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排亚”风潮中的中国与日本移民

2011-03-31 10:51梁兴莉
关键词:排华华工加州

梁兴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排亚”风潮中的中国与日本移民

梁兴莉

19世纪后半期,中国移民大量赴美为美国西部的开发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很快就遭遇了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斥。19世纪末日本移民继而赴美,白人种族主义者“排亚”的矛头又指向了日本移民。随着排日移民法案的通过,日本移民大量进入美国之路也被堵死。在美国社会的排日运动中,部分在美华人虽然由于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而对排日运动持嘲讽的态度,但华人舆论的主流还是同情日本移民的遭遇,感叹本国国力衰微,呼吁中日两国移民共同携手对抗美国的“排亚”风潮。

排华;排日;美国移民政策;中国移民;日本移民

关于历史上美国对亚裔移民尤其是中国移民和日本移民的不公正待遇,学界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美国“排亚”风潮中中国与日本移民的关系,未见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别梳理了美国排华和排日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考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排日风潮中中国移民的反应。

一、华人移民与美国的排华运动

近代以来华人大量赴美,始自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引发的淘金热。为了解决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美国资本家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加之鸦片战争后,中国战火连绵,老百姓内外交困,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铤而走险远赴重洋到美国淘金,成为华工。

由于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急需大量劳动力,在这个时期美国朝野对华工这种廉价劳动力总的来说是持欢迎态度的。但是,由于当时美国西部处于高度无政府状态,加上美国本来就存在种族歧视等原因,华人很快就受到歧视和迫害。尽管如此,由于对劳动力的需要,尤其是后来修建横贯大陆铁路对劳动力的需要,美国仍对华工来美采取鼓励态度。华人对美国最为杰山的贡献也在于此,但直到近年华人的贡献才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全面承认。

但正是随着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建成通车,大批劳动力从东部涌入西部,西部劳动力奇缺的状况有所缓解。1873年美国东部爆发经济危机,大量失业工人从东部到西部寻找工作。华工以工价低廉、任劳任怨著称,是白人工人求职过程中的主要竞争者。政客为讨好选民,迎合社会上的排华氛围,鼓动政府出台一项又一项排华律令。1879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规定到达美国的船只,所载华工不得超过15名。1880年美国政府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以限制华工赴美为中心内容的《中美续修条约》[1]。1882年美国国会变本加厉,又通过了《关于实施与中国人有关的某些条约条款的法令》,即排华法案。该法案禁止十年内一切华工来美。以后,排华法案不断增补,对华人入境限制越来越严,不仅新华工赴美谋生之路被完全断绝,就连原来允许留居美国的华工,一经离去,也丧失了再回美国的权利[2]。

自此以后直至1943年排华法案的废除,在美华人数量不断减少。一方面因为原有的华工或回国或死亡,另一方面华工中绝大部分为单身男性,很难在美国繁衍生根。

二、日本移民与美国的排日运动

排华之后,美国西部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很高。亚洲的另一个人口大国日本,地狭人稠,明治维新后处于现代化初期,大量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由于美国的工资更高,对日本人吸引力很大,日本政府也顺势放宽了对国民移往海外的限制。日本劳动力输出的首选地是夏威夷,19世纪90年代才开始大规模进入美国本土,其中以加州为最。有些日本人投入农业当中,其中不少人逐渐拥有小块土地。1904年加州的日本人已经租借或拥有耕地5万英亩,1909年日本人在美国共耕种土地15万英亩,1919年达45万英亩。1919年日本人在美国的农作物产值达6 700万美元[3]。

面对越来越多的日本移民,加州的排外情绪再度膨胀。这首先表现在日本人的受教育权问题上。1906年10月11日,旧金山市教育局命令所有华人、日本人、朝鲜人的子女都要进入专为东方人设立的“远东学校”。随后,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该事件转变为美日间的一场外交纠纷。当时,老罗斯福总统不赞成西部的排日运动,最后联盟政府与加州地方政府达成妥协:旧金山教育局取消限制日本人子女就学的政策,老罗斯福也同意与日本谈判限制移民的问题。美日两国政府经一年多的谈判,于1908年初签订了一份“君子协定”,规定日本方面同意严格限制赴美的移民人数,除非那些“定居在美国的日本人父母、妻子、子女”[4]。

“君子协定”并没有化解美国的排日情绪,美国司法界通过“小泽高男诉美国”一案剥夺了一代日本人加入美国国籍的权利。1906年美国司法部长就命令各地方法院不得授予日本人公民权,但各地方法院各行其是,有些仍准许日本人加入美国国籍。小泽高男生于日本,后到美国留学并居住。他要求加入美国国籍,在屡次被加州地方法院驳回之后他起诉到最高法院。1922年最高法院判小泽高男败诉[5]。

面对加州的日本移民在农业领域的成功,排日主义者釜底抽薪,制订了一项又一项严厉的限制亚裔移民拥有土地的法案。加州民法671条规定:凡居住本州者,盖有权取得、所有或处分一切动产或不动产。而1907年2月加州众议院通过“唯无公民权之日本人不得购置田地”的修正案。后来此修正案被老罗斯福总统制止[6]50-51。之后加州众参两院又屡次提出对民法671条的修正案,终于在1913年加州正式签署了“外国人购买土地禁令”。但日本移民利用该法案的漏洞,仍能够获取土地。随后,1920年和1923年加州又通过了两个更为严厉的“外国人购买土地禁令”,彻底堵死了日本人在加州获得土地的可能性,其他各州纷纷效仿,日本移民的美国梦被彻底摧毁[7]。

