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盘问”之构词方式

2011-04-07 14:17张爱莉
关键词:大词典语素音节

张爱莉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许多学者为了分析一些语言现象往往会对一些词的构词方式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对于印欧系语言来说比较容易,但对汉语来说,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如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使汉语词汇的分类,句法成分的确定不能像印欧系语言那样通过狭义形态准确地辨别出来,而只能凭广义形态来辨别。

凭广义形态辨别词的分类,确定句法成分虽然不失为一种依据,但较难把握。研究者对于同一语言事实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分歧也较多。比如:对“景观”一词的构词方式的分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将其分析为合成词中复合式主谓型,但后来有学者反驳认为应将其归为联合型复合词。今天谈到的“盘问”一词同“景观”一样也引起了这样的分歧。

王希杰、华玉明在《论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性及其语用制约性》中将“盘问”定为“名词+动词”结构,并将其作为“名+动”式结构能够重叠为“ABAB”形式的一个特例。他们认为,名词作为体词自身具有非重叠性,此外它还影响、制约后边动词、形容词的功能,使它们失去重叠性。“名+动”式主谓双音节动词受此影响不能重叠,“名+动”式构成的偏正式双音节动词同“名+动”式主谓型双音节动词一样,名词性成分影响,制约后边的动词,使之丧失重叠性。但“盘问”有时候可以重叠,这表明在偏正式双音节动词中,名词性成分对后面动词的影响、制约作用远不如主谓式中那么强烈而有效。笔者认为,在这里将“盘问”一词归入“名+动”式结构有些欠妥。

经查,《辞海》中这样解释“盘问”一词:“盘问:仔细查问,侧重指问。”[1]《汉语大词典》:“盘问,详细查问;反复询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盘问,仔细查问。”可见各个词典对“盘问”一词的解释是一致的。

虽然“盘问”一词的词义很明确,但是我们并不能清楚地看出“盘问”一词中“盘”与“问”各是什么性质及“盘问”一词的结构,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分析“盘”与“问”各自的意义和性质。

因为对“盘”的性质有异议,所以我们先来看“问”。《说文解字》:“问,讯也,从口门声。”[2]“讯”即“询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问,①[动]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回答。询问、答非所问。可见“问”的本义又为今天的常用义,一点细微的差别就是在双音节化的影响下,“问”在保留了原来词义的基础上又有了语素义,“问”在“询问”“查问”等常用词中都是这个意义。本文所分析的“盘问”中的“问”也是这个意义。《辞海》:“盘问:仔细查问,侧重指问。”这就说明“盘问”中“问”的意义是确定的,是其常用义“查问”。

再来看“盘”。《说文解字》:“盘,承盘也。”[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承盘者,承水器也。”《王力古汉语字典》:“承水器。古人盥洗,以匜浇水,以盘承接。一般的都是圆形,浅腹,也有长方形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盘①古代盥洗用具的一种。②[名]盘子③形状或功用像盘子的东西:磨 -,算 -,棋 -④指商品行情:开 -,收-,平-。虽然“盘”的本义与现在的“盘”有所区别,但“盘”作名词都与其本义密切相关,并且在形状上有相似性,且除了④都属于器物。

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名语素“盘”是不能与“问”这个意义搭配的。因为“盘”作名词都是无生命的,它不能发出“问”这个动作,受语义选择的限制不能搭配。

若按照王、华的意思,“盘问”是“名+动”的偏正结构,那么“盘”在这里应该是“问”的状语,这又不符常规,因为根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的描述,状语除了由副词充当外,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是表状态的形容词)充当;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此外,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一般名词只是少数,限于能用来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词,如:现金支付,笑脸相迎,电话购物等。[3]在这些能充当状语的词中,“盘”作为名语素即非表时间又不能表动作“问”的手段方式,可见,“盘”不能作“问”的名词状语,也就是说,“盘”在“盘问”一词中不是名语素。所以,我们需要对“盘”作进一步得分析。

从“盘”的语义演变来看,“盘”最初的意义是一种环形器物。例如:

(1)新盆,盘,瓶,废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阶下。(战国《仪礼》)[5]

(2)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战国《周礼》)[5]

(3)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战国《礼记》)[5]

汉魏时期,人们在此基础上通过联想将“盘”引申为动词,意为“缠绕”,《汉语大词典》义项七:“盘绕;盘旋;盘曲。”例如:

(4)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东汉《全汉文》)[5]

(5)帝自在邸第,数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第之间。(《后汉书·安帝纪》)[4]

(6)路盘暂见樵人火,栈转时闻驿使铃。(《早发蓝关》)[4]

(7)王太医便盘着一条腿儿坐下,歪着头诊了半日。(《红楼梦》第四二回)[4]

(8)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朝花夕拾·藤野先生》)[4]

