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技术创新机会研究

2011-03-31 11:56妍,刘
关键词:网络时代机会信息

张 妍,刘 明

(1.辽宁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1;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在信息化浪潮推动下,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并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据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3.84亿,手机上网用户达2.33亿。网民规模和访问量巨大这个特点,表明中国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可以说,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客观经营环境,所有的企业自觉或不自觉都置身于网络环境之中,而互联网强大的威力也为技术创新赋予了新的机会。

一、网络时代技术创新机会的特点

一般来说,创新理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首先提出的。在熊彼特看来,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前所未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创新概念包括五种情况,即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随后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活动重新进行了的规定。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价值观的规约下,通过创新实践使创新客体由“实然”变成“应然”形态,从而实现创新价值的实践活动。[1]网络时代,技术创新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并服务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可以说,网络的产生和运用为企业开发信息资源及时准确捕捉技术创新机会创造了方便的条件,而企业抓住技术创新机会,使企业成功实现技术创新成为可能。在网络时代,技术创新机会更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第一,网络时代技术创新机会更具时效性。在网络时代,“信息是技术创新躯体的血液”。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已不再是能否开发新产品,而是用多少时间开发新产品。因为技术创新机会时效性更强,信息上网的瞬间便可以发送到成千上万遍布全球各地的用户手上,因此是否能够及时捕捉这种灵活多样、易变的机会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网络环境对企业的灵活性、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反应速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网络时代技术创新机会的平等性。网络使企业的竞争基础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规模经济的显著性竞争优势,给企业以更多的平等的技术创新机会。而且企业间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围绕特定产品的技术创新建立虚拟企业联盟,这些都使得更多的企业可以获得平等的技术创新机会。

第三,网络时代利用的技术创新机会具有优化性。网络时代信息是丰富的,由于人们在使用信息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性,对创新者或创新组织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成为企业可以利用的技术创新机会。只有那些符合当前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机会才可能被企业利用,因此这种技术创新机会是优化的,当然信息越全面、越准确、越及时,技术创新机会的定位就越有把握。

二、网络带来的技术创新机会

网络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量信息、个性化需求、网络化管理和电子商务等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技术创新机会。

第一,大量网络信息为创新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创新机会。

网络时代的创新活动空前活跃,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成为一个持续决策的非线性过程。这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大大加强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对信息的搜索、整理和跟踪世界最前沿科技动态的能力,使得我国企业在信息获取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平等地位。另一方面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大大加快。信息的获取已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在获取信息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这些都为企业及时准确捕捉市场信息、开发信息资源创造了方便的条件。经济学家们认为,网络既是一种无法模仿的资源,也是获取资源和能力的一种独特方式,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2]这样,恰恰是由于网络时代创新主体有能力且更方便地获取信息,这就为创新主体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创新机会,才使得创新决策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网络时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绩效取决于信息流动的速率和质量,更确切地说是取决于由信息提供的技术创新机会。当然,只有能够产生创新构思和创新需求的信息才可以成为技术创新机会。创新构思是企业创新运行的准备阶段,即创新主题的酝酿过程,而超前的构思萌芽是由信息的“触发”而产生的。“触发”创新的信息动因主要是“有效需求”。企业获得的信息越多,其创新构思就越丰富和新颖。在网络时代,由于创新者能迅速方便地浏览大量的网上信息,对创新的“触发”因素特别丰富,在各种信息的激发作用下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机会,于是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变得异常活跃。由于信息在实施创新过程中具有“加速器”的功能,信息的快速和准确应用,可使整个企业创新工作程序得到重新审视和设计,从而大大提高创新效率和效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信息会产生“负反馈”。由于人们使用信息时有很大选择性,对创新者或创新组织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机会,有的虚假信息或片面信息可能会给创新者带来麻烦。

第二,个性化消费需求是网络时代企业创新R&D重要的技术创新机会。

网络彻底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因为限制企业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地域的概念已经消失,企业面对的市场骤然放大至全球范围,灵敏的信息网络可以使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消费者随时进行深入的交流,企业可以和处于全球任何角落的供应商与经销商进行全方位的协作,客户与消费者开始拥有几乎无穷尽的选择机会,因而对供应商有着日益提升的期望。最终消费者有个性化消费的需求,这种需求成为网络时代企业创新R&D重要的技术机会。市场主导地位正从企业主导转为消费者主导,个性化消费成为主流,未来的细分市场必将是以个体为基准的,这无疑为个性化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很好的技术创新机会。而那些能够响应个性化消费的需要,提供个性化产品、服务的企业,才有在互联网时代的立身之本。

