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产权与人的发展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的差别

2011-04-12 11:44王海传岳丽艳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所有权意志产权

王海传 岳丽艳 吴 波

(广东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320)

所有权、产权与人的发展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的差别

王海传 岳丽艳 吴 波

(广东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320)

在马克思的视阈中人的发展是劳动的个人的发展,占有生产资料是劳动者个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在所有权和产权的内涵、功能等方面有着根本的差别。

所有权;产权;人的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而明晰的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在所有权和产权的内涵、功能方面,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有着根本的差别。深入剖析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在所有权和产权上的差别,有利于拓宽探索人的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领域。

一、所有权、产权的内涵差别

所有制和所有权、产权概念紧密相关但又各有侧重。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即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的归属的制度化、法律化,主要侧重于生产过程的起点,说明直接生产过程之前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所有权是财产特别是劳动产品的归属的制度化、法律化,主要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终点。在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中,所有制是基础,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要想把所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关系、一种特殊的范畴、一种抽象的和永恒的观念来下定义,这只能是形而上学或法学的幻想。”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177页。产权是所有权的动态表现,是由财产交易引发的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交易权、使用权、受益权等。在所有权和产权的关系中,所有权是基础,产权是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在每个历史时代中所有权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面发展起来的。”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177页。在马克思著作中译本中,尽管鲜有“产权”字样,但马克思的产权思想却是丰富的,“只有马克思,第一次发现产权是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从而把握了产权的本质。”③吴易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第4页。由此可以断定,马克思开创了产权研究的先河。马克思的产权研究既见物,又见人,体现着物的基础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且马克思产权研究中的“物”侧重于生产资料。尽管马克思考察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动态过程,但马克思关注的目标主要是生产过程的起点阶段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产权问题。西方新制度学派的所有代表都以产权理论为自己进一步立论的基础。诺斯认为,“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而“排他性是指决定谁在一个特定的方式下使用一种稀缺资源的权利”。登姆塞茨主张,“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菲吕博腾、配杰威齐明确指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华斯特则坚持“产权是以人们认为合适的办法控制和处理财产的权利。产权是人们对财产的权利,它不同于国家所有权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的具体权力。产权是指人们有资格处理他们控制的东西的权利,即人们有权拥有明智决策的回报,同时也要承担运气不好或失职所带来的成本”。而且产权必须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可分割的以及是永久的。布罗姆利从制度变迁的维度指出:产权“主要关心的是共通拥有财产所产生的交易费用的大小”。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布罗姆利认为,所有权主要指财产的所有权,含对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收入权、资本权、保障权、转让权、剩余处置权等。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础“排他性”意味着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研究见人不见物,而且“物”既包括产前即劳动和服务的资料和对象,也包括产后即劳动和服务的产品,也就是说,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侧重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动态、侧重从未来的预期上考察财产的所有权和产权,尽管与马克思产权理论有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但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所揭示的产权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交换关系的观点,丰富和细化了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二、所有权、产权的功能差别

(一)所有权和产权体现着人的自由意志,体现着人的意志对物的优越性

黑格尔认为:“人为了作为理念而存在,必须给它的自由以外部的领域。”“在对外事物的关系上,合理的方面乃是我占有财产。”“我把某物置于我自己外部力量的支配之下,这样就构成占有。”而“占有,就是所有权。”“所有权所以合乎理性不在于满足需要,而在于扬弃人格的纯粹主观性。人唯有在所有权中才是作为理性而存在的。”“人有权把他的意志体现在任何物中,因而使该物成为我的东西;人具有这种权利作为他的实体性的目的,因为物在其自身中不具有这种目的,而是从我意志中获得它的规定和灵魂的。这就是人对一切物据为己有的绝对权利。”而人对物“所以据为己有,归根到底无非是:表示我的意志对物的优越性,并显示出物不是自在自为的存在着的,不是自身目的。”通过意念的占有,通过自由意志的确立,人确立了高于意念物和意志物的主体地位:“我作为自由意志在占有中成为我自己的对象,从而我初次成为现实的意志,这一方面则构成占有的真实而合法的因素,即构成所有权的规定。”黑格尔以晦涩的语言阐述了现代产权学说的具体内容。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交易过程中产权蕴含的意志关系:“为了使这些物作为商品彼此发生关系,商品监护人必须作为有自己的意志体现在这些物中的人彼此发生关系,因此,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可见,他们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不管这种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①《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2页。

