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视角下政治认同生成机制研究

2011-04-12 11:44范迎春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规训成员利益

范迎春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政治认同生成机制研究

范迎春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

政治认同是在认同主体通过一定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活动。就静态层面而言,利益引导、权力规训、公众相符行为是政治认同得以生成的基本条件。就动态层面而言,政治成员的政治心理经由被动的、功利的依从发展为主动的、自愿的赞同,最终形成对政治系统坚定的信仰。

政治认同;生成机制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以心理需要和归属为基础在心理层面进行的一种接受过程。认同主体的社会心理是政治认同得以生成的基础。研究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有必要借助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从微观的政治成员的社会心理入手来进行分析。

一、政治认同的心理本质

政治认同是政治认同主体对政治统治体系能动、积极的心理反映,是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政治成员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是由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结构和需要、动机、态度、信念等心理倾向统合而成的整体心理结构。

(一)就政治认同的心理结构而言,政治认同是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向的高度统一。首先,从认知层面来看,政治认同是指主体对政治系统的功能、要素等的感知、理解、判断和评价,是人们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对政治现象的主客体及其关系和场景作出某种推测或判断的心理过程。在政治生活中,政治主体依次经过政治感觉、政治知觉和政治认知判断这三个阶段来把握政治系统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明确自我在政治系统中的权利与义务,从而获得认同政治系统所必需的政治印象与政治知识。政治认同主体的认知总是在原有政治观念系统的基础上去比较、分析新的政治信息,并决定是否将其纳入认识过程。正如拉兹洛所说:“认识事物就是将其纳入我们已知的某物,并通过其以前的知识将其区分开来……全新的事物是无从认识的。”①[美]拉兹洛:《系统、结构和经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版,第21页。其次,从情感层面来看,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对政治体系、要素构成及其运转的一种非理性评价,是主体在政治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内心体验和情感倾向,是政治认同活动中的基础因素,是政治认同保持稳固的精神纽带和外向扩张与持续发展的心理动力。政治情感由较低层次的政治情绪和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两个心理层面构成。与政治认知强调客观地、理性地反映政治现实不同,政治情感更为注重对于政治现实的主观的、感性的体验。一般来说,在政治认同中,越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情感,就越易达成政治认同。最后,从意向层面来看,政治认同是主体自觉地按照政治统治体系的要求确立自己的政治目标,并根据目标去调适自己的政治行为,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政治意志是政治认同心理结构中起调节和控制作用的构成要素,它对政治认同主体的政治行为的支配、调节、控制是自觉的、能动的,但又不违背客观规律。

(二)就政治认同的个性心理倾向而言,政治认同是政治需要、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的高度统一。首先,政治认同主体在认知和感受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需要,并将这种需要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当某种政治角色或政治方式成为满足这种需要的诱因时,政治主体就会把争取扮演某种政治角色或实现某种政治方式当做自己的政治目标,从而产生由政治需要向政治目标转化的内在动力,在这种内在动力即政治动机的驱使下,就产生了主体对政治行为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即政治态度。其次,政治态度是主体对政治行为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政治态度的主要特征是其评价性,即对某种政治生活、政治现象、政治过程积极或消极的反映。政治态度是认同主体对于某一特定对象的认知、情感倾向和行为倾向的有机结合,是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动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统合性产物,是政治心理转换为政治行为的必经环节。政治态度的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指向。最后,政治信念是政治认同主体对政治系统体现的政治目标、政治理想、政治价值观等的确信不疑的观念,其伴随着积极的政治情感投入和政治参与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政治价值判断标准和政治价值取向,是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政治认同心理结构与政治认同的个体心理倾向是相互联系的,其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联系是客观的相对稳定的。总之,认同主体由政治需要引发认同的动机,然后对外界赋予的各种信息进行感受、选择、吸纳,并在一定的政治动机支配下,在意义沟通、情感沟通的基础上,通过体验整合形成政治认同。