为了实现网络时代个性化新产品开发的成功,需要把握以下几种技术创新机会。首先,消费者可以全程参与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过程,这是一种主动地参与和协助产品和研制开发工作。普拉哈拉德 (Prahald)和雷马斯瓦米(Ramaswamy)指出,由于网络的出现,企业的作用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户开始强烈地要求与生产商对话,这些对话不再是由企业单方控制。每个独立的用户都可能与其他用户商讨,学习企业相关知识,甚至在有些情况下由用户发起与企业的对话。[3]这是消费者参与产品研发形成的技术创新机会。其次,供应商和经销商也可以直接参与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与供应商、经销商和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新产品研制与开发的速度。这样,供应商和经销商也为企业创新R&D提供了技术创新机会。最后,企业与企业之间以新产品开发为纽带的协作关系增强。因为在网络时代企业之间的关系主流是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可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4]于是企业与企业间的日益增强的合作关系也成为一种技术创新机会。

第三,生产车间的网络化管理有助于发掘技术创新机会。

车间的生产活动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加工的基层单位,作为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中心,车间管理需要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车间的管理形式也从起初的手工统计和汇总中解脱出来转为计算机管理。当然,目前网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市场与管理层的信息交互,还没有延伸到车间机床设备层,远程客户或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难以通过网络实现对车间机床加工任务的下达、进度监控、设备状态的监控及预防维修与生产管理。因此,如何利用先进的自动化和网络技术将传统的车间制造管理透明化,使设备的故障及停机停线时间减少,找出影响产品品质和制造成本的问题,提高计划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同时又能改善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已成为每个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也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机会。

车间生产和设备的信息化系统是企业内部从工厂现场到用户的网络化的全面解决方案。工厂车间现场的传感器和其他控制部件将信息送到设备的控制系统,之后车间设备的监控和管理系统将来自设备的控制系统的信息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对数据的维护管理、模型建立、调度、追踪和批量操作等将信息送到企业共享内部网络。这样,企业的全部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工程师和设备维护人员都可以及时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必要时还可以发出命令。实现生产车间的网络化管理能够让企业管理人员即时了解车间生产制造情况、产品的完成情况;让车间管理者及操作人员及时了解或者更新生产加工安排及要求,对设备实时状态进行监控和维护管理,提高企业信息交互、生产管理和设备运行效率。[5]

第四,电子商务为市场创新带来技术创新机会。

在网络时代这个大背景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电脑硬件条件的改善,依托着政府的支持,基础环境的优化,意识观念的革新,电子商务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相关法规的逐步出台以及全球金融电子化的逐步实现,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时代已经来临。网络购物在2009年取得了一个井喷式的增长。据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我国网民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位。未来这一数量还会有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经济危机中逆势上扬,达到10 000万以上,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买卖营业额达到了16 200亿元人民币,2009年电子商务买卖营业额达到3.8万亿元,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网络应用之一。有30.0%的网民青睐网上购物,2010年线上线下零售商的竞争必然达到白热化,而愈来愈多的人依靠网络购物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手机网民规模一年内增加了1.2亿,达到2.33亿,占到整体网民的60.8%。随着我国3G业务的发展,手机上网作为刺激互联网用户增长的新亮点,也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无线电子商务机遇。而且,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B2B模式、卓越网、当当网为代表的B2C模式、淘宝网为代表的C2C模式发展速度尤为突出。2008年,淘宝网年交易额为2000亿元,与2008年的999.6亿元比较,同比增长了100%。

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打破了地理、时间的限制,开拓广阔的市场,而且网上信息传递速度快,时效性强,为企业的市场创新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机会。首先,网络技术加速了技术创新引进、扩散和应用的进程。网络技术是一种基础性技术,具有较高的市场密集度,其自身高效、快捷的技术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扩散速度快、应用成本低的特点,并且网络技术的赢利性大,为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管理水平带来了机会。其次,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创造和激发了巨大的信息消费市场。因为网络市场具有“需求攀比”的外部连带效应,因而市场规模会急剧扩张,这些为企业的市场创新提供技术创新机会,促进了产、学、研、用相结合以及技术开发成果商品化、市场化。

