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浅析

2011-04-13 08:07吴霞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糖脂脾虚

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浅析

代谢综合征是 1998年 WHO命名的一组以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征候特点,本文尝试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代谢综合征的诊疗。

1中西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是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中心性肥胖为基础,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病因与遗传、环境和精神因素有关。而中医本无代谢综合征之概念,曾有学者提出建立代谢综合征中医浊病学说。就现代医学所阐述的症状特点,当属于中医消渴、眩晕、痰症范畴,尤以脾虚湿困者居多,患者多体型肥胖,属肥贵人之列。《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凡治消 、仆击、偏枯、萎厥、气逆发满,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中医认为肥胖日久则痰湿脂浊内蕴,浸淫百脉,从而出现现代医学所指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病因多与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嗜酒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2病机分析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因肥胖等因素致胰岛素生理效应下降,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维持了血糖的正常或轻度增高,涵盖 2型糖尿病,但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所以不能等同于中医之消渴,不能片面以金元四大家三焦分论消渴来解析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患者多有肥胖、乏力、头晕、困倦等症状,从中医脏腑辨证的角度分析,是以脾虚为本。曾有研究显示湿热困脾者体质指数明显增高、血脂代谢紊乱明显 ,中医有“肥人多痰”、“肥人多湿”、“气虚生痰”之说,“痰、湿”的生成源于脾。《诸病源候论》曰:“脾胃虚弱,不能克消水浆,故有痰饮也”,《景岳全书》云:“夫人之多痰,皆由中虚使然,果使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水谷随食随化,皆成气血,焉得留而为痰”等论述,周仲瑛教授有痰热致消之说,是否可以推断代谢综合征的始动病机为脾虚湿困,痰郁化热,甚则痰热互结致消。

3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思路现代医学治疗代谢综合征强调饮食运动治疗,减少心血管危险因子,尚无一体化治疗。代谢综合征是以糖脂代谢紊乱为主,有研究显示,传统的中草药如人参、黄芪、大黄、黄连等具有调节糖脂代谢,增加能量消耗,胰岛素增敏,抗氧化抗炎作用,中草药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症状、降低体重、调节血脂、减轻内脏脂肪聚集,中医药的早期干预对延缓代谢综合征的发展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代谢综合征的终末阶段是 2型糖尿病,而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血糖较高者,快速降糖,解除葡萄糖高糖毒性,对恢复胰岛功能有帮助,给以胰岛素皮下泵短期强化治疗结合中医药治疗以期标本兼治。所以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对于代谢综合征血糖正常或轻度增高者予以益气健脾、清热除湿剂,药用黄芪、太子参、苍术、黄连、生蒲黄、山药等;初发 2型糖尿病血糖较高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在予胰岛素皮下泵强化降糖的基础上,佐以健脾利湿,凉血化瘀剂,药用大黄、茯苓、麦冬、天花粉、丹参、桃仁等。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27-434.

[2] 李光伟.代谢综合征-命名的初衷与应用现状 [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8):457-460.

[3] 陈英群,董福轮.从脾论治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的思路 [J].中医杂志,2008,49(3):273.

[4] 李振中,郭 蕾.研究和建立代谢综合症中医浊病学说[C].第四届国际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2009:166.

[5] 王 旭,陆 明.周仲瑛.“瘀热致消”学术思想探究[J].中医杂志,2009,50(3):206.

[6] 尚文斌,杨 颖.人参及其主要成分抗糖尿病作用机制 [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2):115.

[7] 刘卫娟,邱海丽.糖尿病脂代谢紊乱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42.

R58

A

1000-7369(2011)01-0123-01

吴霞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内科(南京 211800)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糖脂脾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温胆汤在现代医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糖脂康平颗粒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孕妇妊娠中期糖脂代谢紊乱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