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疗法在中医五官科病症中的运用

2011-04-13 08:07马凤梅指导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71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耳聋鼻炎穴位

马凤梅 指导 郭 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2008级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71)

穴位注射疗法在中医五官科病症中的运用

马凤梅 指导 郭 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2008级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71)

穴位注射疗法,是在经络、腧穴或压痛点、皮下阳性反应物上,适量注射液体药物,以防治各类疾病的方法[1]。它是针刺疗法之一,因所注射用的药物大多数为液体,故亦称“水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是针灸学的重要分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小、费用低廉、疗效显著等特点,所以深受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欢迎[2]。

1 穴位注射疗法的历史沿革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五官科病症的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于上世纪 50年代初期。受到当时苏联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学说的影响,随着神经封闭疗法在临床较广泛的应用,我国针灸临床工作者开始将这种方法进行改良,用于神经注射,进而用于穴位注射,1959年就有《神经注射疗法》一书出版;进入 60年代这一疗法逐步在临床得到推广,所用药物及治疗病种逐步扩大。随着文革开始,“赤脚医生”的出现,这一简便验廉的方法得以迅速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到 70年代初期,本疗法已在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 100多种疾病中得到应用,所用腧穴已遍及全身,并已开始广泛地尝试对症用药,1973年出版的《穴位注射疗法》一书,较系统地总结了 70年代初期以前的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应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之一;进入 90年代,除了在临床上继续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外,人们开始探索其作用机理,并使之更系统化、规范化。总之,穴位注射疗法经历了初创,推广应用,系统总结 3个阶段,历时 40余年,发端于西医学的“注射”之法,并逐渐为传统中医学所吸收、融合,成为中医经穴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2 穴位注射疗法的作用机制2.1 穴位注射条件下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穴位的特异性是指在同样条件下,穴位注射等量的同种物质,穴位与非穴位,此穴位与彼穴位的作用有显著的差别[3]。 薄慕真等[4]用“4+ 1”疗法 (针、吸、注、药即“四联疗法”,再加穴位注射疗法 )治疗感音神经性聋 139例,对照组49例只予针、注、药三种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0.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杨改琴,张莉君[5]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耳鸣耳聋 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88.2%;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 68.0%,P<0.05。

2.2 穴位注射条件下的药物特异性研究 药物的特异性是指同样条件下,相同穴位注射不同的药物,产生的药效不同。陈麟等[6]用电针合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 46例,对照组穴位注射采用弥可保注射液代替恩经复,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杨杰[7]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足三里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组予双侧筛前神经热凝固术后足三里穴位注射斯奇康,对照组双侧筛前神经热凝固术后足三里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结论:斯奇康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控制复发亦有较好效果,远期疗效满意。

2.3 穴效药效整合的机制研究 穴位注射在选择适当腧穴的基础上,适当的小剂量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与大剂量静注等强甚或更强的药效,按常理静注药物无吸收过程,作用的快速与强大一般非其他给药方式可比,穴位注射的药效似有违“常理”,提示穴注情况下药效与穴效进行了某种特殊的整合作用。赵昌谋等[8]研究大蒜素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影响,得出结论:与大蒜素肌肉注射组、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模型组相比,大蒜素穴位注射组症状积分最低,而且鼻黏膜切片 CD4、CD8计数最少,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鼻腔局部异常升高的 CD4、CD8含量,调整失衡的 CD4/CD8有关。

3 穴位注射疗法的基本方法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小,每个穴位 1次注入药量为 0.1~ 3.0mL,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 ,每个穴位 1次注入药量为 2~ 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用量大,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以及特异性药物一般用量较小,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 1~ 5mL。一般隔日注射 1次,亦可每周 1~ 2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7~ 10次为 1疗程,休息 2~ 4周,再进行下 1个疗程的治疗。

4 穴位注射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4.1 适应症 穴位注射疗法的适应症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证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4.2 禁忌症 凡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尿毒症、危急重病症及部分急性传染病患者,均不宜采用穴位注射疗法;人体表皮破损区、炎症、湿疹、疖肿和化脓部位,及重要神经干通过部位、孕妇下腰部、腰骶部等均不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不良后果;有晕针史及身体过分衰弱的患者,暂不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怀孕 3个月内的孕妇,应慎用此法;酒后、饭后及强体力劳动后,都不可立即穴位注射,以防发生休克;凡禁针部位与腧穴忌用本疗法[9]。

5 穴位注射疗法的注意事项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正常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使用前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副作用较严重的药物,不宜采用;刺激作用较强的药物,应谨慎使用;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再注射);必须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如针尖触到神经干,须退针,改换角度 ,避开神经干后再注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躯干部穴位注射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背部脊柱两侧穴位针尖可斜向脊柱,避免直刺而引起气胸。