三、网络时代技术创新机会的利用

技术创新机会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技术创新机会既是技术创新的结果,又为企业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提供契机,因此企业有必要识别和把握可能出现的技术创新机会,在网络时代尤其需要及时抓住技术创新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一,合作创新是利用技术创新机会的有效保证。

网络不但使对技术创新起重要作用的信息需求、信息交流以及信息应用变得方便和快捷,而且使得网络环境下合作更易形成。技术创新的方式和手段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网络环境下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因为网络时代时间变得尤为重要,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的竞争。为了在繁杂的信息中搜寻到对企业有用的信息,企业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技术创新方式,注重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而这种合作创新可以有效保证技术创新机会的利用。

一般来说,网络环境是由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构成。技术层面是由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互联网网络环境,通过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将企业生态系统内各成员企业或相互联系的不同企业生态系统联结起来,实现信息在企业组之间的流动;社会层面是企业生态系统获取信息、资源及社会支持的社会网络,各种资源是联结成员企业之间、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纽带,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资金、人才、信息、技术、服务、知识和物资等,所以,企业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由多种关系联接交织而成的多重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这两个层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技术层面是社会层面的依托和基础,社会层面是技术层面的升华。技术层面的变革,使企业组织间信息高效流动,进而促使企业组织向更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和自学习性的方向演进,最终带动社会层面的变革。[6]其中,在网络环境中社会网络尤其会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在社会网络中,如果企业与企业之间经常接触并且感情密切,形成一种强关系,这就促进企业之间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加速隐性知识的流动,这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合作创新也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与企业之间并不经常接触,感情也并不密切,形成一种弱关系,弱关系虽然在该网络中传递的信息相对较少,但弱关系能接近提供独特信息的不同网络,有助于获得新的、独特的信息,这对于企业获得全新的技术创新机会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弱关系会比强关系带来更大的技术创新机会。因为在强关系中,每一个人几乎都知道其他人所知道的信息,所以就会在同一时刻发现同样的技术创新机会,这样唯有合作才能带来巨大效益。而在弱关系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周旋于不同的网络中,可以带来大量的信息和更多样化的信息,这就为企业带来大量不同的技术创新机会,进而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多样化。

第二,虚拟技术创新模式是网络时代把握技术创新机会的先进模式。

网络时代,研发组织已经由以前的单个企业内部的组织,逐渐发展到如今基于网络系统的虚拟研发组织,显著地提高了团队的交流效率。虚拟技术创新活动模式是以虚拟组织为基础的一种技术创新活动的新模式。虚拟组织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组织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机一体化组织。其特征以现代通讯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机器智能产品为依托,实现传统组织结构、职能及目标。在形式上,没有固定的地理空间,也没有时间限制。组织成员通过高度自律和高度的价值取向共同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7]在现实社会中,企业特别是那些没有能力独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一般很难独自承担巨额的高新技术研发费用及其风险,它们就可以通过网络将各自的创新资源整合起来,并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联系,还可以通过网络吸引全球优秀的研发人才加盟,实现风险公担,而且比较容易解决融资方面的问题。而且,通过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组建虚拟技术创新机构,能将企业的市场化优势、科技成果的转化优势、资金优势和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与人才的互利共享,最终实现企业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创新成本。这种虚拟技术创新活动模式没有传统技术创新活动所要求的有形化的物化结构,可以不受人才和设备以及距离的限制,这就为网络时代企业间快速把握信息抓住技术创新机会以便成功实现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而且,这种虚拟组织非常灵活,易于构建和解散。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只要有创新合作意向,就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虚拟技术创新机构。一旦技术创新目标实现,任务完成,虚拟技术创新机构就可以解散,这样就消除了传统技术创新机构中存在的人、财、物流动不畅的各种弊端。可以说,虚拟技术创新活动模式是网络时代企业快速和有效把握技术创新机会的一种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易显飞.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52.

[2]孙春晓,周彦.基于网络环境的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8,(12):71-73,70.

[3]王飞绒,陈劲.网络环境对技术创新组织的影响与趋势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6):50-54.

[4]刘扬华.互联网与企业个性化新产品开发策略[J].市场论坛,2006,(3):57-58.

[5]杨琳琳.车间生产制造的网络化管理与监控系统研究[J].陕西汽车制造,2008,(6):31-33.

[6]宋倩.复杂网络生态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08,(35):40-42.

[7]谭文华.略论网络时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多种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7):57-59,96.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机会信息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给进步一个机会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订阅信息
网络时代
展会信息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