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产业化与科研管理创新的相关分析

2011-03-31 10:26邹晓蕾
关键词:产业化图书馆服务

邹晓蕾

(孝感学院 图书馆,湖北 孝感 432000)

高校图书馆产业化与科研管理创新的相关分析

邹晓蕾

(孝感学院 图书馆,湖北 孝感 432000)

高校图书馆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并向诸多非盈利性组织渗透的当代背景下所要正视的问题,已成为高校教学与信息检索管理事业所关注的最热门问题之一。关于产业化是否适用于高校图书馆事业,尤其是对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方面的助推作用,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操作层面都应深入研究。

高校图书馆;产业化;科研管理创新

一、高校图书馆产业化基本内涵

(一)产业化内涵特征

产业化,就是使非产业运营组织具备产业运营组织的一切特征,其内涵就是商品化、市场化、规模化。商品化是指技术达到成熟,具备技术可行性、工程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能够以商品形态提供给客户,是一个产品创新的过程。市场化是指具有市场需求,具备价格竞争力,可以获得效益,是一个需求创新、开拓市场、创造需求和供给的过程。规模化是指具有大批量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能够可靠、稳定、低风险地进行大批量生产,是一个管理创新、组织规模生产、创造利润的过程。生产、服务、经营一体化是产业化的前提条件,而把生产、服务、经营方式规模化、科技化则是产业化的标志[1]。从这个意义上讲,非产业运营组织实现产业化,就要在这三方面做到既指标完备,又要配合得游刃有余,相得益彰。

(二)高校图书馆产业化特征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产业化可以理解为,高校图书馆通过优化自身的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服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文献信息资源和相关信息服务转换成可以量化和消费的产品,实现信息服务产品的市场化、产销一体化、经营规模化,并积极参与到市场运作和竞争机制中,自觉参与优胜劣汰,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

二、图书馆产业化有利于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

(一)探索适用于高校图书馆科研创新的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是创新的起点。而图书馆产业化要想既有利于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又能够有效回避负面效应,就应该在理念上确立适用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市场逻辑,即重视知识信息的资本功能和高校图书馆与科研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统一。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已经为信息所占据。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应运而生且在全球攻城略地,在短短的数年内飞速发展并日趋成熟。作为储备信息的重要载体,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要迎接“信息产业浪潮”的洗礼。如果将信息看成最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探索高校图书馆健康产业化的起点。因为是财富就具备使用价值,就能够实现价值增值。虽然图书馆就发展历史来说,是以非营利性为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就不能带来任何效益。因为,任何组织都力求可持续发展甚至跨越式,即便是对图书馆这种公益性组织来说,至少也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是为达到与社会协调,保持与社会同步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要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效益为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促进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2]。图书馆提供数字化、个性化、远程化、互动性强的服务是信息时代的要求,而且经费短缺是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图书馆馆藏更新速度低。因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的要求,能够让图书馆少受经费的羁绊,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在争取国家的重视和资助之外,开发产业化的有偿服务项目作为经费补充。这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万群华.图书馆信息产业的定位[J].图书情报论坛,2007(2).

[2]彭敏.图书馆产业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

G258.6

A

1673-1395(2011)05-0185-02

2011-03-20

邹晓蕾(1971-),女,湖北孝感人,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工作。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二)积极持续培育知识信息市场以保障科研管理创新的针对性

创新是产业的命脉,而创新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而是有针对性地追求特色和差异,而创新的标准就是要面向市场导向,对市场尽可能迅捷反馈和回应。市场是一切经济行为的前提,也是实现产业化运营所关注的最基本事实。因而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健康的产业化,就必须对它所面对的市场进行精心而持续的培育。知识信息产品满足人需要的方式比较特殊,不同于物质产品,不具有日常性和普遍性。因此,市场问题一度成为诟病产业化的依据。但是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这种市场并非毫无起色。信息流速的加快、知识应用的直接生产化、持续学习与终身教育的必然性等各种社会因素,均直接冲击着个人与团体的知识需求与知识消费。知识需求意识与知识消费行为形成了一个空前的知识市场,包括书刊阅读、数据库检索、网站搜寻以及参考咨询等[2]。作为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知识消费市场,数据库有着传统图书馆所具有的常规的资料查找和阅读需求及其相对应的知识信息需求,更有数字图书馆独有的专业化、专门化、高成本、高回报的知识消费需求。这种需求模式为图书馆开展产业化的运作项目培养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知识信息市场的崛起为图书馆事业提供了一个信号,对新兴的市场,不仅要迎合,还要积极的培育和刺激,使之更加主动和成熟,最终形成周期化和日常化。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以知识市场的视野去看待和分析知识消费及其周边消费项目,提供相关资源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服务,建立投入与收益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增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功能,增加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从而奠定了健康产业化的坚实基础。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产业化道路上不仅要有市场逻辑,还要有市场眼光和市场意识,要随时关注知识经济潜在的市场动态,与时俱进的关注当前最为前言的信息、知识和科学理论,以及高校师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科学化研究水平增长的形势下,不断地提高文献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配合高校科研事业及其管理工作创新的步伐。众所周知,高校的创新活动表现为对已有知识的完全、深层次的掌握,不可能凭空的实现创新,对知识的全方位了解是创新的基石。而作为高校情报、知识信息传播基地的图书馆在创新中就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高校科研人员和大学生需要图书馆提供最新的知识,而后调整自己的思路和研究方向,创造出能促进国家发展的新成果。同时,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的是创新教育,仅仅从授课得来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通过图书馆了解各学科的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及时获取各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图书馆自身成立并完善科研团队,并做大做强,打造品牌,是必不可少的。构建科研团队的物质载体就是科研机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创建相关科研机构,如成立一些立足于本校、本体信息的文献研究与服务中心。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为高校图书馆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关于高校图书馆是否可以产业化的论证,笔者的观点是肯定的。因为外在的市场经济环境已经成为基本趋势,产业化浪潮席卷全社会,高校图书馆不可能完全坚持那种完全的公益性。当前高校图书馆产业化的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不能盲目冒进搞产业化,更不能以产业化为最高目标而肆意干涉高校图书馆本身的职能,必须牢牢抓住高校图书馆为科研事业和管理工作服务的基本宗旨,以高校科研市场化的程度作为图书馆产业化的依据,灵活掌握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在市场机制和服务机制之间找到平衡。

猜你喜欢
产业化图书馆服务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系统产业化之路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