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1-04-12 11:44王伟然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便捷性供给程度

王伟然

(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王伟然

(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最主要的手段,农民是农业科技使用的主体,农民的科技需求在农村科技研发、供给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地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需求、供给双方,实证性地揭示了农民自身因素和社会供给因素对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影响与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农民;科技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就决定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我国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最主要的手段。农民是农业科技使用的主体,其科技获取和使用的能力、水平和状况,直接决定了农业科技由知识形态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程度,并将极大地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获得第一手的农民科技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在山东省发放了500份问卷,问卷从农民在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中普遍的种养、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和市场营销技巧等知识的了解,农药、化肥、饲料和农机具的选用,个人、村、政府拥有和提供的获取科技的条件、途径,农民对科技的应用和主观感受,获取科技的影响因素,目前农民迫切的科技、培训需求等方面,精心设计了34个相关问题,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农民科技需求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回收问卷418,有效问卷389份。采用SPSS软件对山东省农民科技需求情况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除了特别标明之外,文章中的调查材料和数据皆来自于本次调查统计。

一、农民自身因素对其获取和使用科技的影响

(一)文化程度的影响

文化程度对科技获取和使用便捷性的影响。调查中发现,随着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认为自己能够“很方便”地获取和使用科技的农民在递增,达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以后,增幅明显较大,但最高也只达到了16.9%;认为自己“无法获取”和使用科技的农民在递减,达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以后,减幅明显加大。

文化程度对科技获取和使用目的的影响。调查中发现,文化程度提高后,以科技“提高品质”的农民在递增,达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以后,增幅明显加大;以科技“增加产量”的农民在递减,达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以后,减幅明显加大。

文化程度对获取和使用具体科技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对科技“使用频率”、“市场营销技巧”、“种养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土壤田间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等具体科技的获取和使用,农民对农业生产科技的了解和使用在不断提高,达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以后,增幅明显较大;而不了解和不使用科技的比例却在递减,并且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减幅较大。也就是说,文化程度与了解、使用科技的程度呈正相关,与不了解和不使用科技的程度呈负相关。而且,认为是文化水平影响了自己获取和使用科技的农民在递减,达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以后,减幅明显加大。

可见,文化程度对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便捷性、目的性、使用频率、内容等方面,影响制约比较大,高中文化程度是转折点。①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的调查数据从略,有需要者,可与作者直接联系。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年均家庭收入在3-4万元及以上时,科技获取和使用的便捷性、使用频率、使用目的、作用的感受、市场营销技巧、种养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科技学习培训的频率等八个方面,递增或递减的幅度明显加大。年均家庭收入3-4万元成为目前山东省农民科技获取和使用的拐点。

二、农村科技供给对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影响

(一)供给途径对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影响

从使用目的的调查统计看,通过“手机短信”、“村干部宣传”、“邻居亲友”、“电视广播网络书报”等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途径获取科技的,主要是以“提高产量”为目的;通过“培训班”等专业途径获取科技的,主要是以“提高品质”为目的。

(二)供给主体对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影响

从种养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土壤田间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市场营销技巧等无赢利科技的使用调查统计看,通过“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社行业协会”、“政府科技下乡”、“培训班”等非营利组织获取的较为普遍;企业在优良品种推广销售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企业获取农业科技的农民有75%的表示“一定选用优良品种”,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从其他供给方获取农业科技的农民。

(三)政府科技下乡、培训对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影响

对政府科技下乡、村拥有获取农业科技的条件、家庭拥有获取农业科技设备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在山东省,政府科技下乡对农民获取和使用农业科技的影响最大。如政府科技下乡频率不同(科技下乡是经常进行,或是偶尔进行抑或没有),对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使用目的”、“使用频率”、“便捷性”、“种养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土壤田间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市场营销技巧”等都会发生程度较大的影响。随着政府科技下乡频率的增加,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比例也会有较大的增加,而不了解、不使用科技的比例就会大幅递减。可见,政府科技下乡的频率与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量呈正相关,与不了解、不使用科技的量呈负相关。政府在农村科技推广中的决定性作用可见一斑。

(四)供给便捷性对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影响

由科技获取便捷性程度的差异(很方便、比较方便、不方便、无法获取),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使用目的”、“使用频率”、“参加农业科技培训”、“种养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土壤田间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市场营销技巧”等都会产生相应的、较大的影响。随着科技获取便捷性的增加,农民获取和使用的科技的量有较大增加,而不了解、不使用科技的量却在大幅递减。科技获取便捷性与农民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量呈正相关,而与不了解、不使用科技的量呈负相关。

三、结论分析与建议

(一)农民自身因素的分析和建议

调查统计表明,年龄、性别对农民科技获取和使用的影响不明显,科技获取和使用的费用影响也不明显,但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的影响比较大,从调查的具体分析可看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3-4万元及以上年均家庭收入,是源自农民自身获取和使用科技的腾起点。调查统计还显示:年均家庭收入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文化程度达到高中及以上,年均家庭收入3-4万以上的基本是“初中或技校”及以下的2-3倍,也就是说,影响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最明显的两个因素是文化程度和年均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是最根本的因素,高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是转折点。但是,统计显示目前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这与我国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相吻合的。我国是现代化的“后发型”国家,我们的现代化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动员型,公有制强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政府动员的广度和深度,而借鉴型的后发优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渐渐减退。但是,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或主要依靠自下而上的民众自主创新力的推动,自主创新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农民是农业科技的使用者和需求者,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依托,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走自下而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民众依附。因此,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提高农民获取和使用农业科技的能力,首要的工作就是唤醒民众。强体必先固本,文化水平永远是科技意识、科技理解、科技获取和使用的基石。所以,从长远和根本看,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让多数农民达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解决农民获取和使用农业科技能力问题的根本之策。

