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绘画艺术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及应用探究

2011-03-31 10:26
关键词:肌理表现形式圆形

王 倩

(贺州学院 艺术系,广西 贺州 542800)

装饰绘画艺术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及应用探究

王 倩

(贺州学院 艺术系,广西 贺州 542800)

装饰绘画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是不可缺少的艺术作品之一,无论从欣赏的角度还是实用的角度来说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在探究装饰绘画的教学过程中要从装饰绘画的多种表现形式,不同人群对装饰绘画的应用与理解入手。

装饰绘画;教学过程;表现形式及应用

一、装饰绘画艺术的应用与表现形式

(一)装饰绘画的应用

“任何东西都可以用来作画:一根筷子、一张邮票、一块小画布、啤酒沫、彩纸、报纸都行[1]。”装饰绘画艺术的应用范围很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因受一定材料的限制,主要将装饰绘画分为两大类。一是指画,二是指做。前者基本上是笔与纸的关系,以画为主,勾勒出流畅的线条,用颜料来表现色块,则一般是平涂式、喷绘式、渲染式、肌理法,等等;后者是手与材料的关系,以做为主,制作出不同材质的形,更多的是利用自然色,利用材质本身的色差来表现画中的调子,有着强烈的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二)装饰绘画的表现形式

装饰绘画的表现形式很丰富,具有较强的张力性,只要掌握了其中几种表现形式,通过不断的试验和观察,就会有新的创作。既然装饰绘画的形式是多变的,那么装饰绘画的材质与材料也是由多种语言表达的。正是因为它的材质不受任何限制,在绘画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自由与创新性。如各种纸质材料(宣纸、高丽纸、牛皮纸、报纸、白卡纸),棉、麻、纱布等软质材料,铁丝、木片、三夹板、沙子、蛋壳、铝合金等硬质材料的运用。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制作方法,当然,同一种材质也能制造出不同的效果。如平涂法、勾线法、湿画法、点彩法、渐变法、喷洒法、刮色法、拼贴法等的选用,这些手法的应用使得装饰绘画无论在风格,还是材料的使用上更增添丰富性和创新性[2]。

二、装饰绘画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一)装饰绘画在儿童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第一,松弛的线条。在儿童的装饰绘画教学中,表现形与形的构成,大多是以线条勾勒为主,与成人的装饰绘画有所不同,儿童装饰绘画的线条没有那么流畅,在直线条中,垂直与水平的概念较为模糊,以轻松自由的线条出现在画面中,这种松弛的线条表现让儿童的装饰绘画风格更为突出,在艺术风格上使观者在心灵上产生了愉快与轻松感。

线条松弛可以透露一个作者的年龄,也可成为此作者的特点与个性风格。因此在培养学生(儿童)勾勒不同的线条时,可以让他们表现出此时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制造一种乐趣和猜疑的气氛,使他们在装饰绘画的教学中尝试得更多、体验得更多。

第二,圆形的重构。圆形,在绘画中是最简洁的图形,在儿童的装饰绘画中,圆形的组合与构成是更常见的,在没有特别指明形状或无条件指明形状时,往往会使用最简洁的圆形,在他们的绘画中,几乎用圆形来代表一切物体。例如一个人、一栋房子、一辆汽车等。经调查,在儿童装饰绘画中,最初的构成图形就是圆形,我们在儿童装饰画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幅全家福的画里有三分之二都是以圆形来替代元素。甚至,当儿童在画父亲的时候,会直接将圆圆的头放在圆圆的身体上,一幅父亲的全身肖像几乎都是用大圆和小圆构成的。因此圆形是儿童画里出现得最频繁的形状。