此时“盘”的形象义还比较明显,因为不管是“龙”、“蛇”、“路”、“腿”还是“头发”在发出“盘”这个动作之后其结果都是环状的,属于性状引申。

到了唐五代时期,动词“盘”的对象扩大化,抽象化,从具象的扩大到抽象的东西,如“范围”、“情况”等抽象事物。由此,“盘”从“缠绕”引申为“追问,查究”,也就是对产生疑问的东西层层深入,由点到面,打破沙锅问到底,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其真相或其内核实质。例如:

(9)夜深不必盘姓名,仆是去年骂阵人。(五代《敦煌变文集·季布骂阵》)[5]

(10)我盘盘他的跟脚,把文溜他一溜。(元《王粲登楼》第二折)[4]

(11)我且盘你一盘,是水牛,是火牛?(明《昆仑奴》第一折)[4]

我再仔细盘他一番,好做道理。(清《蜃中楼·传书》)[4]

《汉语大词典》义项十一将这些句子里的“盘”解释为追问,查究。与此同时,盘问”一词也随着“盘”的意义变为“追问,查究”应运而生,例如:

(12)理匦使但任投匦人投表状於匦中,依进来,不须勘责副本,并妄有盘问。及方便止遏。(《唐会要》五十五)[5]

(13)不省既有出家儿。和尚莫怪苦盘问,(五代《敦煌变文选》)[5]

(14)妻见儿婿怨烦,不免再三盘问。(五代《敦煌变文集新书》)[5]

(15)比咱们这里一般严。验了文引。仔细的盘问了。才放过来。(北宋《老乞大谚解》)[5]

(16)太尉夫人再也不来盘问。(元《元代话本选集·勘皮靴单证二郎神》)[5]

(17)忠初时隐讳,后被云长盘问不过,只得将前后事情,一一实告。(明《三国演义》(上))[5]

此外成语“盘根究底”中“盘”也是“追问,查究”这个意义。可见,“盘问”一词中“盘”的直接语义来源是表“追问,查究”的动词“盘”。

众所周知,汉语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复音化,“盘问”一词的出现正是复音化的结果。“盘”在复音化之前是作为单音词使用的,受此影响“盘”由“追问,查究”的词义变成了语素义,“盘”随之成了一个黏着语素从而不再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活跃。但这一语素义却在一些常用词中保留了下来。例如:

(18)宝玉想来想去,别无他法,且理熟了书,预备明儿盘考。(《红楼梦》第七三回)[4]

(19)如今若温习这个,又恐明日盘究那个;若温习那个,又恐盘究这个。(《红楼梦》第七三回)[4]

(20)我们都是儿童团……盘查行人,抓汉奸。(《苦菜花》第三章)[4]

(21)初七日至郡,地分官盘诘甚至。(宋《集杜诗·自淮归浙东》序)[4]

(22)此人到江州必被盘诘,问出实情,却是利害。(《水浒传》第四十回)[4]

(23)形迹可疑人,关隘例當盘诘搜检。(清《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4]

(24)城头上也有人在问话,盘诘得极严。(《桂公塘》十五)[4]

从焦点的理论看,上述几个常用词的词义区别是由后一语素决定的,因此后一语素重读,是整个词的自然焦点即尾焦点。

虽然“盘”与“问”都可表达“询问,查问”的意思,都是动语素,但在“盘问”一词中“盘”与“问”的意义作用并非等同,例如:

(25)美国安全人员登上英航班机盘问乘客。[5]

※美国安全人员登上英航班机盘∕问乘客。

(26)盘问再三,经不起侄子恳求,终于答应。[5]

※盘∕问再三,经不起侄子恳求,终于答应。

(27)没完没了审查、盘问,早已使孙保杰郁闷填胸。[5]

※没完没了审查、盘∕问,早已使孙保杰郁闷填胸。

(28)在安全保卫人员的严厉 盘问 下,这位急于离京出走的男子终于低下了头。[5]

※在安全保卫人员的严厉盘∕问下,这位急于离京出走的男子终于低下了头。

(29)他们须接受以色列边防人员的详细盘问,行李要逐一打开检查。[5]

※他们须接受以色列边防人员的详细盘∕问,行李要逐一打开检查。

可见,“盘问”的意义 与“问”单独表达的意义还是有区别的。而“盘”,因其当“追问,查究”讲是黏着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也就没有单用一说。因此“盘”和“问”之间并不是简单的近义复用而另有联系,“盘”在这里是动语素作状语,但并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而是语义干涉,“盘问”应是“动+动”状中式复合词。

[1]舒新城.辞海[Z].北京:中华书局,1947.

[2]许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2004.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5]北大语料库.

[6]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2.

猜你喜欢
大词典语素音节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拼拼 读读 写写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因果复合词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