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图教学方法浅议

2011-04-01 19:57武汉市刘明志名师工作室葛敏
成才 2011年10期
关键词:学习材料教法情景

■武汉市刘明志名师工作室 葛敏

情景图教学方法浅议

■武汉市刘明志名师工作室 葛敏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情景图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情境呈现相关知识,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恰当运用情景图教学,能提高教学教学的实效性。

但有的教师的情景图教学陷入了另一种倾向,即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在变淡。一些教师为创设情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忽视了“备教学”、“备学生”,忽视现实情境背后所隐含的数学线索,抓不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情景热热闹闹,却忽视了教学内容,造成教学低效。数学情景图教学必须把握一定的时机和技巧。

一、领会情景图丰富内涵

对于《6,7的认识》情景图教学,出现了两种不同教法。

教法一,教师先让学生看图,数人数、椅子数等,引出6,7。再让学生观察下面点子图,数点子,也得出6,7。最后让学生数6根、7根小棒,摆图形。

教法二,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出看到的事物、数量,在学生说数的方法时,教师把画有人或物的卡片排在黑板上,引出6,7。然后教师又请学生用圆片来表示有多少个,并引导学生说出6(7)个圆片还可以表示什么,进一步理解点子图。最后请学生找一找教室里,家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6和7表示。

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看,该情景图是不能孤立起来看的,其与图下的一些材料一起呈现了五个层面的内容:主题图、集合图、点子图、数、小棒摆图形。它们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过程,是不能割裂开来理解的。它应该是“6”和“7”两个数从直观感知到抽象归纳,再到理解应用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学生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的过程。显然,教法一孤立地理解和处理了不同层次上的主题内涵,把每个层面上的内容孤立起来应用,从而失去了“情景图”的原有价值,使课堂教学零散而又死板;教法二则显得完整又流畅,充分发挥了“情景图”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认真对情景图加以分析和理解,因为教师对情景图所蕴含的知识把握是否准确,理解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灵活处理教材情景图

一年级(下)的《十几减几》情景图,即小猫观金鱼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两只小猫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不同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即“有13条金鱼,黑的有5条,花的有()条”和“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条。然后列出减法算式作为例题。从对教材的重新认识来看,情景图虽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开放度,但从数学问题的呈现和对算法多样化的关注来看,该情景图呈现的问题既缺乏真实性,又对算法有过多的暗示。于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位教师将其改为小猴爬树摘桃的情景图。图中呈现,一棵桃树下一群猴子在玩耍。让学生数一数有13只。(变换情景)一些猴子爬上了树,地面上还留下6只。师问:咦!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从而引出算式13-6=7(只)及算法。

从上述案例不难发现,改编后的教学,有两方面优势:一是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二是避免了对算法的暗示,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个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样的改编更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中,教师应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情景图的基础上,以教材提供的情景图为基本进行合理设计,当认为教材上的情境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提供的情景图更有价值的情景时,可以重新确定材料进行编排(有时教师也会本着更有得自己把握和操作的目的对情景图进行改编)。但改变后的情景,需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三、合理把握情景图呈现方式

《第几》情景图的原有教法为:教师谈话,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智多星约了小松鼠、长颈鹿、小狮子、大象一起参加,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教师把小动物图片一一呈现在黑板上,并排成一行。接着请学生说出哪个小动物排在第几……从实际教学来看,由于“情景图呈现方式比较呆板(由教师直接完成),学生没有了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原本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不能体现其激发学生想象和思维的功能,同时也失去了灵活性,显然教师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想法,没有体现排序在不同标准下的不定性,致使学生对该排序缺乏认知的内在需要。事实上,情景图呈现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

改进后的教法这样设计:教师分别介绍智多星及它的朋友们,并将其图片凌乱地摆在黑板上,再告诉学生,他们要去参加森林音乐会,正为怎样排队吵得不可开交,请小朋友帮他们排排队,从而引出不同排法,同时自然地用“第几”描述。最后问学生:“如果你也去参加音乐会,你准备排在哪里?其他小动物又怎么排?”

如此处理情景图,是真正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提供途径应该是多样,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应该是丰富的,便于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的”意图。教学中,学生成了学习材料的呈现者,数学问题的发现者,数学活动的体验者,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第几》一课的两次教学实践,清晰地告诉我们:“情景图”蕴含的教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情景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情景图的呈现过程。情景图作为一个包含丰富数学信息的场景,教师的呈现方式对情景图的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学习材料教法情景
情景交际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把美留在心里
远程教育学习材料开发与设计研究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