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冬瓜高产栽培技术

2011-04-13 04:21程爱卿杨茂省
上海蔬菜 2011年1期
关键词:单瓜雌花冬瓜

程爱卿 杜 冰 杨茂省

(山东省兖州市科技局 272100) (兖州市农业局)

冬瓜味甘而性寒,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清胃降火和消炎的作用。对于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水肿腹胀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还具有解鱼毒、酒毒的功能,能去掉人体内过剩的脂肪和抗衰老的作用。现将大棚冬瓜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温度

冬瓜为喜温、耐热性作物。冬瓜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8~30℃,20℃以下发芽缓慢,15℃以下不能发芽,30~35℃时发芽迅速。16℃以下根毛不能发生,15℃左右生长慢,10℃以下或10℃左右光照弱、湿度大时容易受冻;在20~25℃时生长良好,25℃以上高温生长迅速,但较纤弱,容易感染病害。蔓叶生长和开花结果都以25℃左右为宜,14℃以下、40℃以上植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10℃以下可发生生理性障碍,停止生长。

1.2 光照

冬瓜属于短日照植物,但对光照长短的适应性较广,对日照要求不太严格。幼苗期在温度稍低和短日照时可促进发育,雌雄花的发生节位提早。较短的日照、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发育,营养生长健壮,有利于开花坐果、幼瓜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1.3 水分

冬瓜根系发达,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强,但蔓叶繁茂、蒸腾面积大,果实大、消耗水分多,因此不耐旱。

1.4 土壤养分

冬瓜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在各种土壤中栽培,但以土层深厚、有机肥含量高、透气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砂壤土最为适宜。

2 品种介绍

2.1 一串铃冬瓜

植株长势中等,叶片掌状深绿色,生有白刺毛,瓜蔓节间较短;单性花,时有雌雄同花,第3~5节开始着生第1朵雌花,以后间隔2~3节着生1朵雌花;果实短筒形,纵径18~20cm、横径18~24cm,单瓜重1~2kg;成熟的冬瓜表皮青绿色并被有白色蜡粉。该品种早熟、品质好、耐贮存、较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

2.2 冠星节瓜

冠星节瓜为杂交一代品种,生长势较强,第1雌花节位5~9节;瓜为圆筒形,长18~20cm、横径5~ 6cm,深绿色、有光泽、有星点、无棱沟,肉厚1.3~1.5cm,单瓜重0.4~0.5kg。该品种抗性较强,较耐寒,早熟、丰产、优质。

2.3 七星仔

七星仔生长势强,侧蔓多,第1雌花着生节位5~7节,以后每隔2~4节着生1个雌花,或连续4~5节着生雌花;果实圆柱形,长21cm、横径6.0~6.5cm;果皮青绿色,被茸毛和光泽,有银白色斑点,肉厚1.5~2.0cm,白色,单瓜重300~400g。该品种适应性广,春、夏、秋季均可栽培,品质优良。

2.4 青皮冬瓜

青皮冬瓜为山东农家品种,属大型晚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强,第1雌花着生于11~18节,主蔓长400~500cm,叶长19cm、宽28cm;瓜形圆筒形,瓜皮绿色,密生茸毛,成熟后瓜面有白粉;平均瓜长48cm,横径18~25cm,单瓜重12.5~15kg;瓜肉厚,品质好,晚熟,生育期140~160d。该品种喜温、耐热。

3 栽培要点

3.1 选择适宜品种

根据大棚栽培的小气候特点,保护地栽培时间愈短,上市愈早,效益愈高,因此宜选用早熟品种,一般选用雌花出现节位低的品种,如北京一串铃或地方农家品种。

3.2 整地施肥

冬瓜根系发达,吸肥吸水能力强,地上部分长势旺,果实产量高。因此,应增施基肥,深翻土壤,才能获得高产。每667m2施优质圈肥5000kg或鸡粪300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kg作基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捣细,撒于地面,土壤深翻30~40cm。

3.3 培育壮苗

3.3.1 准备苗床 在塑料大棚内设小拱棚育苗,采用多层覆盖保温。为便于苗床管理,通常采用播种苗床撒播和分苗苗床育大苗的两级育苗法。采用肥沃园土与腐熟有机肥按1∶1比例配制床土,充分搅匀,铺在苗床或营养钵中,并施入适量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病虫害。