(二)所有权和产权体现着人支配物的主体性原则

在所有权和产权那里,人的主体性是通过交易过程中商品和服务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受益等表现出来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详细分析了这一主体性确定的环节:其一,“我作为物的完全所有者,既是价值的所有者,同时又是使用的所有者。”②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70、66-67页。其二,意义关系和价值关系的确立。“通过占有,物乃获得‘我的东西’这一谓语,而意志对物也就有了肯定的关系。在物和我的意志这一同一性中,物同时被设定为否定的东西,而我的意志则在这一规定中成为特殊意志,即需要、偏好等。但是我的需要作为单一意志的特殊性是肯定的东西,它要满足自己,至于物作为自在的否定的东西,则专为我的需要而存在,并为其服务。使用就是通过物的变化、消灭和消耗而使我的需要得到实现;这样,物的无我性质就显示出来,该物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③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70、66-67页。“专为我的需要而存在,并为其服务”说明意义世界、价值世界的主体是人,客体是物;“物的变化、消灭和消耗”是意义关系和价值关系的建立即劳动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其三,目的和手段关系的确立:“如果我采用标志以普遍方式占有物本身,那末,在使用中就存在着更为普遍的关系,因为那时不是物的特殊性得到承认,而是物被我否定了。物沦为满足我的需要的手段。当我与物会合时,为了使我与物同一起来,其中一方必须丧失其性质。然而我是活的,是希求者和真正肯定者,而物是自然的东西。所以物必然要消灭,而我则依然故我。一般说来,这就是有机体的优越性和理性。”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67页。马克思从交换的角度肯定了人支配物的原则:“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上去,不能自己去交换。因此,我们必须找寻它的监护人,商品所有者。”②《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2页。

(三)所有权和产权保证劳动者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提高着人的经济价值

从理论上看,在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劳动的组织秩序正常的情况下,劳动者的投入和收益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投入越多,收益越多。所有权和产权从法律到事实保证着这种对应关系的实现。美国产权学派学者登姆塞茨提出,所有制本身可以被看做是对相应的成本与收益的回应,所有权是一种财富,改变所有权的特性必然会改变财富的分配。舒尔茨将制度视作“经济领域里的一个变量,而且这些变量是对经济增长的反应。”这些反应表现在:“(1)制度是对劳动力的市场价格提高的反应;(2)制度是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报酬率提高的反应;(3)制度是对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反应。”③[ 美]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1页。劳动者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确立推动着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这种提高表现为:劳动力的市场价格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报酬率提高,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加。人的经济价值的提高,是由于劳动者加大了经济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率、获得了经济回报,事实上是人的类本质能力的经济表现。

所有权和产权与劳动者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建立在劳动者拥有产权和所有权、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统一的理论预设基础之上的。这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模型分析、数据分析的优点,但也是它的缺点。因为在私有制社会中,在劳动和资本分离、对立的情况下,这种对应关系是不成立的。马克思分析了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和收益之间的异化关系:“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1页。

(四)所有权和产权保证劳动者对于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稳定预期

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仅仅是一种理论预设。经济的运行、人的经济价值的提高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存在着对应关系。从现实上看,劳动者的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往往受制于不确定性的影响。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为“横向不确定性”和“前向不确定性”。“横向不确定性”表现为个人不清楚他人在干什么,“前向不确定性”表现为个人不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任由这种不确定性发展,则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丰富、人的经济价值的提高、劳动者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将成为不可能。诺斯认为:“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制度一直被人类用来使其相互交往具有稳定性。”布鲁纳指出:“财富的创造,关键在于参与者能合理预期获得他们努力的成果。一旦这个联系被打破,创造财富的过程将受到严重损害。”尼科尔森认为:“所有文明社会都依赖于稳定、可预测性和秩序。”所有权和产权从制度上保证了劳动者对于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稳定预期。布鲁纳分析了产权安排的优越性:其一,“产权安排解决了与潜在社会冲突相关的问题。稀缺资源不能同时被几个人所控制,产权结构根据目标的稀缺性决定由谁做什么。这一结构充分反映了资源的继承模式,在这种意义上也反映了自然施加的约束。所有的资源都必须为某人所拥有,除此之外再没有权力需要分配。这一条件排除了以各种名义进行的市场封闭和进入限制。”其二,“产权安排还保障努力和报酬之间的重要联系,这种联系反过来又强化了产权安排。在这样的体制之下,这种产权联系实际上将所有人力与非人力资源所有者的交易关系概括在内。”华斯特则从产权保证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维度分析了产权的功能:其一,“产权界定着眼于个人对行动或不行动负责。因此,良好界定的产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并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其二,“有效产权的灵活定能使资源用于更高生产率的活动,能实现产权对社会新群体的转移。”诺斯从提高人的经济价值的基础即竞争与合作的视角分析了所有制和产权的作用:“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既然人的发展是一个扩大向个人提供的可能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从思想到行为的无数个可能性选择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制度框架约束着人们的选择集。登姆塞茨则从人的社会性、人的行为的社会化的维度分析了产权的功能:“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的权利。一个所有者期望共同体能阻止其他人对他的行动的干扰,假定在他的权利的界定中这些行动是不受禁止的。”产权的另外一个功能是“导引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