第三,单纯的色彩。在儿童的装饰绘画中,丰富的色彩时而见到,仿佛童真的年代在我们脑海中浮现,那些稚嫩的色块,集聚在同一画面中,色彩的情感在这里表现为跳跃、幻想。儿童在运用色彩时,更多的是脑海里固有的色彩,而且这种固有的色彩一般是积极的、鲜艳的,也就是我们指的明度较高的色彩。实验证明,在儿童的绘画中,常常都是大面积明度纯度较高的色彩,如果在他们(儿童)的画中出现了明度和纯度较低的色彩时,要提醒父母注意时刻对儿童的关爱。还有一点,一般来说儿童绘画时都是他本人记忆的再现,一个既活泼又开朗的儿童绘画时都是充满好奇和乐趣的,所以,在儿童装饰绘画的教学中,单纯色彩的应用对于他们(儿童)来说至关重要。

(二)装饰绘画在成人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第一,丰富的点线面。就以教学中的装饰绘画来说,学习设计的高校学生在脑海中对点线面就有清晰的概念,他们会将点的构成、线的构成、面的构成结合,或是彼此组合交叉构成一幅完整的装饰绘画。这一点是在幼儿装饰绘画教学中不可完成的,但在成人装饰绘画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创新能力与装饰感,应用设计中的重构,可将点线面的形态表现得更加丰富,画面更加饱满。黑白装饰绘画中这种点与线的重构应用较为常见,且视觉效果更强。

第二,触觉型肌理。在装饰绘画中,肌理的制作方法可以用搽、皱、搓、点、扫等画法,也可根据不同的材料特质来制作,这种肌理制作技法在画面中增添了许多自然形状,随意的流动延伸出的律动,轻柔而不做作。比如漂浮纹理法的装饰绘画,是属于视觉型肌理,利用颜料在水上的漂浮而制作出自然的水纹肌理,使画面的大体形态千变万化。又如纸浆画,是属于触觉型肌理,使用柔软的纸巾为材料,制作出强烈的肌理效果。

第三,韵律的色彩。律动的色彩与单纯的色彩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交叉运用的。在装饰绘画的教学中发现,运用自然色为主的以儿童居多,而运用心理色彩的多体现在成人的绘画中;儿童在装饰绘画的色彩虽以喜好为主,但也讲求的是心里对该事物的印象,色彩的单纯是指他们运用的颜色是干净而不浑浊、是张扬而不中性、是单纯而不暧昧,而浑浊、中性、暧昧的表现不如说是一种律动,这种律动能够将色彩的自然色与心理色运用自如。

三、装饰绘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究

(一)装饰绘画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儿童与成人的共性与个性

在装饰绘画教学过程中,虽然儿童与成人处于两种不同年龄阶段,他们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有着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儿童的装饰绘画中,松弛的线条、圆形的重构、单纯的色彩,等等,这些虽具有儿童特有的活泼天真的个性,但在成人装饰绘画的教学中儿童的个性特征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装饰绘画艺术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心理探究

这些心理发展阶段就反映在儿童绘画中那些最纯粹的、最完善的绘画形式中。有趣的是,我们会发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儿童,在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时所画的画,即所谓的“原生态”绘画,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3]。现在,从这些儿童绘画中,我们看到儿童的线条描画表明他们的动作控制系统发展尚未完善。他们画出的线条飘忽不定,呈“之”字形,甚至不能准确到达预想的位置。儿童画之所以是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画的目的不是复制现实,而是“象征”现实[3]。在任何阶段的教育情况大都如此。一个艺术科的学生,如果模仿他的印象派风格的老师,就会让自己濒临失去知觉敏感性的险境,从此是非难辨,陷入与再现形式的斗争之中,因为那是别人的技法,他只能模仿而不能精通。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作品,非但不能令人信服,与自己的品味相投,反而令自己迷惑不解。这时,这个学生已散失了孩童般的纯真,而孩童般的纯真正是一个艺术家最应保留的[3]。

所有的教学都必须立足于一种清晰的思想基础之上,那就是,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是与其自身所拥有的发展原则相辅相成的;并且还要符合这个个体在特定发展阶段中成长进程的需要。

[1]黄健.基础设计的创意与表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2]庄子平.装饰图案设计技法创意[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8.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J218

A

1673-1395(2011)05-0179-02

2011-03-02

王倩(1984-),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视觉艺术平面设计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肌理表现形式圆形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圆形变身喵星人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