然而美国的排日主义者觉得这些还不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类似于“排华法案”的“排日法案”。除外交官等情况之外,日本每年仅有40人可以进入美国,不能取得美国公民权之外国人,一律禁止入境。而当时除亚洲人外,其余各国都有取得美国公民资格的权利[8]。该项移民法当年7月1日生效,日本国内群情激奋,日本政府宣布当天为“国耻日”。

三、排日运动中华人的态度和反应

20世纪初,日本人移民美国的人数不断增加,而华人则不断减少,美国社会“排亚”运动的矛头因而转向日本人。在美国的华人和日本人同为亚裔少数民族,在当时“白人至上”的美国社会同病相怜。华人移民一方面同情日本移民的遭遇,一方面对比日本政府支持本国移民的坚定举措而感慨祖国的羸弱。

1906年日本移民子弟就学问题发生后,在旧金山发行的中文报纸《中西日报》大声疾呼,“观于日人而我华侨可以起矣”,期盼华人团体众志成城,要求旧金山教育局公平处置华人学童不得差别待遇。同时,该报对日本人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排日运动的精神非常羡慕。该报对照中国的“抵制美货”运动,指出“反观日本,虽然蕞尔岛国,人口不若美国之众,幅员不似美国之广;然人心凝聚,万众一心,非不能与美国一较高下”。

1913年加州地方政府出台“外国人购买土地禁令”后,国内的报刊也给予了很大关注。《东方杂志》就专门发表一篇题为《美国加利佛尼亚州之排日问题》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加州排日运动的来龙去脉和日本政府及民众反应。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发表感慨:“此次土地法案问题发生,旧金山之中国商会及该埠华商等均以该法案之侵害华侨条约上之权利且与两国之邦交商业皆有损害,而剥夺华侨之生计尤为苛酷。故曾于四月二十二日公托某议员代呈抗议书于上下两院议长。然以我国当局未与正式交涉,我国国民置之不闻不见,以致毫无结果。以视日本,相去远矣。”[6]61《中西日报》则呼吁中国移民应与日本移民一道抗议白人加诸黄种人的不平等待遇,同仇敌忾。“夫以此等重大之问题,日人对之如此激昂,我国人对之则如此沉默。就现在嘉省之实业,我国人或略少于日人,而嘉省农民所注视,亦多在日人而不在我国。不知同是黄种,己为彼等所厌恶,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应如何声气应求,互为犄角。”

1924年“排日法案”出笼后,在美华人舆论颇为复杂。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在中国的势力急剧扩张,大有吞并中国之意,国内民族主义的主要矛头就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海外华人与国内声气相通,自然也对日本极为不满。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混乱之中,多达425名无辜华人被日本暴徒杀害,中国政府要求日方赔偿30万元,日方却置之不理。而对发生在南京和庙街的日本人被杀事件,日本政府却不依不饶,对中方提出每一名死者的赔款数额都高于30万元[9]。两相比较,中国民众自然憎恨日本的帝国主义强权。《中西日报》即嘲讽日本人如今“当悔自外同种”,“特不知口谈同种,口谈亲善之三岛民族,亦觉悟否耳?”另一方面,在美华人毕竟与日本人处境相同,同情日本移民并谴责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还是华人舆论的主流。《中西日报》指出,“是美国此次移民新例之成,表面虽为藉此取缔日人,实际又为永远取缔华人。日人窃取欧美狭小国家主义,自身曾立限制华人之法,重遗美人口实而无以自白,深伤同种感情而惚不知悔。吾人固不暇为之哀,亦勿庸为之辩矣。惟此项移民新案既并所有亚人包括于中,华人亦为亚人之一,又足妨碍中美改约机会,永使华人不得入境,则实有不能不诉诸公理,剖陈利害,以作不平之鸣者在焉。国人勿仅视此案为日美两国之移民问题可也。”

综上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论是积贫积弱的中国还是迅速崛起而位居世界列强的日本,都遭遇到了本国移民受美国政府和民众排斥的问题。中日两国移民大规模赴美有时间先后的差异,擅长的经济领域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都对美国西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无一例外都受到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华人移民对日本移民更多的是报之以同情和声援的态度。

[1]黄月波,等.中外条约汇编[G].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32.

[2]黄应荣.美国排华律例的过去及现在[J].世界杂志,1931,2(1):47-48.

[3]Roger Daniels.Coming to America:A History of Im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American Life,Princeton[M].N.J.:Harper Perennial,1990:253.

[4]戴超武.美国移民政策与亚洲移民(1849-1996)[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63-64.

[5]Mae M.Ngai.Impossible Subjects:Illegal Alien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America[M].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44-54.

[6]许家庆.美国加利佛尼亚州之排日问题[J].东方杂志,1913:第10卷第1号.

[7]陈静瑜.美国族群史[M].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371-372.

[8]桑兵.排日移民法案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

[9]育南.外力宰制下之华人生命[J].向导汇刊,第2集:507(原载 向导,1924:63).

K712

A

1001-6201(2011)05-0207-03

2010-01-19

(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

[责任编辑:王亚范]

猜你喜欢
排华华工加州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林肯航海家Nautilus加州海岸限量版
警惕借疫情“排华”
一战时期的法国华文报刊和华工教育
加州鲈肝脏养护
明年或激增40%?华中3万多吨加州鲈市场谁能笑到最后?
蒙古国社会“排华”没那么夸张
浅析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排华原因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
梁诚护侨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