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为主治疗青春期痛经疗效观察

2011-04-13 08:07郑州大学护理学院郑州450052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来潮月经周期经期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郑州 450052)

耳穴为主治疗青春期痛经疗效观察

韩慧李杰△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郑州 450052)

目的:观察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采用耳穴(神门、子宫、内分泌、皮质下、交感、肾、肝)一次性针刺络放血治疗本病 6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1.7%,对照组总有效率 77.8%。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血通络,调经止痛的功效。

青春期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l,PD)又称功能性痛经,为妇科常见病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而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一种疾病,多发于未婚女性。据统计,痛经的发病率约 50%,其中原发性痛经占到半数以上,约有 10%患者,痛经时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和工作。笔者 2005~ 2009年与本院妇产科联合采用耳穴为主治疗该病 68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 125例均为门诊病例未婚女子,根据《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 其中治疗组 68例,年龄 13~27岁,平均 21.3岁;病程 1~ 7年,平均 5.5年;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0.38±3.45)分。对照组 57例,年龄 14~ 31岁,平均 24.7岁;病程 2~ 10年,平均 7.6年;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0.50±3.40)。治疗组中痛经发生在经前(经前小腹胀痛,经量少,色暗或有血块)21例,经期(经行小腹胀痛或刺痛,尤以第一天痛甚,伴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38例,经后(经后小腹隐痛,腰酸,头晕 )9例;对照组中痛经发生在经前的 14例,经期 33例,经后 7例。妇科及 B超检查均无异常;排除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痛经。2组病例在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取耳穴神门、子宫、内分泌、皮质下、交感、肾、肝,一般选用单侧耳穴点刺放血,两耳交替,每天 1次。先用棉签沾皮肤消毒液吉尔碘溶液,擦拭耳廓皮肤。然后取一次性 5号注射针头,从上至下逐一点刺耳穴,刺破皮肤出血即可,切不可刺之过深,刺到软骨导致疼痛。刺出血后,再用棉签沾取消毒液,反复擦拭针孔处,直到针孔部位不再出血,最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结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即可感觉局部产生痛、热、胀感,告诉病人此即是正常的针感。于痛经发生的当天开始治疗,直至疼痛缓解。下次月经来潮时无论有无痛经,均应在来潮时进行耳穴治疗。若有疼痛,治疗至痛止;若无疼痛,连治 3d即可。共治疗 3个月经周期,以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之品,经期不能游泳,避免精神刺激及过度疲劳,并停用其他药物。

对照组小腹疼痛时,开始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每次 25mg,每日 3次,直至痛止停服。下一次月经来潮时,无论有无复发,均应在来潮时,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若有疼痛,口服至痛止;若无疼痛,连续治疗 7d。共治疗 3个月经周期,以观察疗效。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痛经症状评分标准评分,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 5分(基础分),腹痛难忍 1分,腹痛明显 0.5分,坐卧不宁1分,休克 2分,面色苍白 0.5分,冷汗淋漓 1分,四肢厥冷 1分,需卧床休息 1分,影响工作学习 1分,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 1分,一般止痛措施暂缓解 0.5分,伴腰部酸痛 0.5分,伴恶心呕吐 0.5分,肛门坠胀 0.5分,疼痛在 1d以内 0.5分(每增加 1d加 0.5分)。 治愈: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连续 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痛经症状评分为 0分;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明显改善,痛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 50%以上;有效: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痛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 25%~ 50%;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改善不明显,痛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 25%。

随访:有效为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痛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 25%以上;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改善不明显,痛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 25%。

治疗结果治疗组 68例中,治愈 46例,好转 18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 94.1%。其中 1个月经周期治愈 8例,2个月经周期治愈 24例,3个月经周期治愈36例。随访半年除 5例复发,经再治疗仍然有效,余未见复发。西药组 57例中,治愈 27例,好转 1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 66.7%。其中 1个周期治愈 3例,2个周期治愈 7例,3个周期治愈 14例。经治疗 3个周期后,进行疗效统计,两组治愈和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耳穴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典型病例患者,女,20岁,护士,于 2005年 9月12日初诊。主诉:行经腹痛 5年。14岁月经初潮,每次月经来潮第 1天始,小腹胀痛或刺痛;经色暗红,量少,有血块;痛甚伴面色苍白,自汗出,恶心;B超及妇科检查均无异常。曾经多方治疗,口服吲哚美辛片、芬必得或小腹局部热敷等,疼痛无明显好转。月经来潮均不能坚持上班,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经期基本正常,诊断为青春期痛经。现在自诉腰部酸重不适,恶心欲吐,经量中等,色暗成块。检查:面色苍白,舌暗有瘀点,脉弦涩。采用耳穴治疗半小时后,疼痛明显减轻,能回科坚持工作,经 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痊愈,随访 3个月,未见复发。

讨论青春期痛经属于原发性痛经范畴,相当于中医“经行腹痛”、“室女痛经”之列。其病发生主要与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异常及情志失调有关,病机以实证为多,“不通则痛”,亦有虚症 “不荣则痛”等。西医学认为多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增加有关,同时与生活习惯、情绪紧张亦密切相关。治疗以调理气血,通调冲任活血止痛为主。《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皆上循于耳或别络于耳。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刺激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神经、平衡内分泌等作用。耳穴刺络放血可提高脑内抗痛结构的功能,释放内啡肽、脑啡肽[2],因此耳穴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治疗痛经采用耳穴有着较好的疗效。

治疗时所取耳穴神门具有镇痛、镇静作用,为止痛要穴;皮质下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交感、内分泌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及血管的舒缩功能;肝主调畅情志及气机,起疏肝理气、调经之功效;痛经与胞宫、肾密切相关,故取耳穴子宫、肾直达病所,活血止痛。加上采用刺络放血的方法,能起到活血理气,通经止痛之功效。共同达到疏通经络、解痉止痛、镇静安神的作用,使气顺血和,冲任流通,经血畅行,则痛经得愈。本治疗结果表明,采用耳穴治疗痛经优于药物治疗,远期疗效好,且操作简单,方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中国医药学报,1989,4(2):70.

[2] 吴仁定 ,张划代,林凌峰.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J].中国针灸 ,2007,27(11):815.

痛经 /穴位疗法 耳穴 @刺络放血

R711.51

A

1000-7369(2011)01-0084-03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收稿 2010-10-11;修回 2010-11-15)

猜你喜欢
来潮月经周期经期
长相思·江水东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来潮前为何鼻腔出血
乳腺癌什么时候手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