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外科手术150例的护理配合

2011-04-08 03:23王婷婷董慧春
护理与康复 2011年6期
关键词:止血带体位输液

王婷婷,董慧春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 325027)

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过程,对疾病和外界刺激的反应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小儿手外伤后常表现为恐惧、烦躁哭闹等,不能主动配合手术,这给手术护理带来一定困难,一旦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导致手术延期、失败,甚至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如何根据小儿的特点,正确配合手术,使其安全平稳地度过手术期,是每位手术护理人员需认真面对的问题。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手术室配合行小儿手外科手术150例,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其中男112例、女38例;年龄8月~14岁,平均年龄7岁;挤压伤45例,挫裂伤45例,锐器伤30例,烧伤20例,爆炸伤10例;清创缝合40例,骨折内固定40例,皮瓣修复30例,血管、神经、肌腱探查吻合20例,断指再植20例。150例手术时间30~240 min。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与相关人员做好沟通

2.1.1.1 与患儿家长沟通 小儿手外伤手术多属急诊创伤手术,患儿家长处在急躁、焦虑状态。护士安慰家长,告知手术所需时间,以免家长因等待过久而烦躁不安;有些患儿是由于家人照看不周致伤,因此家人倍感内疚歉意,对预后顾虑重重,对此,要体谅家长心情,予劝慰开导,使其以积极态度面对患儿。

2.1.1.2 与医生沟通 小儿手外科手术较成人更加精细,尤其是复杂、难度大(如断指再植、皮瓣修复术)的手术。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方案、所需器械,对可能发生的变化作充分估计;小儿机体调节机能较差,不同年龄对麻醉剂量和麻醉方法的反应不同,因此与麻醉师沟通,了解麻醉方案、所需药品及可能发生的变化,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2 患儿准备 巡回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时了解患儿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及皮肤准备情况,了解禁食时间;按手术需要留置胃管及导尿管,注意防止脱落。本组患儿术前留置胃管5例、留置导尿管17例。

2.1.3 心理护理 手外伤患儿的心理维护对于手术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的恢复至关重要。多数患儿受伤后处在惊恐、哭闹状态,护士接诊患儿时,充分运用肢体动作和语言与患儿建立情感[1],对于年龄小的患儿可抚摸其头顶和脸颊,帮助整理手术衣帽,并用鼓励的话语夸奖患儿,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予适当的解释和鼓励,倾听患儿倾诉并满足合理需求,以减轻其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手术。

2.2 术中配合

2.2.1 摆好合适的手术体位 安置患儿手术体位不同于成人,因患儿对体位的不适不善于表达,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安置患儿体位时,既要保证手术野暴露充分,维持位置不移动,又要使患儿感觉舒适,不影响呼吸、循环。因患儿皮肤柔嫩,约束带不要过紧,放好衬垫,以免损伤皮肤。本组患儿均按手术要求安置体位,没有影响呼吸、循环,术后检查没有皮肤压伤情况发生。

2.2.2 建立静脉通道 小儿对失血及体液失衡的耐受力较差,加上麻醉及手术刺激易出现血压下降,因此,必须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穿刺根据手术与体位需要可选择头皮静脉、健侧上肢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前评估血管充盈度,对静脉条件差、穿刺难度大的患儿,请高年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为便于固定与输液管理,一般用留置针行静脉穿刺输液。本组穿刺静脉为头皮静脉46例、颈外静脉5例、健侧上肢静脉54例、下肢静脉45例,输液通畅,无输液外渗及留置针滑脱。

2.2.3 止血带的使用 止血带是小儿手外科手术中的必备器具之一。由于患儿组织柔嫩,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差,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可造成肢体缺血,增加手指坏死的机会。因此,止血带绑扎必须松紧适宜,使用棉质石膏衬作为衬垫,压力不能过大,以创面无明显渗血为宜;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每30 min向术者报告1次;一般儿童止血持续时间40~45 min、<3岁幼儿止血带使用每次25~30 min,到时间每次放松5~10 min。本组136例使用止血带,使用时间20~220 min,平均70 min,无不良反应发生。

2.2.4 调节手术间室温 由于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易于散热[2],因此手术间温度是决定患儿体温的重要因素。巡回护士根据手术要求调节手术间温湿度,一般室温控制在22~24°C、湿度55%~60%,并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度化。本组患儿术中体温控制在36.3~37.2°C,无并发症发生。

2.2.5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手术进展情况 由于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病情变化快[3],巡回护士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发现术者或手术器械压迫患儿胸腹部,及时纠正;小儿鼻咽部狭小,下呼吸道亦相对狭窄,腺体分泌旺盛,不但易受感染,也易引起阻塞[4],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了解手术进程,注意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本组148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1例伴股骨骨折、1例肱骨上段骨折患儿因术中失血较多,出现血压不稳,经加快输液速度、输血后血压逐步恢复正常。

2.2.6 准确传递手术器械 器械护士了解小儿手部解剖结构,掌握各种小儿手外科器械如15号小圆刀片、蚊式钳、眼科组织剪及显微器械等的应用,熟知小儿常规吻合的血管、神经、肌腱缝线的型号与数量,熟悉骨折固定、皮瓣修复、断指再植等手术步骤,准确无误地传递手术器械,快速有效地配合手术,以缩短手术时间。

2.3 术后复苏处置 协助麻醉师吸除患儿口腔、气管内分泌物,避免误吸;因患儿皮肤娇嫩,术后创口应用棉垫、绷带包绕包扎,尽量不用胶布粘贴,同时注意将患肢固定在正确的功能位,以利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患儿在复苏过程中,常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易发生坠床、静脉输液针脱出等,加强安全护理,防止发生意外;术后常规给氧,注意氧饱和度的变化,待患儿基本清醒、停止给氧后脉搏氧饱和度>90%方可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本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5~15 min,脉搏氧饱和度96%~100%,无意外事件发生。

3 小 结

小儿手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手术护士术前加强与患儿家长和手术医生的沟通,做好患儿准备和心理护理;术中安置患儿舒适手术体位,做好止血带的使用管理,调节手术间合适的温湿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手术进展情况,准确传递手术器械;术后做好复苏期的病情观察和安全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1]薛汉琴.体态语言与儿科护理[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8,8(7):66-67.

[2]顾沛.外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49.

[3]赵颖,宋莉.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当代医学,2004,2 (5):23.

[4]秦秦,王晖,杨春艳,等.4 129例小儿麻醉常见并发症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2,9(2):115-116.

猜你喜欢
止血带体位输液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一次性TPE止血带
急救止血,止血带您会用吗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