二、政治认同心理过程的静态分析

政治认同心理过程的静态分析实质上就是分析政治认同得以生成的基本条件。政治认同的生成是各种条件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利益引导、权力规训、公众相符行为。

(一)利益引导是政治认同心理得以形成的基本动力

利益产生于需要,人的需要的内在驱动是人们追求利益的内在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利益是政治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本质,也是激励和支配政治成员政治活动的内在动机。“利益是推动人们进行历史活动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变更的伟大杠杆。”②王伟光:《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页。观念形态的政治心理来自于人们的政治利益,反映着人们的利益诉求。因此,利益是政治认同心理得以形成的根源,离开了利益,任何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都无从解释。一个政治系统要想得到社会成员认同,最重要的就是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满足他们的需要。首先,利益引导是社会成员获得政治知识、产生积极的政治情感、引致政治认同的原动力。社会成员都是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来选择和接受不同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思想的。统治者希望其政治体系被认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而被统治者认同某一政治体系也是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能得到满足。如果执政者连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需要都无法满足,还谈什么政治认同?其次,利益引导起着维护政治体系稳固的作用,能使政治成员的认同心理在自身利益诉求的不断满足中得以维持和延续,是促使政治认同得以产生、累积、稳固的动力。一个政治系统只有不断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取得持久的认同。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利益引导是政治认同的基础和逻辑起点,但单纯的利益引导只是一种具有直接感受性、具体性、不稳定性的认同心理。要使得政治认同成为政治成员稳定的政治心理结构,还需要借助于权力规训和公众相符行为等因素的作用。

(二)权力规训是政治认同心理得以形成的控制力量

在米歇尔·福柯的名著《规训与惩罚》一书中,“规训”一词具有特殊的政治学意蕴。在福柯看来,因为“人体是权力的对象与目标”,所以人体是“被操纵、被改造、被规训的,它服从、配合,变得灵巧、强壮”。权力规训是指政治系统凭借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政治成员灌输政治信息,使政治成员的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符合特定政治秩序要求的权力运作形式。权利规训有权力强制的行为锁链和意识形态的思想锁链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般来说,“愚蠢的暴君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而真正的政治家则用奴隶自己的思想锁链更有力地约束他们”。④[法]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54、113页。一方面,强制规训是获取政治认同的硬性控制力量。强力是一种威慑,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心理威慑力支配、规范和形塑政治成员,迅速建立起一种权威和认同的关系。但是,强力不可一直使用,这是因为“一旦使用武力,权威本身便失败了……而要在指挥者和服从者之间建立权威关系的基础在于他们承认该等级制度的公正性”。①[美]汉娜·阿伦特:《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纽约企鹅丛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3页。此外,使用强力获得的认同是不稳定的,而要使政治成员产生心甘情愿的认同感,就要“使强力变成权威,使服从变成义务”。②[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21页。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是获取政治认同的柔性控制力量。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就“把自己的利益说成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意识形态能够为政治体系提供合法性的论证与辩护。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指出:“意识形态能够赋予政治权力以合法性,并把政治权力转换为政治权威,而这种政治权威不仅比赤裸裸的暴力和强制来得更可靠和持久,而且还能使统治阶级用最少的政治资源进行统治。”④[美]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78页。

