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功能性痛经68例

2011-04-13 13:22袁云霞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行经小腹关元

袁云霞



针刺治疗功能性痛经68例

袁云霞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呼和浩特 010020)

痛经;针刺;穴,中极;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

笔者近年来运用针刺治疗功能性痛经6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2岁,最大35岁;未婚50例,已婚18例。68例患者均为功能性痛经,经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①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至晕厥,呈周期性发作;②好发于未婚青年女性;③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2 治疗方法

取中极、关元、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35 mm×50 mm毫针,直刺中极、关元、三阴交、足三里1~2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于月经前5 d天开始治疗,7 d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诊断疗效标准》拟定如下标准。

治愈 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骶部疼痛消失,停药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显效 连续3个月经周期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骶部疼痛明显减轻。

无效 疼痛未见改善。

3.2 治疗结果

以治疗2~3个月经周期,追访3个月统计疗效。68例患者中治愈41例,占60.3%;显效25例,占36.8%;无效2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

3.3 病例介绍

患者,女,20岁,2009年5月4日就诊。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2年。患者自述2年前因生气后始见行经前或行经时小腹胀痛,初起时疼痛可忍受,未予治疗,后逐月加重,现行经时小腹胀痛难忍,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且伴有月经后错,量少,经行不畅,色暗有块,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涩。末次月经4月6日。取中极、关元、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连续针刺7 d。并嘱患者调畅情志,忌食生冷、辛辣。患者于5月9日月经来潮,8日、9日感小腹胀痛,但较前明显减轻,可忍受,月经量中,血块减少。嘱患者于6月4日行第2疗程治疗。治疗中患者于6月8日月经按时来潮,经前和经初小腹无胀痛,月经量中,色红无血块,血流通畅。舌质红,脉滑。于7月4日行第3疗程治疗,以巩固疗效。后追访3个月,患者月经周期正常,经前和经期无腹痛,经量适中,色红无血块,血流通畅。

4 体会

痛经乃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小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盆腔不适感,甚至剧痛晕厥[1]。痛经发病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致使冲任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多由气血虚弱,冲任失养,不荣则痛。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少年女性。

中极、关元属任脉经穴,刺之可通调冲任脉气。足三里补脾胃而益气血,刺之则气血充足,胞脉得养,冲任脉气自调。三阴交为脾经腧穴,亦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刺之则有补脾、疏肝解郁,使气血下行而达通经的作用[2]。四穴合用,则可调理冲任,补益气血,通络止痛。

[1] 程泾.实用中西医结合不孕不育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402-411.

[2]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221-222.

2011-07-20

R246.3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0.698

1005-0957(2011)10-0698-01

袁云霞(1964 - ),女,副主任医师,E-mail:237668273@qq.com

猜你喜欢
行经小腹关元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易水学派张元素“行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两种穿刺方式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对比研究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三峡行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睡前的养生秘笈
小腹主动脉瘤研究进展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