(二)科技供给便捷性的分析和建议

农民是农村科技消费、需求和使用的主体,所以农村科技的供给就有一个服从、服务于农民科技需求的问题。

调查显示,农业科技获取的便捷性对农民科技使用的影响非常大。同时,调查也表明,只有9.8%的农民对农业科技获取认为“很方便”,33.4%的认为“比较方便”,而56.8%的农民认为“不方便”或“无法获取”。可见,农民获取科技的便捷性还比较低。对“影响获取科技因素”的调查显示,有35.1%的农民回答“需要但获取不方便”。可见,提高农民科技获取便捷性是目前改善农民科技获取供给方面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改善农村科技供给便捷性呢?一是针对农民文化程度调整农村科技供给的便捷性。调查统计显示,文化程度与农民获取科技的便捷性呈正相关,省统计局和本次调查都显示“初中或技校”及以下的农民(占57.8%)是目前农民的多数,所以提高“初中或技校”及以下农民获取科技的便捷性,是当下提高农民科技使用和供给效益的关键。二是针对目前农民获取科技的设备、条件和途径调整农村科技供给的便捷性。调查显示,目前农民家庭拥有的获取科技的设备中有线电视的比例最高(51.1%),乡村拥有获取科技的条件中报刊书籍(27.8%)、网络电脑(15.5%)比例最高;目前农村务农主体(47.9%)以40-50岁的初中或技校文化程度的农民居多,他们从家庭拥有设备获取科技渠道的排序是:有线电视(47%)、报刊书籍(42.5%)、手机(41.9%)、网络电脑(34.9%);从乡村获取科技渠道的排序是:报刊书籍(53.4%)、邀请农业科技专家讲解示范(50%)、专业合作社示范(46.7%)、村干部讲解示范(23.6%)。三是针对目前农民科技需求的内容调整农村科技供给的便捷性。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农民对选用优良品种的知识了解最多,其次是对防治病虫害、土壤知识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对市场营销技巧的了解最差。另一项调查也表明,农民“最需要的信息”是农产品销售信息。同时,农民所获取的市场和生产信息,30% -40%来自“自己经验积累”,20% -30%来自“同行交流”和“咨询已采用的人”,20%多来自大众媒体,不足10%的是来自“农业部门”、“专业协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代农民是搏击市场风浪的农民,市场信息和营销技巧是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是农民实现生产目的“惊人一跳”(马克思语)的关键。农民市场知识和农经信息的匮乏与急需,折射出农村科技供给中由于关键内容的缺欠而造成的不便。改善农村科技供给的便捷性是提高农民科技获取和使用的频率、效益的依托。

(三)科技供给主体的分析和建议

通过科技供给途径、政府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等对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在目前农村科技推广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在优良品种推广销售中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从农村、农民、农业生产的实际中,从农民这个科技消费的终端,也是供给的决定端,真真实实地展现了国家在构筑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时,应该坚持有区别的推广主体原则,公益性较大的、专业性较强的农业科技应该坚持政府供应主导,经济效益较大的农业科技应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企业的有效作用。尤其是政府、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在农村科技供给中应该有较大担当。首先,从需求方——农民看,农民认为获取科技有效途径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技术员下乡指导(占36.3%)、向其他村民学习(占19.3%)、看电视(占16.8%)、农业类专家进村讲课(占15.2%)。其次,从供给方看,农村科技主要属于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其提供者只能以掌握公共资源的政府为主。再次,从目前世界经验看,农业发达的美国、以色列、荷兰等国家,政府都是农业科技供给的主导者。但是,对目前农民获取科技的途径调查却发现,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向邻居亲友学习(占29.3%)、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书报查阅(占24.4%)、政府科技下乡(占13.4%)、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下乡(占9.1%)。在农民获取科技的理想途径与现实途径之间差序的是政府,而且其比例高达22.9%。2008年农业部的统计也表明,从农村整体看公益性的科技推广服务工作还很难满足农民的需要,近三年中接受技术服务指导的只有30%,缺口相当明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30个省(市、区)460个村1047位农民的调查也显示,90%以上的被访农民认为种地需要新技术,52.7%的被访农民认为“技术员下乡指导”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只有24.6%的被访者得到这样的指导。农民获得新技术的主要途径仍然是电视、报刊杂志,以及邻里传播。因此,加大政府农村科技供给是提高农民科技获取和使用的主体依托。

F206

A

1003-4145[2011]12-0135-03

2011-09-22

王伟然,女,青岛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0CSHJ05)、山东省软科学项目(2010RKGA2058)的部分成果。

(责任编辑:亦木)

猜你喜欢
便捷性供给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基于微视频的移动学习系统研究
食品创意包装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交通便捷性对我国区域市场一体化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