6 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研究郭裕[10]用糜蛋白酶干冻粉4000u加地塞米松注射液 5mg加利多卡因 1mL配成混合液,进行“人迎”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用金嗓散结丸口服,来治疗慢性喉炎。结论:糜蛋白酶穴位注射在治疗慢性喉炎时确实能比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朱有明等[11]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 40例,并与药物常规治疗作对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7.8%,对照组 6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崔淑敏等[12]用葛根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 ,对照组用能量合剂及地塞米松,每日 1次静脉用药,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92%,对照组 63.6% ,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罗红阳[13]采用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为主,经口腔粘膜途径进行透穴注射,治疗慢性鼻病 78例,两疗程后总有效率 89.7%。马有光等[14]应用 2%利多卡因穴位注射 (穴注组)的方法治疗耳鸣 50例,并以 50例用扩血管等药物口服做对照(对照组)。结果:穴注组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为 44%,穴注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王刚[15]用 2%利多卡因 2mL(4mg)与地塞米松注射液1mL(5mg)下关穴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 40例,结果:经 1个疗程治疗后 ,治愈 20例,显效 10例 ,有效 7例,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2%。王天生 ,吕兰萍[16]用穴位注射气管炎菌苗治疗梅核气 2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 95.0%。寻满湘[17]用黄芪注射液、维生素 B12注射液、醋酸确炎舒松注射液注射双侧肾俞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并与口服辛芬冲剂作对照,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 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 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陈维娟[18]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 68例 ,治疗结果:痊愈 30例,显效 25例,有效10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 95.6%。边晓东[19]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神经性耳聋 85例。结果:显效 43例,有效 36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 93%。结论:电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神经性耳聋有良好的效果。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穴位注射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有机结合起来,直接在病变部位注射,加快药物吸收,提高临床疗效,起到治疗疾病事半功倍的效果[20]。但是,穴位注射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穴位注射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大多只是辅助疗法,或是结合其他疗法联合应用,临床上单独应用并不广泛;穴位注射液用的中药注射液的应用远不如西药应用的广泛;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阐释穴位注射的实质,现在普遍认为穴位注射是通过经络起作用,这与针刺的机理存在某种相似性,可是穴位注射如何通过经络起作用的,却没有阐明。因此,进一步总结出运用穴位注射治疗效果较好的临床疾病,以及治疗疾病较好的穴位注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要加大中药药液的穴位注射研究,更好的发挥祖国医学的特色,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努力探求的方向。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穴位注射虽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但又绝不是简单的肌肉注射等方法的翻新使用,它要求使用者必须根据中医理论及针灸原理选穴、用药才更具中西医辨证特色,这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总之,穴注疗法在五官科的应用日趋广泛,今后应继续探索,努力扩大应用范围,使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1] 李 镤.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大全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3-68.

[2] 徐汝德.穴位注射千家妙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1.

[3] 骆 乐,陈文君.穴位注射疗法研究进展 [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1)∶53.

[4] 薄慕真.“4+ 1”疗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聋 139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2):69-70.

[5] 杨改琴,张莉君.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耳鸣耳聋 68例 [J].陕西中医,2009,30(7):882-883.

[6] 陈麟等.电针合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 46例 [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9,19(5):43-44.

[7] 杨 杰.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6):539-540.

[8] 赵昌谋等.大蒜素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大鼠 CD4、CD8水平的影响 [J].河南中医,2009,29(4):347-348.

[9] 徐汝德.穴位注射千家妙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32.

[10] 郭 裕.糜蛋白酶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喉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7,6(3):15-17.

[11] 朱有明.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J].甘肃中医 ,2009,22(12):48.

[12] 崔淑敏.葛根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42-43.

[13] 罗红阳.口腔透穴药物注射治疗慢性鼻病 78例[J].中国针灸,2000,(7):403-404.

[14] 马有光.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8(4):180-181.

[15] 王 刚.下关穴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 4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8(28):3472.

[16] 王天生,吕兰萍.穴位注射气管炎菌苗治疗梅核气20例 [J].中国针灸,2006,26(11):768.

[17] 寻满湘.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0(4):180-181.

[18] 陈维娟.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 6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3,l22(6):48.

[19] 边晓东.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神经性耳聋85例 [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9):41.

[20] 丁 强,黄丽华.穴位注射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9):54.

R24

A

1000-7369(2011)01-0116-03

△通讯作者

(收稿 2010-10-16;修回 2010-11-15)

猜你喜欢
耳聋鼻炎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夏季穴位养心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葱汁治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