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教学模式视域下艺术教师角色定位探微

2011-03-31 11:56
关键词:艺术专业教育

李 晶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530022)

由于 “师徒制”教学模式和“导师制”教学模式双轨复合的普遍采用,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在新的世纪呈现出两大特点:即技术化和学术化倾向。教育手段的技术化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要求,对处于教学中心地位的教师角色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急剧变革的教育环境,教育系统的各层次、各要素都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新角色的确立需要从理论到实践明确一个新的框架。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高校艺术教师的定位在学术和政治之间迷茫

教师的定位取决于学校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学校首先是“代圣人立言”之所,其次是“授业解惑”之所,再次是学人“修身立言”之所。作为处于中心地位的教师要“代圣人立言”,他必然具有学官的身份;要“授业解惑”就一定要有“师者”的身份;要“修身立言”,就具备了学人的身份,也就是说,传统文化中教师要同时具备政治人、教师、学人等三种角色,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教师不可能独立在权力的圈中,所以无以干政;同时,作为学人,他们所立的“言”的又必须要服从和服务于统治阶层。因此,教师的角色实际上是在政治人和学人角色的“消解”中迷茫。

艺术教师,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并无独立的角色。教师传承知识、创造知识,其中要务之一就是讲“学问之道”,“学问之道,先须讲求伦理。伦理者何?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而已。五者不讲而唯利是图,得谓之学问哉?”[1]艺术教师不属于讲“学问之道”的序列。“艺术教师”作为独立角色存在的只有皇宫贵族和一些青楼里的“琴师”之类,虽有“师”名,实属艺人之列,不能入流。“琴师”们虽附庸政治,但无论如何也靠不上政治,虽有学问之理,但无学问之“道”,事实上,他们的角色是在政治人和学术人的双重边缘化中寻求社会的“护卫”。

二、现代高校艺术教师专业化角色定位

专业化角色定位是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第一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产物,是艺术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贝内特·雷默先生说:“音乐教育工作者作为审美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是要使审美的教育意义可以令人接近,这是一种积极的、指导性的、参与性的作用,要求高度的音乐感受力和教育学素养。帮助人们分享审美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但是好的教师完全可以胜任。”[2]这是对现代艺术教育教师角色定位的最好注脚。

(一)专业的艺术教师

高质量的艺术教育需要高质量的艺术教师,社会的发展需要紧随发展步伐前进的艺术教师。每一个教师个体只是艺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艺术教师对达到艺术教育的理想目标,在个体本位上能产生独特的价值。

笔者将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别:专业艺术教育、普通艺术教育、职业艺术教育、师范艺术教育。在这四种模式中教师专业化定位为实现相应教育决策,落实教育理念,实现课程设置目标服务。例如,专业艺术院校办学理念是突出专业性,结合人文性,培养传承民族文明的专业艺术家。这一类教师的专业角色首先必须是集民族文明精华于一身的教育家,其次还应是优秀的艺术家,个人应有能完成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历史重任的角色意识。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可以用他的职业,带领人穿越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白朗宁则认为,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罗曼·罗兰认为,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艺术。这些教育家们对艺术教育赋予了伟大和崇高的内涵。

艺术教师的专业角色首先是专业人格的定位。专业人格和专业知识技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能够任教艺术教育的教师一般要具有优秀的艺术知识和技能。但是,作为拥有高等艺术专长的教师,其人格人品要经受的考验异常明显。例如,艺术教师在严格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又应是学生的朋友和导师;艺术教师在按照课时要求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又应是学生艺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引领者。其次,是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视域下的专业化定位。认识到个人专业固然重要,但同时又注重扩大自身的知识积累,增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运用能力,这是现时期艺术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而艺术教育本身就既要求有厚实的文化底蕴,更要求有出色的专业业务水准。这其中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学科知识促进自身专业知识发展;结合自身生活实践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追踪领先艺术发展潮流,更新知识结构,做到新的教师专业化。例如,怎样胜任师范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教师的角色,除了有某一门专业技术外,还要时刻想到加强知识运用能力,针对基础教育需求,培养合格人才,这是强烈的角色意识。怎样用个体教学弥补课程设置与办学理念之间的差距,使培养结果符合基础教育需要是教师的职责。因此,师范艺术教育的教师要达到角色的专业化,一是自身专业随着培养目标的提升不断提高。二是主动了解基础艺术教育的需求,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量体裁衣,对每一个学生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三是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主动和学生一起探讨艺术教育的真谛,思考如何结合专业课程或学科知识,通过自身学习领会知识的过程,发现传授知识的技巧,让学生换位思考作为教师如何讲清楚知识点等等。还比如职业艺术教育中的专业教师,远不能只会教钢琴,教声乐、舞蹈。职业艺术教育培养学生、设置专业、都是短、平、快。教师一专多能、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适应市场需求势在必然。在教学加强学科的适应性,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艺术教师应提供学生更多的应变思考能力。教学专业知识,不纸上谈兵。他们既是教师,又是演员,还是艺术工作者和管理者。