(三)相符行为是政治认同心理得以形成的社会尺度

政治认同心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心理活动,是客观的社会政治环境与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不仅具有相同情境下作出相同心理反应的能力,而且有使自己与他人在认知上、行为上保持一致的心理需要,这就是相符行为。它是指个人行为与群体行为或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的行为相一致的现象。这种心理倾向是人在接受文化影响、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首先,引起政治认同得以形成的暗示效应。暗示是在非对抗条件下,以含蓄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不自觉地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并且按照暗示的内容去活动。政治认同生成的暗示效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大众传媒、学校、社群等有意识地将一些政治观念渗透到具体的人、事及活动过程中,从而潜在地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态度、政治心理。其次,引起政治认同得以形成的模仿效应。所谓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下,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是接受了他人一定行为规范的影响而发生相同行动的过程。米德认为:“模仿为人类所有,在人类那里,它已获致某种独立的、自觉的存在。”⑤[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政治认同生成的模仿效应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模仿政治榜样、权威、精英的外在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而体验到与其类似的内在心理状态,进而获得与之相一致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向。再次,引起政治认同得以形成的从众效应。从众是指个体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使自己的认知及行为符合群体的、社会的标准和规范。从众的心理机制被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称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规律”。⑥[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在政治认同过程中,社会成员总是趋向于选择与所在群体相一致的政治认知、情感、意向。如果社会成员所在的群体普遍认同了现存的政治系统,那么,为了获得该群体的接纳,政治成员就会重新审视和调整自身的政治心理使之与所属群体保持一致,从而生成对于政治系统的依附感和归属感。

三、政治认同心理过程的动态分析

在利益引导、权力规训、相符行为等静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政治成员的政治心理历经依从、同化、信仰三个阶段,经由被动的、功利的服从发展为主动的、自愿的赞同,最终形成对于政治系统的坚定的政治信仰。

(一)依从是政治认同的初步形成

依从是指政治成员为了从客体获得某种外在的好处或避免不一致招致的惩罚而对政治系统采取表面化的服从。在此阶段,认同是由于功利性的利益需要或物质需要,“仅仅是限于在可能获得物质、金钱、被他人承认、赞扬等社会报酬下,也限于在避免批评、罚款、处分等精神与金钱的惩罚下”而产生的,⑦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9-200页。虽然表面上依从,但认同主体内心可能持有完全相反的意见。虽然这种依从只是表面上的,但是政治成员在被动依从的过程中却能够获得对政治系统的直观体认,有助于进一步的对政治系统的接受与承认。所以,被动性、功利性、不自觉性、不稳定性是此阶段政治认同的基本心理特征。

(二)认可是政治认同的逐步积累

认可是处于某一特定位置的个人需要与对自己有影响的政治系统保持稳定的关系。在利益引导、权力规训、公众相符行为的影响下,政治成员对政治系统的依从心理不断积淀和强化,从而逐渐了解和领会政治系统对于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了对于政治系统情感层面的接纳与趋同。认同主体“认可”政治系统是因为想与政治系统保持一种稳固的关系,即使内心有时仍持有不同意见。个人的义务感、责任心和出于对政治系统的尊重都是驱使“认可”形成的因素。此时,政治主体出于情感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往往因为觉得自己是系统的成员而支持政治系统。这时,原来的被动的、功利的依从开始逐步转化为积极主动、自愿的认可,认同心理在政治成员的思想意识中逐步积累起来。

(三)信仰是政治认同的凝结与稳固

要使政治成员具有稳定的政治认同,就必须使政治成员形成对政治系统合法性的信仰。马克斯·韦伯指出,由命令和服从构成的社会活动系统的存在,都取决于它是否有能力建立和培养成员对其存在意义的普遍信念。政治认同是政治成员对“统治权力的信仰”。李普赛特也认为,政治认同是“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最适宜制度之信仰”。②[美]西摩·马丁·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页。信仰是社会成员对生活其中的政治制度或政治生活方式所持有的最高信念和执着追求,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最高指导思想。信仰某种政治制度是因为政治成员喜爱和向往政治体系所倡导的目标使命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取向,政治成员会主动地识别政治系统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与自身价值观统一起来,身体力行地按照政治系统的价值观体系所规定的行为规则办事。社会成员坚信只有在这个政治系统内,他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信仰是一种持久的情感,它既是在认可、依从的基础上通过升华而形成的,同时,信仰一旦形成之后,便会对社会成员的政治价值观产生指导作用。

D0

A

1003-4145[2011]12-0089-03

2011-11-10

范迎春,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

该文是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风险社会视域下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1YJA81002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武卫华)

猜你喜欢
规训成员利益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规训与惩罚:雍正尊孔的帝王心术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规训与政治:儒家性别体系探论
后现代语境下科学话语在广告身体规训中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