(五)所有权和产权实现着人的社会关系本质

马克思指出:“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把社会集体积累的性质和能力内化到自身,才能获得人的现实的实践性本质,成为现实的主体。而社会关系是个人在生产实践中的社会结合形式,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必然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因此,人的现实存在只能是社会性的存在,人的现实本质也只能是社会性的本质。”①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2页。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基于个体在“吸纳、评价信息和保留知识上的有限能力”,认识到人的社会性需求,指出离开了社会性,人的类本质和社会关系的本质的实现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没有什么人能在稍长一点的时间内单靠自己而很好地生活,他们都需要由其伙伴的反应来激励和控制。人完全是因为与其伙伴的个人联系才在智力上、道德上、文化上和情感上不断成长的。”“人类通过社会交往训练其各种分化出来的认知能力;人在与他人的协调中获得了演化上的优势并生存得更好。”人的社会性的实现源于人的自利行为,“只有当所获得的报偿等够使人们继续为别人服务并且他们不会被迫与别人分享自己挣得的报酬时,才能激励人们从自我利益出发为他人提供服务。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拥有财产的权利——它还必须包括不许他人使用财产的权利和按个人决定处置财产的权利——就不会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现代社会中的专门人才去生产他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只有在具备一整套保护私有财产的制度(规则)时,储存于千千万万不同大脑中的有用知识才能被开发出来,才能成为人们的最佳能力。”

三、我国所有权、产权面临的问题及其破解

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主张,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根基。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曾经表现为生产资料的全民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等形式,但这些形式又无法克服某种程度上的效率低下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走向通过市场激发经济活力、通过股份制等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道路。但在以市场经济、股份制等为主要导向的改革中,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凭借对资源、机遇、政策的垄断,凭借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优势取得了竞争的先天优势:1985年和2006年中国工业主要行业国有产值比重大于70%的烟草、石油等5行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率6.1%,人均总资产137.7万元;国有产值比重50% -70%的煤炭等4行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率7.7%,人均总资产63.8万元;国有产值比重30% -50%的有色金属采选等3行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率7.9%,人均总资产57.6万元;国有产值比重10% -30%的黑色金属采选等12行业(1985年大于50%),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率10.5%,人均总资产36.4万元;国有产值比重10% -30%(1985年大于30% -50%)的非金属矿采选2行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率7.1%,人均总资产23.7万元;国有产值比重低于10%的食品加工等4行业(1985年大于50%),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率12.3.5%,人均总资产29.0万元;国有产值比重低于10%的皮革等4行业(1985年30% -50%),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率11.1%,人均总资产19.0万元;国有产值比重低于10%的服装鞋帽制造3行业(1985年低于30%),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率10.7%,人均总资产12.1万元。②参见陈小洪:《国有经济布局:变化、影响因素和展望》,《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11卷第1期,2008年12月。

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通过领先的技术牢牢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如技术门槛较高、技术较稳定的石油加工行业,2006年国有企业行业产值比重为76%;技术门槛中等、技术较稳定的钢铁行业,2006年国有企业行业产值比重为43%;技术门槛高、技术较稳定的发电设备,2006年国有“三大动力”控制70%的国内市场;技术门槛较高、技术稳中有变的汽车和发动机行业中,汽车是国有股占50%以上的中外合资企业为主,柴油发动机业是国企为主;技术门槛较高或高、技术较稳定的船舶制造行业,国有企业是中国产业主体(高端产品仍要进口)。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社会目前人的发展的不平等的所有制根源在于地缘、业缘关系而导致的生产资料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显性表征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收益的内部循环。为了防止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收益的内部循环,必须建立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收益的社会收缴制度和社会分红制度。如果从所有权和产权的维度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那就必须保证所有劳动者平等地使用和收益生产资料,防止广大的劳动者被排斥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外。要知道,人的平等发展问题是与生产资料的平等占有权、平等受益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F06

A

1003-4145[2011]12-0082-04

2011-08-22

王海传,法学博士,广东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岳丽艳,哲学博士,广东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吴 波,管理学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主任科员。

本文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一般项目“人的发展的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有制构建”(批准号:07A03)的结项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周文升wszhou66@126.com)

猜你喜欢
所有权意志产权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动产所有权保留
日本法中的所有权保留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