(二)美的欣赏者、创造者和体验者

艺术教育本质上就是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3]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39页)。而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3](P102,108)

要实现美育的目的,成功成为一个美的欣赏者、创造者和体验者角色,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意识:

首先要有精湛的职业,要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在普通高校任艺术专业的教师,我们要将艺术教育视为一种心灵、智慧、思维、精神的教育,要通过艺术激发人类情感,了解民族文明,通过艺术无限的创造性激发学生活力,培养的目的是以提升自身修养,得到人文精神的教育,不独为造就艺术家,而更要培养有艺术修养的人 。

其次要明确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共同参与者的角色。艺术教育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而是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平台,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共同体验,合作交流、一起创造。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的解决问题,尽快的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审美情趣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主体,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出现,通过这种参与式角色的确立,以达到建立新的“学习共同体”之目的。

(三)艺术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索者

由于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参与,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教师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观念普遍认为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启动者和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更应该是教学理论的实践者和探索者,美国学者波斯纳把教师的成长归结为“经验加反思”,认为教师应该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进行探索和研究。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认为, 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辞海》),教学是非理性的,教师很少被视为学习者以及教学与学习机构内的变化力量,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产生新的教育教学理论。

艺术教育教学,由于其明显的实践性和系统的理论性,决定了现代艺术教师必然还要成为艺术教育教学的理论探索者。面临艺术教育专业化挑战,艺术教师应对自己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进行健康的回顾,自觉评估专业状态和专业水平,探索教育规律。“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4]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中的艺术教师,很有必要学习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宗旨就是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批判。有了教育哲学的反思,艺术教师就会有一种自由的、理性的、开放的学术态度,才有可能从一个教师到一个教育家的突破。

三、高校艺术教师专业化角色更新和认同

艺术专业教师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我国大部分艺术院校教师基本上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国内艺术院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和各高级别演出团体的专职演员。他们无论来自何种行业,进入大学担当教师,都面临角色的转变和更新。

(一)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变

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是一个飞跃性的角色转变。统计表明,1993年以来,我国高校教师数量迅速增长,在快速增长的师资队伍中,包括大批从艺术院校毕业的高才生,他们有高等艺术教育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扎实的知识面和专业功底,这些人在高校担任教师,需要积累教学经验。做学生时有导师督促,有课程引导,在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时,遇到问题可以请教导师。当学生变成教师后,要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目标,教自己明白的内容,更要让学生明白地接受自己所教的内容并非易事。以钢琴教学为例,不只是向学生重复自己跟老师学习的技能和知识,教人学与自己学有很大区别,怎样将自身明白和容易做到的技巧通过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观察示范,让学生明白,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由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的重要过程。

(二)由演员等专业艺术家到教师的转变

专业艺术家是以艺术表演、艺术创作为终身职业的人,他们吸取前人的艺术精华,融入自己的艺术思维,再现艺术情境。一般来说,专业艺术家到教师的角色他们无限个性发展的思维要受到教育决策、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等的限制。他们由无形的创作、随意的运用艺术元素,到为达成不同教学阶段目标有序的传授艺术知识和创作技巧。他们最大的财富是本身雄厚的艺术氛围,贴近生活的创作经历,但他们缺乏运用教育学原理传授自身心得的经验。对部分艺术天赋不菲的学生来说,见到艺术家,见到他们的示范感觉就会产生,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化的知识、传递感觉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艺术家向教育对象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肯定不像艺术创作那般自由,因此,需要教师用常规教学法传递内心的智慧。演员、专业艺术家到艺术教育家是形成新的专业品质转变角色的过程。

(三)由传授技艺到传播文明的转变

教师要由技艺传授向文明传播转变,首先要完成共享团队艺术教育资源的转变。大家共同研究沟通,开发艺术教师团队的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之源,形成艺术教学中的教育智慧。其次形成教师团队由技艺教学向文明传播的共同关注。例如,在教授学生演奏乐曲时,不应只在乎细节的练习,要引导学生将作品当作一个统一体,不断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在这些体验中,帮助学生增加对音乐的敏感等。再次完成从艺术家到艺术教育家理想的追求。由于高等艺术教育的考核机制往往由比赛或现场表现为准,这种考核就如同应试教育,以难度、复杂与速度来判断学生水平的差异。这种考核使学生往往根本不领会一个作品的真实意图,就鸭子上架般地完成了一个作品。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懂得,把握不了艺术文明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作品,演奏者要体现绚丽多彩的博大文明。带领学生学习艺术走向文明、传承文明是新的艺术教育团队——教师的新的专业品质形成过程。

高等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化角色,就必须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是两个字“学习”艺术教育中的教师要自觉经历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行为改变、教师人格提升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大鹏.遐想斋日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147.

[2]曲铁华,冯茁.基于学术特质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论[J].教育研究,2009(1):62.

[3]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74.

[4]别敦荣,赵映川.20年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研究[J].教育研究,2008(9):80-86..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