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透刺配合埋线治疗腱鞘囊肿50例

2011-04-13 13:22李华文蕾郑吉琦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羊肠线腱鞘针孔

李华,文蕾,郑吉琦



针刀透刺配合埋线治疗腱鞘囊肿50例

李华,文蕾,郑吉琦

(大连市中医医院,辽宁 116013)

小针刀;埋线;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临床常见病,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我们采用针刀透刺配合埋线治疗5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其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5年;腕背侧腱鞘囊肿40例,占本组病例80%。

1.2 诊断标准

①青壮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②囊肿多呈慢性生长,多数患者无不适感,少数患者局部可有胀痛;③肿物呈半球形,一般无明显压痛,其边缘光滑,与皮肤无黏连,推之可移动,有囊性感,病久则质硬。

2 治疗方法

2.1 针刀治疗

在囊肿最高点定点,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取1%利多卡因1~1.5 mL局部麻醉。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囊肿,右手持4号针刀直刺突破囊壁,摇大针孔,出针。用双手拇食指从四周挤压囊肿,透明黏稠液可从针孔排出。然后再原点斜刺进针刀,向囊肿的前后左右透刺囊壁各2~3刀。最后提出针刀1 mm,垂直向囊肿基底部刺切2~3刀后出针。治疗后用力按压囊内剩余内容物至皮下组织中,肿物可完全与皮肤平复。

2.2 埋线治疗

针刀治疗后,用12号腰椎穿刺针,退出针芯约3.0 cm,根据囊肿大小将医用1~2号羊肠线剪成1.5~2.0 cm置于穿刺针内。然后从原针孔刺入囊腔中,将针芯推入,边推针芯,边退针体,使羊肠线完全置于囊腔内。针孔处贴敷创可贴。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 肿物消失,局部无任何不适感。

显效 肿物缩小60%以上,局部无明显胀痛感。

有效 肿物略有缩小,局部略有胀痛感。

无效 临床症状无好转。

3.2 治疗结果

50例中一次痊愈33例,占66%;显效13例,占26%;有效3例,占6%;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达98%。

4 体会

腱鞘囊肿分三个病理变化过程,初期其内容物为浓稠透明黏液,中期纤维化改变,后期钙化。我们选取的病例是初期和中期,初期采用针刀刺破囊壁后挤压囊肿,使内容物排出体外,当即痊愈。对中期的治疗可将内容物切碎,并破坏囊壁,然后局部加压。因该病有易复发的特点,其在治疗后由于囊壁的血供丰富,容易愈合,囊液可再一次聚集而复发。我们采用针刀透刺后加埋线,可防止囊壁在短期内愈合,且可慢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在这一过程中,腱鞘可以自我调整,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使疾病痊愈而不易复发。

2011-06-20

R246.2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0.658

李华(1970 - ),女,副主任医师

1005-0957(2011)10-0658-01

猜你喜欢
羊肠线腱鞘针孔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一起来探案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汽车电泳漆膜的缩孔与针孔
针孔问题该如何处理
腕背部腱鞘囊肿的治疗:历史与进展
穴位埋线不良反应概述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决战前夜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