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院校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策略谈

2011-04-12 17:18孙明霞
航海教育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航海船员

孙明霞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一、引 言

近10年来,我国高校开始重视科学规划学校的建设发展战略。特别是2004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要认真思考“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这样的大学”两个根本问题,更好地制定“三个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1]2008年开始,温家宝总理亲自领导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期间数次征求民意,2010年正式颁布实施。2010年下半年以来,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也陆续出台。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发展战略规划已成为引领全国教育事业和各类别学校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文就制定我国航海院校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制定我国航海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具有发达的船员教育和培训体系,拥有各层次航海教育和培训机构104所,培养层次齐全,其中包括12所本科院校、17所专科(高职)院校和25所中专层次院校,其他为培训机构。我国的航海教育和培训机构年招生规模达到4.6万人,[2]为国家和世界航运事业输送了大量航运人才。我国航海教育办学经验丰富,世界顶级航运公司和船东都密切关注中国航海人才的教育培养,大连海事大学还率先实现了向斯里兰卡的航海教育输出。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的航海教育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航海教育培训体系的结构还不甚合理,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拥有17所航海教育培训机构,培养船员数量为全国的29%,而中专层次有10所,其培养船员数量占全国中专层次的48%;全国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数量不足和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教育培训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办学理念上重应试轻素质、重理论轻实操的问题普遍存在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地位、与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与世界航运发展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国家审时度势,把船员发展摆到了交通运输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明确提出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船员队伍。2008年,交通运输部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从船员大国向船员强国转变,到2020年发展成为船员劳务输出大国的战略发展目标。中国目前船员队伍结构的不合理现象、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颁布实施、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东移,以及航运技术高科技化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都对航海教育事业提出了挑战。

面对当前形势,航海院校应如何科学定位和协调发展,如何有效解决阻碍院校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分解落实和支撑保障国家航运和船员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都需要以宏观思维和国际视野进行统筹规划。抓住“十二五”发展的契机,科学制定航海院校发展战略规划,对于航海教育非常必要,意义重大。

三、对航海院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策略的建议

航海院校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在科学分析航海院校内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的基础上,对关系院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总体谋划。航海院校的发展战略规划主要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任务和战略保障5个方面的内容。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的策划,包括组织机构、编制方案、校内外调研、起草、审批定稿、颁布执行、期间评价、调整等诸多环节,现仅对几个关键环节提出笔者的建议与思考。

1.统一思想认识是前提

航海院校发展战略规划是院校领导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院、校长在发展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院校领导要摒弃制定发展规划只是向上级汇报的一个阶段性工作和由秘书代为拟制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充分认识到发展战略规划的价值和编制意义,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支持,组织、人员和资金上有力保障,实施上全员动员、融合集体智慧,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确定本校发展战略。

2.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是保障

强有力的组织和人力资源是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航海院校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可包括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主要为院校领导)、编制工作小组(主要为教务、培训、院系、人事、财务、后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规划编制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各层级组织的职责与阶段任务目标。通过各层级组织的共同策划、分头实施、上下数次研讨、多层级多视角审视,集中力量做好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对于编制经验不足的航海院校,还可邀请教育领域规划编制专家、航海教育界专家、航运企业和船东等外部专家,成立专门的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专家咨询组,引入外脑,提升院校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3.开展充分的内外部调研是基础

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的产生,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在大量的内外部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航海院校要高度重视前期调研的周密策划,把握调研的深度与广度。校外调研主要包括与航海教育培训相关的部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海事主管机关、航运企业、船员服务机构、船东、院校上级管理机关以及国内外办学经验丰富与特色鲜明的航海院校等。校内调研主要包括学院领导、各职能部门、院系及不同层面教职工。根据需要,调研工作开展的方式可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掌握国家与行业政策,了解社会与企业需求,系统研究院校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全面研究院校发展所拥有的外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4.引入科学的编制技术手段是关键

航海院校可采用“SWOT”分析法(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进行自我诊断。根据航海院校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利用该方法从繁杂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院校内部发展的优势与弱势、外部发展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这是确定航海院校战略发展思路和目标的客观依据,也是实现发展战略规划科学制定的基础。

发展战略规划具有前瞻性、导向性、可行性等显著特点,要求航海院校在战略选择上,处理好院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问题,要求航海院校在编制发展战略规划时,在有效保持本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突破创新,确立院校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与航运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服务于国家的航运强国和船员强国战略。

5.抓好落实与监控是其价值实现的根本

航海院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仅仅是院校实施战略管理的起点。只有抓好发展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才能实现其价值。航海院校要大力开展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的宣传,高度重视规划的分解与分阶段落实工作。发展战略规划需要配套制定一系列的专项规划(专业/学科专项规划、人力资源专项规划、校园建设专项规划等)和可操作性行动计划来细化支撑。战略目标要分解为具有可考核性的分阶段目标和年度指标,再进一步分解为各部门的年度细化指标。航海院校要对专项规划落实情况和各部门年度指标落实情况实施监督、评价与考核,在深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举措,必要时调整发展战略规划内容。

四、结 语

航海院校发展战略规划是关系院校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是一项系统工程。航海院校应该如何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也需要各校积极探索与实践。不容置疑的是,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必能引领我国航海院校走上快速发展之路,为我国航运强国和船员强国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几点思考[EB/OL].(2004-09-07). 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5/2767101.html.

[2] 李恩洪.全面有效履行国际公约 加快中国船员队伍建设[R].青岛:海员发展与教育培训研讨会, 2010.

[3] 刘献君.大学校长与战略——我国大学战略管理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2-3.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航海船员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大航海争霸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古代航海有多牛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航海博物馆
论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论船员在海事污染中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