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使用的几个问题

2011-04-12 11:44李宏杰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人口普查独生子女浪费

李宏杰

(济南市市中国税局,山东 济南 250002)

人力资源管理使用的几个问题

李宏杰

(济南市市中国税局,山东 济南 250002)

物质资源有质量等级的区别,人力资源则有素质的差异。人力资源的利用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投入,人力资本积累的多少将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高低。人力资源如何管理和使用,在市场经济中至关重要。对高级人才的培养,国家是投入教育资金的,因此不能有效地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不仅仅是企业和部门的资源浪费,也是给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

人力资源;税收;产业升级

人力资源概念由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从此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这不仅仅意味着概念的转变,也标志着对劳动力在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人力资源概念包含三层含义,即人+力+资源。人在这里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他能够创造产品,能够带来效益。力在这里是指有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作为一种资本在其工作单位予以积累并转化为劳动产品。资源在这里是指人力是劳动产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劳动产品是人力资源在商品中的物化。物质资源有质量等级的区别,人力资源则有素质的差异。人力资源素质的差异,主要表现知识积累方面和专业是否对口。

税收是国家机关凭借行政权力向纳税人无偿征收税款,其计税依据就是纳税人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这里面包含三个因素:国家机关、纳税人和收入。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都将促进企业收入的增长、GDP的增长和国家税收的增长。

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都认为人口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亚当·斯密曾提出,增加财富的方法就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和增加从事生产的人口。用现代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源的利用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投入,人力资本积累的多少将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高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人口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仅有4414495人。伴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我国的GDP和国家税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1982年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414495人,当年的GDP总量为5330.5亿元,各项国家税收为679.5亿元;1990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124678人,当年的GDP总量为18718.3亿元,各项国家税收为2814.66亿元亿元;2000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5710000人,当年的GDP总量为98000.5亿元,各项国家税收为12660亿元;2010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当年的GDP总量为397983亿元,各项国家税收为77390亿元。①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素质、GDP和税收三者之间出现了同步增长的现象。但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损害国家税收的增加。

人力资源如何管理和使用,在市场经济中至关重要。对高级人才的培养,国家是投入教育资金的,因此不能有效地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不仅仅是企业和部门的资源浪费,也是给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

高级人才一般是指经过专业培训,精通本行业或专业业务知识,具有高学历或高级职称的专门人才。合理的使用高级人才会给本单位或部门带来高收益或避免重大损失。国家为人才的使用制定了许多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国家法规的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人才使用上的浪费现象依然大量存在。人才的使用在企业一般采用的是聘用制,聘用权归企业领导,低聘现象不是个别的。在政府机关实行的是任命制,降低任命也时常出现,造成了人才使用上的浪费。对利益的追求是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特点,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共同组成完整的利益体,三者之间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当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时,单位领导就会选择前者,这是人才使用上形成浪费的主观因素。人力资源浪费在给组织造成损失的同时,也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

上世纪八十年以来,改革开放政策与人口红利同时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国民经济高速发展,GDP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GDP高出日本4044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人力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在降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0-14岁的人口是289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0-14岁的人口是22245.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7%(据人口普查公报)。未来我国劳动力人口将会持续下降,依据生产函数,产出与资本、资源、土地和有效劳动有关。我们知道,资源和土地是有限的,资本也不能无限地投入,因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将导致产出下降。如果维持既定的产出,就只有用知识来提高劳动效率,提高有效劳动。

1.有计划的实施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有利于解决因劳动力人口下降而带来的劳动力缺口问题。同时,产业升级将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化,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产品出口。但是,盲目的产业升级也容易造成劳动力过剩,会带来社会不稳的问题。因此,产业升级应当有计划的逐步实施。

2.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目前有1300万无户籍人口,这些人员大部分是超生人口。根据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的要求,这些没有户籍的人口将有可能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解决这部分人的教育问题,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有利于他们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社会的主要特征,没有文化的人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产业升级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会转向高素质人才,需要更多的有文化、有技能、懂管理的人才。因此,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将会使更多的受过教育的人进入市场,有利于实施产业升级政策。

3.运用税收杠杆作用。对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给于税收上的优惠,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对于生产养老产品的企业给于税收上的优惠,可以提高生产厂家的积极性。“白发经济”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在未来会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优惠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相关企业的进入,可以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养老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源的良性预期。

4.要科学合理的使用高级人才。我们国家历来重视和培养人才,尤其是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不仅政治上关心,而且在业务上生活上也投入资金,高级人才在各行各业都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在对高级人才的使用上,也常常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如有的单位高级低聘,使得高级人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才使用上的浪费,不仅是企业和单位的资源浪费,更是国家资源的浪费。由于人力资源的生产周期较长,一旦造成浪费其损失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5.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历史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未来社会老龄化问题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会逐渐挑战这一政策。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无疑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冲击作用,影响当前的稳定局面。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从实践上看,基本上是在城市中得到了落实,按照这一政策的规定,只有双独生子女结婚的,才能被允许生育二胎。如果城市中的独生子女与农村的非独生子女结婚,也只能被允许生一胎。我国的养老体系,基本上是家庭养老,对老年人的照顾责任大多数落在子女的身上。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子女的责任异常沉重甚至无法承担。如果适当的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如允许单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二胎),不仅可以缓解这一困境,而且有利于人力资源有序稳定的发展。

F062

A

1003-4145[2011]12-0155-02

2011-07-06

李宏杰,男,济南市市中国税局科员。

①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0年统计公报;不包括关税、船舶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责任编辑:亦木)

猜你喜欢
人口普查独生子女浪费
不浪费
无人机助力人口普查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人口普查学问多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浪费等于扔钱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人口普查由谁首创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