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汤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

2011-04-13 08:07苏文博杨晓琴青海省中医院西宁810000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排空黄芪针灸

苏文博 杨晓琴 青海省中医院(西宁 810000)

调胃汤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

苏文博 杨晓琴 青海省中医院(西宁 810000)

目的:观察自拟调胃汤配合针灸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将 103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予中药煎剂内服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1.2%;对照组总有效率 7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调胃汤配合针灸为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优于单用西药者。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是指与糖尿病相关、无机械性肠梗阻存在的胃动力障碍和排空延迟,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早饱、餐后腹胀、纳减、呕吐、腹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1]。DGP的发病率大约有 30%~ 50%,其中出现临床症状的约 10%[2,3]。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起血糖波动和控制不良,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4]。自2003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调胃汤配合针灸为主治疗本病 52例,并与西药治疗的 51例作比较,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所选 103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52例,男 28例,女 24例;平均年龄 (64.5+ 6.9)岁;糖尿病病程均在 5岁以上,空腹血糖(7.6~ 11.6)mmo1/L27例,12.0mmol/L以上 8例,伴周围神经及眼底病变 25例,伴糖尿病性肾病 5例。对照组 51例,男 30例,女 21例;平均年龄(62.5+ 5.3)岁;糖尿病病程均在 5岁以上;空腹血糖(6.9~ 12.0)mmol/L18例,12.0mmol/L以上 3例,伴周围神经及眼底病变 4例,伴糖尿病性肾病 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符合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食后饱胀 2周以上,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②胃脘饱胀,震水声阳性;③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收缩力减弱,排空迟缓;无消化性溃疡及梗阻[5]。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为合理饮食,坚持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在空腹 6~ 7mmol/L、餐后 2h血糖 8~ 9mmol/L水平。

治疗组采用自拟调胃汤 配合针灸治疗。方药组成:黄芪、香附、丹参各 20g,党参、当归、法半夏、白术、茯苓各 15g,陈皮、地龙各 10g,甘草 6g。 加减:大便秘结,加玄参、火麻仁各 30g;满闷较重者,可加枳实 15g;泛酸症状严重者,加海螵蛸 12g,煅牡蛎粉 30g;上腹部胀闷、嗳气甚者,加神曲、山楂各 10g,鸡内金 12g,砂仁6g(后下);恶心、呕吐痰涎者,加白豆蔻、苍术、厚朴各10g。水煎成 200mL药液,每日 1剂,分 2次服。

针灸选取的基本穴位: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太溪、中脘。基本手法: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取 1.5号针,采用快速进针法,刺入皮肤 3~ 5cm,得气后按虚实证型施以泻法或补法。

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国药准字 H10910003),每日 3次,每次 10mg,餐前 30min服用,两组均以 28d为1疗程。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无腹胀、恶心、呕吐、暖气等症状,胃排空正常。显效:腹胀、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减轻,胃排空迟缓,胃肠蠕动缓慢。无效:症状未得到改善,胃排空迟缓,胃肠蠕动缓慢。

治疗结果治疗组 52例,其中治愈 29例,有效19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 91.2%;对照组 51例,其中治愈 l5例,有效 21例,无效 15例,总有效率 7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现代医学认为 DGP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胃自主神经受累,使胃张力及胃蠕动减弱,引起胃排空功能障碍[6],也有学者认为是高水平的胰高血糖素和高血糖影响胃的收缩致胃排空延迟,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长短有密切的关系。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糖尿病性胃轻瘫属“痞满”范畴,中医辨证多属虚实夹杂证。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为消渴日久,耗伤脾胃之气,运化无力,升降失常,食积中焦,气化不利;或病久入络,瘀血阻络,气血不畅。属虚实夹杂之证,以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湿食滞为标。治疗时笔者根据本病病机治疗以益气健脾滋阴为主,兼以理气活血化痰,消食导滞。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党参、黄芪两者合用使中焦脾胃之气得充,用以消除引致胃动力障碍的脾虚机制;当归养血活血,协党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健脾,理气化滞;鸡内金运脾消食;当归、香附、丹参舒肝理气,活血化瘀。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故收良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证实,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度之效应,可使十二指肠Ⅱ相时程延长,空肠 I相时程缩短,而Ⅱ相及总周期时程延长,峰电位增多[7],枳实、白术对胃肠道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促进平滑肌运动,使胃肠运动节律增强而有力,加强胃肠排空功效[8]。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半夏、香附等能明显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排空,当归、丹参等能明显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胃动力。在服中药的同时,还配合针灸治疗以增强疗效,所选胃经合穴足三里、募穴中脘健脾和胃,升清降浊,疏通气机;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健脾益气养阴,太溪补益命门、扶正培元。现代研究也表明:针刺足三里对胃肠道生理活动进行双向调节,胃弛缓时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而达到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目的[9];针刺中脘可使胃蠕动增强,表现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针内关对胃蠕动有增强作用[10]。针刺三阴交有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对非胰岛性糖尿病患者,针刺三阴交可使血糖降低。因此选择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中脘等穴位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具有良好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依据,本文研究结果也表明,应用中药调胃汤配合针灸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明显优于单用西药者。

[1] 衡先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9-372.

[2] Jones KL,Russo A,Stevens JE,et a l.Predictors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1,24(7):1264-1269.

[3] 柯美云,蓝 宇.糖尿病胃肠并发症的动力障碍及其机制 [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164-165.

[4] Horowitz M Harding PE,Maddox A,et al.Gastric and oesophageal emptying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Gastroenterology and Hep to logy,1986,1:97-113.

[5] 陈国祯,钟学礼,黄铭新.内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81.

[6] 杨文英,曹辉碧,韩 锐,等.糖尿病合并胃运动功能障碍 [J].中华内科杂志 ,1991,30(7):399-401.

[7] 杨德志,毕庆和,丁蔼玲,等.黄芪对小肠电活动的影响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13(10):616-617.

[8] 肖万泽 ,洪享惠,毕会民.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治疗探微 [J].辽宁中医杂志 ,1999,26(9):404-405.

[9] 郑关毅,陈为民.针刺足三里穴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上海针灸杂志,1996,15(6):2.

[10] 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1,48,127.

糖尿病 /并发症 胃轻瘫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益剂 /治疗应用 针灸 /治疗应用

R587.2

A

1000-7369(2011)01-0052-02

(收稿 2010-10-13;修回 2010-10-12)

猜你喜欢
排空黄芪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黄芪是个宝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