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做到两个强化,即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和健全各级组织机构,实行领导负责制,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责任落实,要将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加强考试制度执行过程监管,保证制度建设切实有效。

提高认识是一切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要让师生对考试有科学的认知,应该同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教师方面,年复一年的考试难免会使考务人员滋生懈怠思想和应付情绪。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的考试观,认识考试的目的及重要性:考试和阅卷工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考务工作的结束,要重视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与运用,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功能,考试结果是变化的。因此教师不应静态地重复考试过程,而应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考试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对策依据,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是故考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学生方面,高校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考试作用和目的的同时,还应在奖学金、保送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遴选上更加侧重对综合素质的考量,避免学生陷入“分数工具论”的论调之中,减少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只注重考试分数而不注重真才实学的功利化倾向,实现教、学、考和谐统一。

2.优化组织管理,规范考试过程。

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科学丰富的考试方法,规范的考试过程作为考务管理工作的载体必不可少。盲目倡导目标管理是不行的,没有严谨的环节,就谈不上严格的管理,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没有规范、透明、令人信服的考试过程,就难以呈现公平、公正、令人信服的考试结果,因此优化过程管理不容忽视。广义的考试过程至少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即考试方式和试题内容的设计(考试前)、考试过程的组织(考试中)、试卷评阅及结果分析与反馈(考试后)。在实际过程中,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详细规范的考务工作细则,将诸项工作细化和量化,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和各方面人员的优势,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考务管理体系。

考试前,对考试方式和内容的设计,应注重内涵,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实现考试内容科学化,形式多样化。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检查轻导向、重结果轻过程的陈旧考试观念,考试内容不但要考查知识,而且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加强过程考核,将期末静态的终结性考核转变为动态的学习过程考核,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的范畴。考试可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等形式,开卷考试与实验报告、课内外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这些都是能够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任课老师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考试方式,经教研室和学院审核,报教务处批准后实施。为避免命题教师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考试内容要经过教研室严格把关和筛选,实行教考分离,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多样化的试题库,随机抽取。为保证试卷质量,命题老师须认真研究命题的范围、重点和难点,提高命题的科学性,使用规范文字,措词严谨明确,避免引起多义、歧义,杜绝不加改动直接选用近年已在同类考试中出现的试题。除此之外,各门课程应同时命出难度和题量大致相同的两套题目(即A、B卷),并做出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标准答案要规范、严谨,评分标准应与试题同时拟定,不得随意改动。最后,做好试题与试卷保密工作。

考试中,高校应推行标准化考试与标准化考场建设,将流程量化、分解为具体的指标,如监考老师按规定时间领卷、监考;随机编排考试座位号,检查学生是否对号就座;核查学生有效证件是否与本人相符;督促学生自我检查座位附近的地面、课桌上、抽屉内有无书本、纸张等并报告监考老师,由监考老师收集处理,保证考场清洁;督促学生将非考试规定物品放置在指定位置;学生签到;在发卷前宣读或播放考场纪律;按时发卷,考试开始一定时间后禁止学生进入考场;核准考试人数;监考老师对试卷内容不做解释;严肃认真维持考场纪律,坚守岗位,在考场内不准聊天、吸烟、阅读书报或做与考试无关的其他事情;监考老师按规定收试卷;填写考场情况报告表,如实做好考试记录;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认真检查试卷份数,按顺序整理考卷,课程负责人逐份对试卷进行验收,等等,这些指标十分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主管考务的部门还应在大型考试前协调各相关部门制订周密的预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考试后,严格掌握评分标准,准确、客观地评定学生成绩。阅卷评分是对考试成绩作出评价的过程,因此,阅卷老师要严格掌握评分标准,防止发生偏宽、偏严、错评、漏评和统分错误等现象。为此,应采用封闭集体阅卷,统一要求,统一标准,流水作业,阅完的试卷由另外一名教师核对分数,并由评卷人和复核人亲笔签名,保证阅卷评分的效度和信度,最大限度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建立试卷分析制度,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对该课程试卷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应建立透明严谨的补考制度,把好补考质量关,如开学重修考试、期末重修考试等,重修试卷的难度和正常考试试卷的难度、广度等相当,也可随下一届学生的正常考试进行,考试过程和平时考试一样,不能放松每一个细节,保证重修考试的严肃性和可信度。

3.增强服务意识,体现人性化考务管理。

管理和服务并行不悖,并不矛盾,在考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优化管理,从而使教师、学生及考务管理人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保障考试的顺利进行。

考务管理的人性化,已成为发展“和谐教育”的必然要求,保障考生的权利,也是保障考试信度及效度的重要前提。在考试管理过程中,考生、教师与考务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互动,师生之间要架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桥梁,就要求我们努力改进现行的考务管理工作,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内在和外部考试环境,使考务管理的人性化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安排。考试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参加考试的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应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但实际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长期以来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惯性思维导致考务人员和考生形成“天然”的对立,考务人员行使管理权是一种责任而并非特权,教师及考务管理人员应该树立“尊重考生,就是尊重考试”的观念,以平等、包容的心态行使这项权利。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以考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开展管理,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尽量减少其他活动对考试的影响,课程考试要为考生保留充分的复习时间且安排不宜过密,监考人员不得随意打搅学生考试,这都是在管理中体现的服务;同时组织学生学习考试的相关规定,考前播放或宣读考试纪律;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考试违纪的后果有充分的了解,在各种大型考试前,组织监考教师集中培训,明确监考教师职责,哪些工作该做,哪些工作不该做,哪项工作先做,哪项工作后做,使监考老师的各种管理行为都有理有据,体现在服务中强化管理。

总之,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与不断加强考务管理,进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密不可分的。考务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不断完善、优化考务管理工作,为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倪宇斌.浅谈高校考务管理工作[J].考试周刊,2010,(18):4-5.

[2]宋阳.高校考务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电大学报,2010,(2):74-75.

[3]张贵珍.加强高校考务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轻工教育,2008,(4):36-38.

猜你喜欢
考务监考试卷
基于Excel VBA的考试管理系统设计
研究高校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监考时……
山东:《人事考试考务服务规范》发布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高校学院考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成人高校考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