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

2011-04-01 19:57薛姣
成才 2011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法文本阅读教学

■薛姣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

■薛姣

一、练就慧眼——选好课题

(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何选择科研课题,是我们做科研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什么叫“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不妨来照照镜子,对自己进行一个“SWOT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劣势,看清自己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语文教师,你的自身优势是什么?自己爱读书,文本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表达,朗读是你的强项?或者,虽不善于表现,但有思想,喜欢写作?上帝造人是公平的,你总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你就把自己的那个独特点找出来,好好研究研究,发挥发挥,打造打造,你就会成为独特的那一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容易取得实效。

(二)立足学科,关注“五点”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做科研,自然要立足语文学科,关注语文学科问题。以下五点值得大家关注:

1.热点:小语界正在进行的“言、意之争”

1.语文教学“重言”还是“重意”?

2007年,窦桂梅提出了“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老师”,当时红极一时。2009年3月10日的《中国教育报》在“现代校长”版发表了对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的采访,题目是“李升勇:学会回到原点思考教育”。

窦桂梅认为文本解读有三种境界:与文字相遇,与文化相遇,与文学相遇。红极一时的《游园不值》一课的教学,经过了三易设计,也体现了三个相遇的过程。第一次的设计落在“花”上,也就是大家都能解读到的、理解文字即可以明白的作者爱花,惜春之情;这是与文字相遇。经过反复思考与研读,第二次她将重点落在“园”上,突出“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方喜人”,关注到了春天的整体形象;这是与文化相遇。可是,与文本的反复对话后,窦老师还是不满意,经过与清华大学的教授多次交流,她把重点落在了“值”上,作者此行,未遇园子的主人,看似不值,得遇春光,春光一刻值千金,感悟了生命的喜悦,当然是值得的。这就是与文学相遇。

可是,崔峦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2007年10月10日)中指出: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同时指出,今后一个阶段,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第二个关键词是“多元模式”。要摒弃单一模式,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无论哪种模式,都要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浙江语文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说:学习一篇文章,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①课文说了什么?弄清课文的内容;②怎么说的?品悟语言形式;③为什么这样说呢?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语文,姓语名文,练语习文。”(杨再隋)。还有学者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很多学科都具有的,而言语性则是语文特有的。现在,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言与意齐飞,涵咏共读写一色”,“言”“意”两手抓,运作“读”“写”两线。这个热点话题,大家不妨关注。

从2011年第一家“希望来吧”挂牌到目前覆盖全省各地,其背后有一整套标准化的制度体系确保了“希望来吧”在实际运作中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2.焦点:三本教育,到底是文本、师本,还是生本?

师本教育观认为:一个好教师,就能教育出一批好学生。生本创始人是郭思乐,其代表作是《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

文本观专家认为: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没有人阅读的话),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什么两样。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厢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所关注的其实是第二文本,是由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整体意蕴与思想感情等等构成的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因此解读文本要视角多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从多个视角出发。①读者视角,陌生阅读,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②作者视角,智慧阅读,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③教者视角,立体阅读,凸显学科的本体特征。④学生视角,个性阅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我认为,师本、生本、文本三者不可偏废。只是不同的时期,面对不同的课型,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已。

3.难点。语文教学研究的难点还是作文教学。其实,进行作文研究的专家学者比较多,可困惑不少,比如作文教学中要不要范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有哪些?

4.生长点。学生上学,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语文要体现“以读为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点。关于读,可以拟出“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继续往下可以列出以下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小学语文探究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再深入一点可以列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指导小学生学会略读与浏览的实践研究”。

5.盲点。如《诗歌的朗诵方法研究》等。

(三)把握课题实质——独辟蹊径

“小学语文姓小,是感性的语文。”“小菜一碟,小事一桩”,但“小视不得”。“把问题当朋友”,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问题为出发点,展开思路、制定计划、确立研究的路线,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把握课题实质,独辟蹊径,才能研出成效。

作为一名从教20余年的语文教师,我发现“怕作文”是一种普遍现象。据我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学生怕作文有以下几种原因:(1)不知道写什么,这是选材的问题;(2)不知道怎么写,这是表达方法的问题。(3)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味同嚼蜡,这是缺乏积累。

我首先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写生活作文,个性作文,然后以作文评讲为切入口,进行了作文讲评探索,其基本观点是:①变无形为有形:贴近童心,创新求异;形象比喻,化难为易。②变慢板为快板:沙里淘金,文海拾贝;多篇展示,比较讲评;收集病例,集中纠错。③变单口为群口:自主选择,众口不再难调;多样形式,小曲好唱众口开。

后来,我参编了胡明道老师主编的《新视野作文丛书——悄悄版(三四年级)》,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这种方式表现出来。

二、做永远比说重要——科研的方法

做课题的具体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等等,在众多研究法中,文献研究法是基础,行动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比较适合小学教师使用。

(一)胸中有数——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用书中的理论作为依据,推断或验证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查新”。如果忽略文献研究,你的科研就会缺乏底气,缺乏高度,缺乏厚度。文献研究法,可以避免重复别人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从中总结出经验,寻找出规律。站在一定背景下的研究,就会避免低效和重复。

(二)行中有变——行动研究法

就目前而言,我们广大的教师参与的教育教学研究,从严格意义上说,都是行动研究,也有的人称之为“试验”。可以说,行动研究法已成为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式。

行动研究法的实施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开始行动——进行评价,即对行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可行有效即可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如果计划方案有不妥,应立即修正计划、改正行动,直到可行有效。

(三)动之以情——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就是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当代教学研究最贴近教师、最受教师欢迎的方式,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了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讲述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它再现的是教师的教育生活,凸显出了教师的独特价值;它源于教师的真情实感。其根本特征在于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研究法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2007—2016年我国图书馆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研究法”教学模式在《功能性食品》理论教学中的实践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前瞻性研究法和经验治疗法在改善妊娠贫血和分娩结果中的效果比较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在社会政策研究中使用生活史研究法:“第三部门”/公共部门跨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