3.3.2 浸种催芽 首先精选种子,除去杂粒、瘪粒和杂质,选留籽粒饱满、完整无缺的种子,一般每667m2用种量200~300g。然后进行浸种催芽,由于冬瓜种子种皮坚硬厚实,吸水和氧气缓慢,因此发芽时间较长。先将水温调至50~60℃,倒入种子,并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左右停止搅拌,继续浸泡12~14h,使种子充分吸水,在浸种过程中,适当搅拌浸种搓洗后,用湿纱布或毛巾将种子包好,置于恒温箱或其它温暖处,温度保持30~35℃进行催芽,经5~6d种子即可萌发露白。催芽期间,每天用温水清洗1次,以利于发芽,当50%~6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3.3 播种 将经过催芽的种子播于10cm×10cm营养方格或营养钵中育苗,加盖地膜,增设小拱棚,夜间加盖草帘。播种后,白天温度保持30℃左右、夜间15℃左右。幼苗顶土时,即可撤去地膜。

3.4 定植

一般日历苗龄50d,幼苗具有3~4片真叶为定植适期。早熟品种小型瓜,采用大小行方式栽植,大行距60~80cm、小行距30~40cm,株距40cm,每667m2栽3000株左右。按行距做成高20cm的高垄,栽植时,先在垄背上开沟,浇水后按株距摆放苗坨,水渗下后覆土。栽植后立即覆盖地膜,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控制棚内空气湿度,以利于促进根系伤口加快愈合,多发新根,防止地上部分萎蔫,缩短缓苗期。缓苗前一般不通风,以提高棚温,促进缓苗。缓苗后,于地膜下浇1次水,要浇透垄,保持开花坐瓜前不再浇水,浇水后要及时放风排湿。冬瓜要求较高的温度,保持棚内温度白天25~30℃、夜间15℃左右;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白天70%左右、夜间85%左右,防止湿度过大。同时要求良好的光照条件,因此对覆盖物的管理应在保持适当温度的前提下,增加光照时间,保持棚面清洁,以增强光照强度,最好张挂反光幕。

3.5 田间管理

3.5.1 植株整理 主要有吊蔓(插架)、留蔓、整枝、留瓜等。大棚冬瓜采用早熟小型瓜品种,可采取吊蔓法或立壁式支架,但以吊蔓法为好,吊蔓法易于落蔓;大型冬瓜品种采用爬地栽培方式。冬瓜以主蔓结瓜为主,大型冬瓜一般在第15~19节开始着生雌花,每隔5~6节有1雌花,小型瓜品种雌花着生部位较低。支架栽培的只留主蔓,不留侧蔓;爬地栽培的坐瓜前不留侧蔓,坐瓜后可留1~2个侧蔓。小型瓜品种根据大棚茬口安排和市场情况可留1~2个瓜,也可加强管理多留瓜;大型瓜品种一般只留1个瓜,也可收两个嫩瓜,但均要在最上部的瓜坐住后,留5~8片叶摘心。

3.5.2 人工授粉 露地栽培冬瓜不需要点花或蘸花,但在大棚内没有传粉媒介必须进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首先要保证有适宜的温度,冬瓜花粉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30℃。如果温度较低,尤其是阴雨天时棚内温度低于15℃,花粉不能形成,无法授粉。人工授粉时必须使用当天开放的雄花,因为雄花开花时间过长,到中午12时以后,温度超过35℃,在高温条件下,花粉容易由黄色变为红褐色,花粉老化后就不可再继续使用,因为这样的花粉已经活性很弱或失去活性,即使授粉成功也容易出现畸形果,不具备商品性,卖不上高价。另外,35℃以上的高温,还会造成雌蕊花柱对花粉的粘着性降低,使花粉不易粘在雌蕊的柱头上,不能完成人工授粉。一般冬瓜花在上午5~8时开放,并且在9~11时花粉的质量最好,这时花粉为浅黄色,并且棚内空气湿度适宜,有利于花粉粘着在柱头上,完成授粉。

3.5.3 结果期管理 结果期要保持较高棚温,以利于幼瓜生长。坐瓜后追肥1次,每667m2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kg,配合优质腐熟有机肥800~1000kg,于垄侧开沟施入,结合追肥浇1次透水。坐瓜至瓜膨大期要及时浇水追肥,可每10~15d浇水1次,还可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1~2次,如每667m2施尿素10kg左右。

3.6 采收

棚栽冬瓜以采收嫩瓜为主。因此,采收期并不严格,小型冬瓜单瓜重1kg左右即可采收,大型冬瓜也可适当早收。

3.7 后期管理

4月份气温升高,除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还可逐渐不盖草苫,进入5月份,可揭开棚前窗薄膜或去掉棚膜任瓜蔓自然生长,如肥料充足仍可继续结瓜。吊蔓栽培的随着瓜蔓的生长,可分次落蔓,摘除基部老叶,结合培土将瓜蔓埋入垄内。

猜你喜欢
单瓜雌花冬瓜
红粉佳人
闷热三伏天 冬瓜可以这样煲
为什么叫冬瓜
瓜位叶性状对西瓜小果型自交系材料单瓜重的影响
封面说明
大棚西瓜人工授粉技术
帮花授粉
冬瓜搭架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